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14歲男孩一月花13萬 警惕青少年掉入手游"無底洞"

2016年10月13日07:2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警惕青少年掉入手游網絡支付“無底洞”

貴陽市民賀永春把手機給14歲的兒子青青(化名)用了一個月后,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內存款少了13萬多元。經過報警、查賬等一番折騰,她才明白,這些錢被兒子通過120余筆交易,購買了3款手機游戲的道具。

為什麼看似平常的手機游戲會有如此高的花費?為什麼一個月內會產生百余次付費?為什麼孩子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網絡支付?賀永春認為,自己對孩子有監控不力的一面,但這一連串的問題也值得引起注意。

錢去哪兒了?

今年9月3日的一條短信讓賀永春驚呆了,短信顯示自己銀行卡的余額為153682.10元,相比兩天前的余額記錄,卡裡少了3.7萬余元。

銀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自己近兩天也沒有刷卡消費,卡裡的錢怎麼突然少了?賀永春以為遭到了短信詐騙,連忙趕到一家銀行查詢了卡上的余額,和短信上顯示的余額相同。

錢去哪兒了?

賀永春趕到銀行卡的開戶行調取了自己近一個月的詳細交易記錄,結果更令人吃驚。交易清單顯示,從8月6日至9月2日,銀行卡內的余額從288064.83元人民幣變成了153682.10元。

也就是說,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她銀行卡裡的余額少了13.4萬元。而在這段時間內,賀永春自己隻用這張銀行卡買了一台1615元的手機和一件199元的衣服。

賀永春說,這筆錢對於自己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今年5月,一家人得到了一筆房屋拆遷補償款,這13萬元幾乎可以在目前的暫住地支付一套小戶型住房的首付款。

仔細查看賬單,賀永春發現了疑點:銀行卡上一個月內的花費幾乎都是以“銀轉財付”的渠道支付,這些交易中,小到3元,大到2850元,其中,金額為615.6元的交易數量多達36次,金額為2850元的交易也有10余次,在賬單的末尾,甚至出現了一筆一次性消費了1.5萬元的記錄。

“銀轉財付”是什麼支付渠道?錢支付到了哪裡?

在警方的調查中,兒子青青“繃不住了”,他向民警承認,這是手機游戲的支付渠道,錢花在了玩手機游戲上。

未成年人輕易完成120余筆消費

得知未成年的兒子一個月玩手機游戲花了13萬元后,賀永春難以置信。但她難以想象的情況在青青看來“十分簡單”。

青青拿到媽媽手機后,很快下載了自己喜歡的三款游戲:王者榮耀、火影忍者和天天炫斗,暑假期間,這是他和小伙伴玩得最多的手機游戲。

玩了三天后,青青控制的角色開始不斷失敗,青青心裡開始“不淡定”了,連續輸了幾次后他一狠心,花了615元買了自己想要的英雄角色。

青青的操作並不復雜,他記下了媽媽的銀行卡卡號,銀行卡密碼是媽媽設置的常用密碼,每次媽媽在ATM機上取錢時,他都會看到這串數字。在游戲支付界面輸入卡號和密碼,一個驗証碼就發送到手機上,青青輸入驗証碼,輕鬆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游戲支付。

害怕被媽媽發現,青青快速刪除了手機收到的驗証碼和消費短信。

很快,青青發現充了值的游戲角色有了更“精良”的裝備,在虛擬世界中所向披靡,游戲中的對手也在不斷提升裝備,青青開始了和虛擬世界中競爭對手的“裝備競賽”。

“打不過心裡就不服,再說卡裡的錢那麼多,少一點應該不會被發現。”青青說,這就是他玩游戲時的心態。

每次充值后,游戲中全新的角色或裝備讓他能開心好一陣子。開心過后,青青說,自己也想過“被父母發現之后怎麼辦?”但很快就被下一個想要的裝備和游戲角色吸引,再次充值。在手游“王者榮耀”中,青青一共購買了45個“英雄”和36套“皮膚”,在“火影忍者”中,他收集了46個“忍者”,購買了大量“通靈術”。

短短一個月,青青不知不覺地充值了120余次,銀行發出的扣款短信被他快速刪除。如今,青青的心中隻有愧疚和懊悔。他曾想在網絡平台上賣掉自己的賬號,但於事無補。

無效的購買協議應被取消,但舉証難

賀永春發愁,未成年的兒子這麼花出去的13萬元能要回來嗎?

作為長期關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律師,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姚煒耀時常遇到這樣的求助,在他看來,青青與游戲運營商達成的買賣合同是無效的。

姚煒耀解釋說,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條款相關規定,14歲的青青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花13萬元購買網絡游戲裝備的行為,明顯與其年齡、消費能力不符,青青的父母也並不認可他的這個行為,所以他與游戲商達成的買賣合同屬於效力待定合同,其父母有權撤銷這個買賣合同。

“這和未成年人不能購買房產是同樣的道理,他的購買行為明顯不符合他的購買能力。”姚煒耀說。

目前,我國的游戲分級制度沒有具體實施,許多游戲並沒有對不同的年齡人群設定門檻,玩家可以沒有限制地進入。而游戲中,對於玩家的購買行為也沒有限制。

現實中,家長要求撤銷買賣行為要回游戲花費並不容易實現。今年6月,青島市民陳先生7歲的孩子玩手機游戲分80次消費了3萬余元,陳先生認為,孩子是未成年人,希望游戲運營商能考慮到這一事實退還部分金額,但遭到拒絕,如何舉証消費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成人行為,是要回花費的難點所在。

事實上,許多類似事件都因家長難以証明是未成年人花費而不了了之。

姚煒耀呼吁游戲運營商有更多擔當,在游戲中通過技術性手段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如要求玩家提供身份証號碼或相應的身份証明,同時游戲后台應進行一些技術跟進,對連續的大額消費等可能出現的未成年人購買行為進行甄別和提醒。“這既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也是對游戲商家的保護。”(記者 白皓 通訊員 楊威 王俊雲)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