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病逝 互聯網、媒體人健康堪憂

2016年10月07日06:37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春雨醫生創始人 44歲張銳心梗病逝

  他說,創業就像十八歲出門遠行,可他——倒在最好時光 留下上市懸念

  曾因資金壓力失眠 公開表示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

  致創業者

  說一聲“珍惜生命”好難人們一聲嘆息,

  惋惜的是試圖為更多的人們提供生命健康通道的張銳,

  猝死在從夾縫到登頂的創業通道上﹔

  惋惜這個創造“移動醫療”概念的年輕人,竟然在創業過程中沒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惋惜的是一個年輕的創新者,猝死在創新創業的錢途與前途即將通坦的最好時光。

  人們一聲嘆息,

  是因為面對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壓力,都有著共同的焦慮,

  都有著不甘放棄、又不堪承受的無奈與乏力。

  說一句“珍惜生命”誰都會,但是,誰又舍得不珍惜可能存在的希望與機會?

  10月6日下午,經多方証實,互聯網醫療平台春雨醫生CEO張銳因心肌梗塞,於6日凌晨去世。張銳去世的消息引起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和媒體人的悼念,因為張銳不僅是互聯網移動醫療的開拓者,也是一名資深媒體人。

  今年6月到春雨醫生被曝出完成12億融資Pre-IPO環節,2015年線上問診業務實際收入1.3億元,盈利3000萬,計劃分拆打包上市。同時期,春雨醫生也公布了運營數據:平台迄今集聚了9200萬名激活用戶、擁有41萬名公立二甲醫院以上的專業醫生,每天33萬個醫療問題。

  就在事業發展走向關鍵點時,提供健康服務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卻或因過度勞累而離開人世。春雨醫生似乎挺過了難關,而張銳卻遺憾地倒下了。

  張銳曾對媒體表示,“對於春雨的發展,我需要的只是時間。春雨的故事別人已經幫我們講了,春雨隻需要講好這個故事的中文版,講好自己的江湖地位。”創業不易,張銳接受採訪時曾用余華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來描述春雨的創業歷程。然而面對張銳的突然離世,春雨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張銳的伙伴們將給出什麼答案?

  悲傷

  互聯網創業者集體悼念

  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張銳,在創立春雨醫生之前,先后擔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網易副總編輯、網易新聞客戶端創始人等職務,是一位跨界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媒體人。2011年7月,張銳創辦了移動醫療平台——春雨醫生,因此被業界稱為移動醫療的開拓者。

  張銳的突然離世,不免讓互聯網領域的眾多創業者產生“兔死狐悲”之感。“創業者就像孤獨地行在懸崖間鋼索上的舞者,兄弟走好。”專注寵物創業的李先生如此感慨,還有更多互聯網創業者和自媒體人對張銳的離世表示哀悼。

  據了解,張銳所創辦的春雨醫生是一款移動醫患交流平台,目前已有超過9200萬用戶和41萬注冊醫生。媒體人出身的張銳,以“門外漢創業者”的身份,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領軍人物。據媒體6月報道,春雨醫生已完成12億融資Pre-IPO環節,計劃分拆打包上市。

  2015年9月22日,“春雨門診”與成都一家皮膚病醫院達成合作,使得該醫院成為全國首批春雨私人醫生《春雨診所》合作的定點醫院。而張銳的突然離世,讓春雨醫生未來的發展,增添了更多變數。

  同行

  從不認為他是競爭對手

  10月6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曾與張銳有過多次接觸的朱女士和王先生,其中王先生是成都一名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創業者。回憶起張銳,朱女士和王先生都認為,張銳是互聯網領域的標杆,“他做了很多開創性的事,不斷試錯,供后來者借鑒”。

  “張銳也是‘互聯網醫療中國會’項目的發起人之一,2014年9月,平台第一次發起人閉門會上,第一次接觸到他。”朱女士回憶,張銳演講時很有感染力,“他敢於開拓與試錯,新興行業需要這樣的人”。

  王先生也與張銳有過多次接觸,而同樣從事移動醫療創業的緣故,讓王先生對張銳的去世,有更深的感觸。“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整個移動醫療行業沒有嘗試過的,他幫我們做了很多探索,張銳的去世,確實是行業的損失。”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從來不認為張銳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因為大家都不容易,現在看起來,整個互聯網醫療領域都沒有預想中發展的好。”而張銳因為一直跑在行業最前面,因此也必然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2014年,移動醫療達到一個高峰,大量資本進入,春雨醫生也得到了資本的幫助,張銳肩負的壓力很大,他這幾年非常疲憊。”張銳自己此前也公開表示,自己很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麼辦。

  懸念

  春雨醫生上市 因張銳去世前途未卜

  張銳生前曾對外表示,作為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和管理者,他並沒有上市意願。迫於資本方的壓力,春雨將分拆核心板塊在線問診業務上市,主板和新三板都在考慮范圍內。

  對風險投資機構,特別是專注於早期的投資機構來說,創業團隊核心人物能否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投資成敗密切相關。

  有醫療基金投資人告訴騰訊財經,盡管成熟的風投機構在投資完成后,“會幫助創業企業搭建運營團隊,完善治理結構,盡量避免核心靈魂人物離職或發生意外時對公司運營帶來毀滅性影響”,但“這種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隻有盡量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通常而言,投資條款中可能包括投資資金與核心團隊相挂鉤的內容,如發生重大影響公司運營的事件時,投資資金可能受到影響。“這樣的變故一般都會在核心條款中隱形體現,但不會特指某些事情,會比較籠統一些。”

