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二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VR技術對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研究

——以新聞媒體為例

郭珅
2016年10月14日15:4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摘要:大眾傳媒的發展深深地依托於技術的變革,尤其是傳統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一直在找尋可行的轉型之道。VR技術以突飛猛進之勢進入媒體人的視野,因其能夠實現逼真的現場交互式體驗,符合新聞傳播的特點,因此新聞媒體很快便將其運用於實際工作之中。在技術熱潮帶來的狂喜之下,也應該冷靜分析技術帶來的誤區。文章從VR技術的概念入手,分析以新聞媒體為例的,VR技術對大眾傳播的影響。

關鍵詞:VR技術 新聞媒體 大眾傳播 交互式體驗

1.VR技術概論

1.1概念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意思是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誕生於20世紀80 年代的美國,由VPL Research公司創始人Jaron Lanier提出,基於電腦對相應互動場景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建模,通過傳感交互設備,實現用戶在虛擬現實中深度乃至重度沉浸式體驗的技術。①通俗來講,就是利用電腦技術,建立一個虛擬的三維立體空間,訴諸於受眾的視覺、聽覺,並充分利用外部觸覺,比如風、雨、動態模擬等,形成一個現實與虛擬環境相融合的統一體系,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力圖模擬人在自然環境中的感受。受眾通過一個VR頭盔與電腦生成的虛擬世界相連,與虛擬世界中的事物產生交互式的互動。VR技術主要有三個主要特點:構想性、沉浸感、交互式體驗。

1.2 VR技術的發展現狀

VR技術最先被人們熟知,是在游戲之中的體驗,例如,一款僵尸游戲,戴上頭盔之后,受眾能夠看到一片荒地,周圍寂靜無聲,並感覺身臨其境,可以通過在頭盔中看到的選項,選擇武器、工具,來攻擊從荒地冒出的僵尸。受眾可以隨意走動,360度體驗僵尸來襲,因為感受過於逼真,許多受眾甚至害怕的將頭盔摘下來,回歸現實世界以尋求安全。這種隻存在於電影中的科技,終於在現實生活中成真。

目前,國內外各界均對這項技術報以極大的關注。因為這項技術最先誕生於美國,因此,美國的技術發展代表了世界的先進水平。美國政府率先將其運用於軍事、航空、衛星的發展當中。他們利用VR技術建立了宇宙空間站的虛擬訓練系統,使宇航員能夠更好的適應太空環境。在軍事上,建立了各種虛擬戰場環境和訓練方式,來增強軍事實力。同時,其他各行業也紛紛將VR技術運用於自己的產業當中,比如游戲、電影等領域。其他國家,如日本和英國也在工業設計、虛擬現實知識庫、虛擬現實游戲等多個領域中充分利用VR技術,並取得長足的發展。2我國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對VR技術的發展相對落后,但是目前已經充分引起我國政府的重視。在2016年,我國頒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這主要是針對大眾傳媒的要求,以下將基於我國國內VR技術發展行情,重點分析以新聞媒體為例的,VR技術對大眾傳播的影響。

2.VR技術與大眾傳播

2.1大眾傳播的概念

大眾傳播,英文為Mass Communication,是指文字語言,最早是紙媒,如書本、報紙、雜志等,然后發展到電信號傳播的圖像聲音信息,如廣播、電視、電影等,現代科技發展,網絡普及,各種網絡媒體興起,如今,微博、微信等自媒體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泛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各類社會媒介組織運用以上所述之傳播媒介,向大眾輸出某種信息的全過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知識結構的進步,大眾對信息的數量需求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大眾傳播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而普遍存在,深刻影響著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傳者、信息、大眾傳播工具和受眾是大眾傳播的四個主要因素。它與其他傳播現象的根本區別在於:在傳者與受眾之間插入了一種或多種聯系兩者的傳播媒介。因此,大眾傳播也被稱為通過傳播工具的傳播,這種傳播工具就是傳播媒體。換句話說,傳播媒體的變革深刻影響著大眾傳播的各個方面,而科技的進步決定傳播媒體的變化以及其影響力,從紙媒到電視電影再到網絡媒介,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受眾數量和層次的變化,以及大眾傳播對社會生活的影響。VR技術的發展對大眾傳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2.2VR技術對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

