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威力最深厚的源泉之所在
黨報姓黨,從來不意味著黨報隻能循規蹈矩、被動消極地做一個簡單的傳聲筒,而是應該充分發揮黨報的重要功能,緊緊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和總目標,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歷史的洪流中,富有創造性地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惟有如此,才能恰如其分地進行自身精准定位,找到黨報強大威力最深厚的源泉之所在。這是抗戰時期大眾日報給予我們的珍貴啟示。
一
抗戰時期,山東是中共領導下的幾個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建立、鞏固和不斷發展這塊根據地,組織和發動最廣泛的社會力量,不屈不撓地堅持山東的抗戰,最終將日本侵略者從這塊土地上驅逐出去,是貫穿整個抗戰時期山東黨組織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務。在當時民族斗爭、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條件下,這些工作和任務可謂千頭萬緒、異常艱難復雜,既要不斷地提高社會各界對於抗戰勝利的信心,又要對敵偽的罪行予以控訴和揭露,還要向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與此同時,要使黨的各項綱領、主張、路線和政策得到及時的貫徹和落實,以此來凝聚並形成各方的合力。
誕生於1939年1月1日的大眾日報,可謂生逢其時。翻閱這一時期的大眾日報,不難發現:在漫長的抗戰過程中,大眾日報始終緊緊圍繞山東黨組織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務,不遺余力、苦口婆心地開展自己的宣傳報道,成為山東黨組織忠實的參謀和有力的助手。大眾日報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方面所展現出來的巨大威力,至今讀來仍令人為之震撼。
我們先來看一下1941年7月大眾日報所刊發的頭版頭條。本月的大眾日報總共出版了10期,所刊發的10個頭版頭條分別是:《為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斗爭》(7月1日)、《世界政治的新時期》(7月4日)、《接受抗戰第四年的教訓 迎接抗戰的第五年》(7月7日)、《蘇必勝 德必敗》(7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抗戰四周年紀念宣言》(7月13日)、《發展地方武裝開展廣泛的群眾性游擊戰爭》(7月16日)、《愛護主力軍》(7月19日)、《反對敵人捉壯丁 趕快組織自衛團》(7月22日)、《不管敵人北進南攻 都是沒有出路》(7月25日)、《近衛新內閣的成立》(7月28日)。
上述10個頭版頭條,基本上體現了抗戰時期大眾日報頭版頭條的風格:盡管地處山東根據地一隅,但眼界非常宏大、開闊。自然,這些評論不管是論述國際問題也好,還是論述國內問題也好,都是以山東的工作實際為著眼點的。因為山東抗戰工作的開展,與這些國際國內重大問題的演變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這些評論的出發點,無一不是服務於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山東黨組織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務。
不僅如此,這些評論的質量和水平也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絲毫不端架子,沒有故作高深的言辭,通篇深入淺出、用語精當,而又能洞幽燭微,並為后來的歷史進程所印証。比如,在蘇德戰爭剛剛爆發后所發表的《世界政治的新時期》一文中,開篇第一句就一語中的地指出:“蘇德戰爭是世界政治的新的轉換點,以前的世界政治的舊面貌,因蘇德戰爭而終結。以后的世界政治的新面貌,取決於蘇德戰爭。”並分析指出蘇德戰爭的爆發對中國抗戰的影響,“由於蘇聯已經用自衛戰爭牽制了強大的德國,日本的地位更加孤立了,中國的爭取抗戰勝利的把握也更大更多了”。最后由此推及國共兩黨的關系:“丘吉爾最近的話是對的,因為他說他已經拋棄了二十五年來的反共成見,不管他將來還會有什麼變化,我們希望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家可能以同樣新的精神,和共產黨及全國人民一道來迎接這個世界政治和中國抗戰的新時期,加強中蘇合作,消除內部摩擦,准備反攻實力……勝利是在中國與蘇聯及全世界一切為自由而斗爭的民族面前的。”如此精准而又透徹的分析,不僅幫助讀者認清了局勢,極大地提高了抗戰勝利的信心,鼓舞了斗志,同時,毫無疑問地,也彰顯了報紙的權威和力量。
二
黨的任何一項奮斗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因此,馬克思關於黨報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黨的報刊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喉舌,集體的宣傳者、鼓動者和組織者。無產階級黨報應該是堅持原則,充滿戰斗性的機關報。毛澤東同志也提出關於報紙的“五大作用”,即組織、鼓舞、激勵、批判、推動的作用。抗戰時期的大眾日報,為這些重要觀點做了極好的注解和詮釋。
為了實現組織和動員山東各界力量奮起抗戰這一總目標,大眾日報在數年間投入了數不清的版面,交替運用評論、通訊、消息乃至漫畫等各種體裁,從各種角度、各個不同的側面,進行了宣傳發動。在這些刊發的作品中,有的是對八路軍、友軍、盟軍在戰場上所取得的戰果的報道,有的是對敵偽的殘暴燒殺搶掠罪行的控訴,有的是對敵人施展的各種欺騙花招的揭露,有的是對敵佔區內民生凋敝、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現狀的寫照,有的是對敵寇內部矛盾、士氣低落厭戰和面臨的國際國內困境的分析,有的是對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民族氣節的頌揚,有的是對發展生產支援抗戰的引導,有的是對拿起武器積極參軍、參加游擊隊保衛國土的呼喚。這些宣傳,對於組織發動最廣泛的全民抗戰,其作用顯然不可低估。
三
