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滅罪師"等下線 網劇再被"收緊"監管力度趨嚴

最近有網友發現,讓張一山再度翻紅的《余罪》在視頻平台上已經沒有正片的播放渠道。被一並下架的,還有《滅罪師》、《暗黑者2》等多部網劇。這也是繼年初《太子妃升職記》《無心法師》《心理罪》《盜墓筆記》《上癮》等網劇被要求下線整改或永久停播后,今年第二批下架整改的網劇。
網劇再度被“收緊”
涉案題材成“重災區”
被稱為“2016年第一熱度網劇”的《余罪》,曾在愛奇藝上獲得總計40億的點擊,並且引發全民熱議,張一山也憑借該劇成功翻身,算是近年來網劇中為數不多的口碑劇。對於下線一事,愛奇藝的官方回應是,“由於將對內容進行修改調整,《余罪》現暫時下線,后續上線時間另行通知”。
從此次下架需要調整的網劇類型來看,均為懸疑推理、犯罪刑偵類題材。游走在邊緣地帶的警匪劇《余罪》講述了警校學生成為臥底的故事,今年7月剛上線的《滅罪師》則講述了偵探唐朔的破案故事。
雖然主管部門尚未發聲,但這一波下架調整,無疑與年初《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心理罪》等6部網劇的下架如出一轍,主要是因為劇集內容不符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於網劇內容上的規定。據悉當時下架的原因為,“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而被舉報。《心理罪》導演五百也曾透露,劇集遭下架后接到的修改意見主要包括“警察不能罵臟話,審問的時候不能用暴力”“連環殺手是精神病人,有歧視精神病人的嫌疑”等。
監管力度加強
網劇電視劇一把尺
此次下架風波,對近期即將上線的涉案類題材劇集,無疑敲響了一記警鐘。據了解,原定於將在10月上線的網劇《如果蝸牛有愛情》和《法醫秦明》等,幾乎全是罪案類題材。
而網劇的口子今年再度被“收緊”,也並非偶然。今年上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人士就曾在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明確指出,要格外嚴控刑偵、靈異、暴力題材,並特別指出網絡劇要與電視劇執行同樣的審查標准,“電視不能播的,網絡也不能播”。
事實上,對於這兩年開始有所鬆動的涉案題材來說,並不意味著創作的邊界變得模糊,而是需要遵循現有的標准與規定。早期網劇創作由於網站的“自審自查”方式,某種程度上較之傳統電視劇的創作更寬鬆,導致一些打擦邊球的作品應運而生,如個別罪案劇在場景的血腥程度上確實引起了觀眾不適,但經過主管部門近年來對網站自查標准的提高、審查程序的規范以及明顯的政策導向,像《他來了,請閉眼》這類罪案劇已經可以在電視和網絡同時播出。所以創作者還需把握好尺度,在追求點擊率的同時,更要兼顧藝術與觀眾,才能讓這類題材健康發展。
鏈接>>> 想打造“爆款”?先別走“雷區”
雖然相較電視劇審查來說,目前仍實行“自審制”的網絡劇,環境的確寬鬆不少。但近年來,主管部門對網劇監管制度的收緊步伐也絲毫沒有放慢。
2012年7月,廣電總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規定網絡視聽節目由播出機構“自審自播”,並報當地省廣電局備案。
2014年1月,《關於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發布,規定“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后,群眾舉報或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發現節目內容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要立即下線”。
2014年3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強化網劇審查規范,違規者五年不得從業。2014年12月,廣電總局局長在“第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表示,“線上線下要統一標准”。
2016年2月,在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廣電總局再次強調“線上線下標准統一,電視不能播什麼,網絡也不行”。 (耿願 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