第一,首先是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傳統媒體指電視新聞媒體,例如電視台等。電視具有最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主要訴諸觀眾的視覺體驗,在設備改進和設計理念上,與VR技術的發展最為契合,與VR技術的創新體驗和受眾反饋提供了最切實有效的途徑。同時,在由於互聯網引發的媒體數量不斷增多、新媒體類型的不斷拓展及其日益多樣化的傳播媒介和途徑引發的“泛媒體化”新聞傳播媒介語境之下,3傳統媒體江河日下,新興媒體如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嶄露頭角,在此沖擊之下,傳統媒體熱切追求新的敘事模式,VR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猶如一根救命稻草,為傳統媒體帶來勃勃生機。如2015年《新聞聯播》就在關於“一路一帶”的多期節目利用VR技術,帶觀眾“實景”體驗了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成為一種身未動而心已遠的環球旅行。由於新聞傳播的特殊性,文章還將重點分析VR對其的影響。

第二,對網絡媒體的影響。網絡媒體與VR技術在內容和營銷手段上最為契合。網絡媒體的發展基於龐大的數據分析與管理和雲計算的匯總與分析,VR技術同樣也基於數據的處理,都是數字化的體現。基於大數據的基礎之上,網絡媒體擁有最廣泛的內容,和最先進的技術。也有人稱網絡環境是一個虛擬的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能夠體驗到一種交互式的審美體驗,這與VR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相類似。同時,受眾在對於網絡媒體的信息選擇上,是相對自由的,也就是說,網絡媒體能夠測試出大眾的喜好,為VR技術的內容選擇上提供支撐。例如騰訊公司開發的基於VR技術的游戲開發項目。

第三,對電影電視的影響。VR這種訴諸觀眾視覺與聽覺的技術,與電影和電視這種以視聽盛宴著稱的藝術,在內容和觀眾審美體驗上無比契合。VR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虛擬體驗,可以感受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體驗,比如一些會對人生命造成威脅的體驗,或是危險的事物,和超自然的事物等。我們都可以通過VR技術來虛擬這些現實中不可實現的場景,切身體驗這些事物帶來的感官刺激和美的感受,而不會對人本身造成傷害。比如目前大為流行的VR游戲,大眾可以體驗過山車、鬼屋等,或是像《生化危機》一樣,開槍打死恐怖的僵尸。說到這裡,不難發現,VR與電影都有為觀眾“造夢”的屬性,電影為觀眾提供一個虛擬的故事場景,讓觀眾忘卻現實,體驗宣泄和逃避式的快感。3D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電影制作之中,目的是為了提高電影真實性的體驗以及電影的娛樂性,VR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電影真實性的要求,因此,VR技術與影視傳媒的合謀顯得尤為必要。《阿凡達》可以說是3D技術在電影制作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VR技術的普遍化想必也是發生在電影的發展之中。

3.VR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運用及其影響

3.1 VR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運用

2015年11月6日,《紐約時報》率先推出VR新聞客戶端“NYT VR”,為讀者提供“浸入式”視頻,以“看新聞視頻比3D/IMAX 還帶感”為其宣傳口號。例如,《紐約時報》的一個小短片,名叫《流離失所》,講述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兒童的故事,展現他們困苦的生活環境。受眾不再是事件的觀望者,而是事件的目擊者。受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戰爭的可怕,這種沖擊力要比被動接受新聞信息要大的多。

在我國VR技術也被應用於新聞傳播之中。2016年文博會(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位於N1館的重慶晨報全媒體集群的展位,便展出了一個虛擬的偷盜現場,屏幕上顯示這是一個裝修豪華的二室一廳,但目之所及都凌亂不堪。觀眾可以戴上VR頭盔在其中尋找破案線索,真實體驗案發現場和進行案件偵破工作。

將VR技術運用到新聞媒體之中,是一個極其大膽的創舉,任何一個發展不成熟的技術在運用過程中,都具有雙面效應,在兩個不同類型的事物磨合過程之中,也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因此,將VR技術運用於新聞媒介之中,其影響有利也有弊。

3.2 VR技術對新聞媒體的影響

VR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其影響有好有壞。好處是:

第一,傳統新聞媒介可以與新興科技公司聯合,搶佔VR領域的市場份額,新聞媒介得到新的敘事方式,以獲得新的活力,科技公司可以推廣其技術設備,兩者合謀而共贏。

第二,沉浸式的現場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VR技術真實還原新聞現場,觀眾能夠以第一視角身處新聞現場,不再是新聞事件的旁觀者,而變成目擊者,通過VR頭盔所看到的現實場景,會隨著你的視點變化而變化,360度觀察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現場情況。