任何一項黨的政策的制定,都是既考慮到黨的長遠目標,又根據當時的形勢和各方的利益綜合考慮而做出的。要使其得以貫徹到實處,不僅需要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與要求,還需要解決不同方面的認識問題,通過耐心的說服工作來達成各方的共識。在具體執行和落實過程中,必須採取靈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由於很多政策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的全新的對策,少有現成的套路可循,而負責落實政策的地區各有不同的實際情況,具體執行政策的干部的領導水平和認識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每一項政策的落實都難免遇到不少困難。在此中間,黨報大有用武之地。而這也正是黨報最基本的任務之一。
比如,減租減息是抗戰時期黨在各抗日根據地推行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推行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調節各抗日階層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階層的抗日積極性。一方面,要開展減租減息改善農民生活,調動農民的抗戰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讓農民交租交息,照顧地主富農的利益,以爭取地主階級中的大多數站到抗日民主統一戰線一邊。由於直接觸及各個階層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少問題。地主富農自然不願減租減息,而農民當然希望減得越多越好。因此,在不少地方就出現了地主富農想方設法抵制減租減息,或者明減暗不減,甚至出現了地主富農減租減息而農民又主動退回去的現象。而有的地方則明顯是減得過重,引起了地主富農的不滿。
針對上述問題,大眾日報多次發表言論,反復說明減租減息的作用和意義。同時,還通過通訊、消息等各種形式,不斷介紹各地的成功經驗,減租減息后取得的效果,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良傾向。比如,在1942年5月13日題為《迎接夏收開展減租減息工作》的社論中,就再一次向各方進行督促和呼吁:
“當此夏收即將來臨之日,正是農民辛苦一年,亟待新麥上場,馬上解決其生活所需之時﹔惟因過去租佃關系迄未改善,再加以今日敵后戰爭環境,農民生活不惟未得應有改善,其負擔且日益沉重,勞動所得除交予地主之外,個人身家難獲一飽,自難望其提高生產熱忱,為民族國家作更多之貢獻。”
這篇社論不僅提出了督促和呼吁,還在充分了解各地推行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
“為使這一良機不要失去,就要求我們的群眾工作干部大批下鄉,與群眾密切的打成一片,在實際工作中,去親切了解群眾疾苦,根據親身經驗,實際情況,提出減租減息、改善雇工生活的方法和步驟。並且在開始進行工作的時候,切忌平均使用力量,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一二中心的區鄉村中,先由一二中心區鄉村作起,逐漸造成一個蓬蓬勃勃廣大群眾性的運動。如果群眾在群眾團體的努力和政府軍隊的協助下發動起來了,那麼在減租減息,改善雇工生活實行實現之后,他們必繼而要求成立農救會自衛團等組織,以鞏固其既得利益,以保衛其田園家鄉。這樣廣大的農民群眾,便會由於改善生活進而走到努力生產積極參戰的大路。
但這裡又必須指出,在進行夏收的過程中,有許多的工作和問題等待解決,譬如黨政軍民在各方面配合工作,平息租佃糾紛,向地主佃農解釋減租減息,同時又交租交息的政策法令﹔同時還要注意維持社會秩序,肅清土匪騷擾,這除了打擊巨奸慣匪以儆效尤外,尤應對那些迫於衣食的附從者從寬處理,交保釋放,多多舉辦生產機關,吸收無業民眾參加,從減租減息改善雇工生活。”
從這些殷切的話語和思慮周詳的建議中,我們不難想見老報人那種以山東工作大局和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境界和情懷,而這正是一張省級黨報應有的氣度和風採。
四
揭露和批評,是一張黨報所必須具備的功能。但是,無情的揭露也好,善意的批評也好,都必須服從於黨的工作大局,把握住分寸。在這方面,抗戰時期的大眾日報提供了不少經典的范例。
日寇和漢奸,是民族的公敵。對他們的罪行,必須予以痛擊﹔對於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行為,報紙則在嚴厲斥責的同時,時時刻刻照顧到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大局﹔對於根據地內部同志的一些錯誤做法和不良現象,報紙則一般是從改進工作的角度出發,進行善意的提醒和批評,點到為止,不牽涉其他的層面。這樣的處理,反映了老報人清晰的政治頭腦和極強的原則性。
記得大眾日報社的一篇資料記載,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中共進行了著名的精兵簡政工作。在精兵簡政工作中,多次有人向時任山東分局書記羅榮桓提議將大眾日報進行精簡。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把大眾日報精簡了,起碼可以裝備一個師。但羅榮桓沒有同意。他說:“難道你們以為大眾日報的威力不如一個師嗎?”結果,大眾日報不僅沒有被精簡,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和壯大。這充分反映了大眾日報的威力。
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劉子超在1939年12月31日為紀念大眾日報創刊周年紀念所寫的《我所希望於大眾日報者》一文中寫道:“我首先希望大眾日報能確實的負擔起領導戰爭的責任來。……同時它又必須成為動員民眾參戰的號角,指導民眾怎樣去配合軍隊作戰!”翻閱抗戰時期的大眾日報,可以看到這張報紙沒有辜負這一期望。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如今,媒體的生態環境和面臨的問題與抗戰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東西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總有些藏在靈魂最深處的東西是不會變,也不應該變的。我們一刻也不能忘記一張黨報威力最深厚的源泉之所在,因為這是一張黨報賴以生存的關鍵。
(作者為大眾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主任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