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鮮肉電影"為何遇冷? 演技差已成為觀眾共識

2016年09月29日07:2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鮮肉電影”為何遇冷?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歷史性突破440億,今年年初電影票房增速迅猛,業內對今年暑期檔充滿樂觀期待。結果暑期檔票房出乎意料地遇冷,在銀幕數增長的同時,票房總量與去年暑期持平,增速為近幾年最低。而且國產電影所佔比例由72%降低到52%,尤其是由高顏值的“小鮮肉”主演的幾部電影風光不再,“小鮮肉+IP+青春電影”的模式似乎走到了一個轉折點。

  “小鮮肉”遇冷的原因

  青春片是近幾年市場上最容易被跟風的題材,經過幾年的沉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劇情結構和組合模式,高顏值的“小鮮肉”演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粉絲經濟日漸強盛的時代,“小鮮肉”主演具有強大影響力。而今年“小鮮肉電影”遇冷,演技是最大的硬傷。

  在最近一項關於對年輕演員演技差的調查排名中,當紅的幾位“小鮮肉”皆榜上有名,尤其是幾乎承包了今年暑期檔青春片的某位“小鮮肉”高居榜首,看來“小鮮肉”演技差已成為觀眾的共識,調查的結果也顯露出觀眾對“小鮮肉”作品多質量低的不滿。仔細分析,現在“小鮮肉”的演技差不難理解——他們大多並非科班出身,為了突出顏值,電影的燈光、攝像等都會做出調整,比如大量的特寫,柔光,不必要的移動鏡頭,追求MV般華麗的視覺……在表現人物外貌上用力過猛,必然很難觸及人物內心世界。尤其是非專業演員不成熟不到位的表演,更容易破壞電影藝術層面的完整性,觀眾的觀影感受往往非常尷尬。長此以往,還會有誰願意進電影院呢?

  此外,電影的劇本質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年輕演員參演的電影,大多以IP改編為主,從青春片濫觴之作《致青春》到今年的《致青春2》、《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等,因為有原著做基礎,電影對劇本的依賴度沒有那麼高,結果劇本出現情節老套、缺乏基本的情感邏輯、人物塑造過於表面等問題。這些電影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而像一個經過精密計算的產品,它與資本市場結合更緊密。比如保底發行開始流行,這些“小鮮肉”主要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地參與保底發行,這時電影更像一個金融投資工具,用一部藝術作品企圖撬動數十億的資本市場,這實際上就是豪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影市場已經像金融市場,當投資成功一本萬利時,還會有多少人像做實體經濟一樣認真對待電影呢?而今年恰逢電影“小年”,質量經不起檢驗的“小鮮肉電影”首當其沖,除極個別電影成功保底其他電影皆以失敗告終,有些相差甚遠。這種資本逐利的現實環境容易導致電影投資的跟風,這必然導致類型的泛濫,如果電影質量跟不上,這一類型的電影也會走向藝術的死胡同。

  “小鮮肉電影”對市場的危害

  隻重視“小鮮肉”明星最大的危險在於對電影本體乃至整個電影生態的危害。在電影與金融與市場深度捆綁的時候,電影藝術本體實際上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這樣傷害的是電影藝術的整體質量,包括劇本、表演等。如果用一個“小鮮肉”就能有市場票房保証,那劇本就難以被重視。制片方不會對劇本反復打磨,因為熱門IP與“小鮮肉”結合的模式比原創更有安全感,而且操作方便。從某些方面來說,原創劇本更加考驗演技,人物塑造需要靠演員精湛的演技作支撐,具有風險性,而電影本來就是風險的藝術。如果市場上都跟風投IP作品,原創力量就會受到壓制,電影藝術探索就會舉步維艱,更不用說營造好的電影生態。

  另外,“小鮮肉”並非全部都是科班出身,因為超高的人氣而涉足演藝圈,他們起點非常高,市場的旺盛需求讓原本需要苦苦等待的機會變得輕而易舉。一方面,凸顯了“小鮮肉”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小鮮肉”們則要利用“保鮮期”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除了唱歌、表演,還要上綜藝、拍廣告,留給他們揣摩角色、磨練演技的時間非常有限,這對演員的長期發展實際也非常不利。

  “小鮮肉電影”未來何去何從

  電影是表演的藝術,但是客觀地說,一部電影的失敗,並不能全怪演員,它是各方面相互影響的結果。“小鮮肉電影”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類型,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廬山戀》也可以算是“小鮮肉電影”,但是那部電影折射時代的變化,展現青春的蓬勃氣息,因為追求電影本體才成就了經典。去年的《老炮兒》,劇本扎實,演技老到,也有“小鮮肉”加入,也獲得了極大成功。由此可見,“小鮮肉”如果能經過好導演的調教,有好演員的配合,也會展現出自己尚未開發的潛質。所以“小鮮肉”更應該利用每一部電影去提升演技——畢竟作為一名演員,質量過硬的演技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現在“小鮮肉”基本上與青春片這一類型搭配。其實“小鮮肉”應該主動跳出這種類型的限制,多嘗試不同的類型,如懸疑、科幻、動作。在類型上創新,打破觀眾的固有期待,才能打破自己演藝的局限性。

  演技是可以磨練的,“小鮮肉”畢竟也會有一天變成老臘肉,高顏值是稀缺資源,但也有保質期。在有些電影中,明顯看出“小鮮肉”是被劇本等其他因素所坑,消耗自身的人氣。對於“小鮮肉”來說,唯有不斷打磨提升自身演技,選擇質量過硬的劇本,多挑戰不同的類型,才能走得更遠。而對“小鮮肉電影”類型的完善,還需要投資、制片、發行等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胡祥)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