第三,時空穿越式的場景體驗。VR技術真實模擬還原了新聞現場的環境和情況,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新聞事件,像開啟任意門,隨意穿越到不同的場景,體驗不同的新聞。

第四,增強了報道的客觀性。因為VR新聞是真實還原新聞現場,觀眾參與到整個新聞事件中去,所以,新聞信息不再是傳播者經過加工而傳遞給接受者的,而是接受者通過自己的日常經驗積累、文化系統和興趣愛好而進行取舍、加工和理解后的結果,因此,是不摻雜傳播者主觀情感的,相對客觀的信息。

第五,增強了新聞的可看性。傳統新聞傳播信息的單一,常常被受眾指責枯燥乏味,這也是新聞媒體受眾貧乏單一的原因。能夠身臨其境的體驗新聞現場,無疑是對新聞文本敘事的一項巨大變革,增強了新聞的可看性。

缺憾是:

第一,交互式體驗的缺失。VR技術有三大特點:想象,沉浸,交互式體驗,因為新聞的特性要求必須客觀展現真實的新聞場景,所以觀眾在新聞場景中並沒有交互式的體驗。

第二,時效性不足及專業性淡化。新聞消息的傳播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時效性,即能夠最快的,第一時間的傳遞到大眾視野中去,由於VR技術的桎梏,新聞的拍攝到生成再到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就錯過了新聞傳播的最佳時間。因此,VR技術與新聞的合作模式,更適合深度報道和紀錄片性質的新聞模式。這就限制了新聞報道的題材和內容。 新聞專業一直標榜的是其概括為“客觀公正、自由獨立、服務公眾”的專業精神,VR技術事無巨細的記錄新聞發生的每一個細節,實際上就是對新聞價值的一個削弱,“有聞必錄”是業界一直希望避免的一個狀況,“有聞必錄”反映的是一個媒體人對新聞價值判斷能力的缺失。

第三,不能很好的把控的新聞價值以及輿論導向。每一條新聞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即社會價值,採編人員在以不損害新聞真實性為原則的前提下,對新聞信息加以篩選,表達一種社會價值觀念,這實際上是對社會發展方向負責的一種體現。VR技術不加篩選的記錄事件,這就增加了很多無用信息,不利於受眾對信息的篩選和接受,也就無法形成明確的社會價值觀念。新聞媒體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控制社會輿論,讓其向著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方向邁進,一定程度上,擔任著政府口舌的功能。VR新聞是不經過加工的信息集合,沒有明確的內核,也就無法影響輿論的導向,使得新聞的這一項重要職能缺失。

第四,新聞性與技術性的沖突。新聞是一個嚴肅的議題,傳播學先驅麥克盧漢曾說:媒介是人的延伸,人們在創造新的媒介的時候都以延伸自己的感官為前提,這種不斷的進步也讓人恐慌,在追求技術極致時會不會忽略了人本身。4由於技術的局限,VR新聞在選擇議題時,要選擇適合VR技術表現的內容,這就又成為一層枷鎖。而VR技術主要帶有娛樂的性質,因此選題注重新聞的感官刺激,這就難免使新聞帶有娛樂的感覺,偏離了新聞的本質。

第五.VR技術本身發展並不成熟,還不能真正普及到新聞媒體的應用中去。VR技術的虛擬空間清晰地還不夠,長時間佩戴VR頭盔會帶來不適感。

4.結語

綜上,VR技術的發展必將帶來大眾傳播的深刻變革,而新技術的發展也要接受時間的考驗,新事物的產生往往有雙面的影響,我們要科學的對待分析新事物的利弊兩面。文章對VR技術的分析只是淺嘗輒止,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作者系:內蒙古大學滿洲裡學院新聞學專業)

參考書目:

[1]王硯.關於VR技術對國內媒體生態圈影響的幾點思考.科技展望[J].2016.17:283.

[2]劉家懌.VR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中國新通信[J].2016.10:81.

[3]翟星淵.展望泛媒體時代下媒介技術的進化趨勢——以VR技術的新聞化應用為例.新聞研究導刊[J].2016.06:306.

[4]蔡靜. VR新聞,傳統媒體轉型新方向?——基於批判視野的觀察.新聞傳播.2016.16:78-79.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