  此前,有報道稱春雨醫生正在進行Pre-IPO輪融資,金額約12億元人民幣。

  截至發稿時止,藍馳創投及貝塔斯曼亞洲基金暫未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現狀

  互聯網、媒體人健康堪憂

  6日下午6點,春雨醫生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訃告稱,張銳於10月5日晚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張銳先生的突然離去,不僅是春雨醫生的巨大損失,更是對創業者、特別是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業者的巨大不公。”訃告說。

  《訃告》透露,目前,春雨醫生的一切業務正常,張銳相關職責,暫由聯合創始人李光輝先生代為履行。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張銳在內,今年已有7名媒體人、互聯網人去世。其中,6月29日,年僅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站突發疾病去世,病因同樣是心肌梗塞。

  《2016年中國媒體人健康問卷調查》顯示,中國媒體人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的佔到了83%的,工作壓力劇增,導致有60%的人超過晚上12點睡覺。互聯網創業者、媒體人的不幸離世,也提醒著從業者對自身健康給予更多關注。

  創業宿命

  隻能成功不許失敗?

  創業者承擔創業之重隻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是張銳和他的春雨醫生的宿命,也是這些年在互聯網上拿命來創新創業的人們,幾乎共同的宿命。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銳曾表示身體有諸多不適,且面臨著資金鏈和公司發展等各種壓力。

  他們沒錢的時候找錢,有錢的時候賺錢,他們以生命在承受創新之重、創業之累。於是,有的偶然成功的,有的折戟不振了,也有的,如張銳這般,把生命中止在IPO的前夕。

  創新、創業者需要自身減壓,需要懂得關愛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但是,真正能夠給創新創業者減壓的,還是整個社會對於類似於張銳和他的春雨醫生這樣的創新創業者,提供的健康、輕鬆的環境。這個社會,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把他們當成創業掙錢者,還應該當作成就社會的創新者,拿出春雨一樣的滋潤,去善待,去呵護。

  創業雞湯

  中年男性易發心梗

  如何逃離不能承受之累

  專家稱,中年男性也是心梗易發人群,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動脈硬化發展最快,是血管“垃圾”堆積最多的時期。另外,蟹吃多了也會誘發心梗。應了解“心肌時間窗”,及時就醫。

  而關於如何防止過勞死,網傳兩個版本:

  專家版:飲食須清淡,低脂、低鹽、低糖,多吃水果蔬菜,戒煙少酒﹔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保証足夠睡眠,避免持續超負荷工作﹔鍛煉要堅持:每周至少兩次鍛煉,增強體質預防肥胖﹔體檢不可忘:堅持每年常規體檢,監控血壓等指標。

  雞湯版:工作時,一次隻擔心一件事情﹔每天集中精力幾分鐘,說出或寫出你的擔憂﹔不管你有多忙碌,一定要鍛煉﹔放慢說話的速度﹔不要太嚴肅﹔不要讓否定的聲音圍繞自己﹔讓自己徹底放鬆一天。

  盤點

  那些過勞死企業家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中,有這樣一組數據:一些慢性疾病在企業經營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幾種常見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胃炎等的患病比重還呈上升趨勢。同時,調查結果顯示,87.4%的企業經營者感到“壓力很大”。因為壓力大,企業家因心梗、腦疾猝死事件也屢屢發生,一個一個企業家離去的背后,都有“過勞死”的身影。

  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心臟病突發去世

  2010年4月4日上午10時許,互聯網業界傳來噩耗,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先生,於京西信翔魚池釣魚時,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9歲。

  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

  2008年11月7日,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逝世,年僅38歲。1991年25歲的王均瑤開辟了國內第一條私人承包的溫州至長沙包機航線,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1994年進軍乳業,1995年在整合航空和乳業的基礎上成立均瑤集團。

  *ST北生前董事長何玉良癌症復發逝世

  2008年4月28日凌晨,*ST北生前董事長何玉良在北京301醫院接受治療時由於病情惡化搶救無效辭世,享年53歲。公司前實際控制人何玉良病逝,直接導致*ST北生債務危機的爆發和正在進行的重組中止,公司隨后步入破產重整程序。

  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工作過勞引起癌症復發猝死

  曾任網易的代理行政總裁。2005年9月18日因為工作過勞引起癌症復發猝死,終年38歲。孫德棣自1999年12月開始擔任網易董事。他在代理CEO位置上的4年中曾多次因病休假,但病因一直保密。

  天涯社區副主編地鐵猝死

        2016年6月29日19點40分左右,年僅34歲的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開往潞城方向站台上突然暈倒,隨后失去意識。金波在互聯網行業從業多年,長期擔任國內著名網絡論壇天涯社區的副主編。多名金波的同事向記者証實,金波“工作比較拼,經常熬夜”。

  鏈接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

  “將軍肚”早現﹔脫發、斑禿、早禿﹔頻頻去洗手間﹔性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心算能力越來越差﹔做事經常后悔,難以控制情緒﹔注意力不集中﹔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經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記者董興生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綜合央視、《新京報》等)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