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編劇蘭曉龍:狹隘的收視率是害死行業的罪魁禍首

2016年10月19日07:12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蘭曉龍拒絕自我定義

編劇蘭曉龍曾創作出“不拋棄不放棄”等經典台詞,被稱為“專注金句一百年”。現在,由他擔任編劇,李晨、張譯等主演的諜戰劇《好家伙》正在北京衛視熱播。從《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到《好家伙》,蘭曉龍的作品總能引起網友關注。對於自己從事的行業,蘭曉龍有著一種天然的使命感。他覺得自己越來越明白一個好的作品對於整個行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想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環境留下些什麼。而對於作品能否經得住市場的檢驗,收視率能否達到預期等問題,蘭曉龍說:“對於外界的反饋,我更看重的不是收視率,而是一個綜合值。我不討厭商業和藝術,但我討厭狹隘的商業與藝術。狹隘的收視率,是害死一個行業的罪魁禍首。”

狹隘的收視率是害死一個行業的罪魁禍首。

現在的影視行業,就像一個觀眾收到了兩百多個禮物盒子,但打開一看全都是左腳的襪子。

演員越來越少,明星越來越多。

以藝術的名義把鍋砸了。

◎談作品

我的戲二輪播出效果更好

4年前,《好家伙》拍攝完成,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播出。以當今電視劇產業的生產能力而言,4年時間足可以更換一波潮流。但是《好家伙》遲到了4年,依然帶給觀眾新奇前衛的觀看體驗。然而相隔10年,《好家伙》沒有復制《士兵突擊》的話題熱度,目前收視率處在同時段第四名的位置。蘭曉龍欣然接受目前的成績,“其實已經達到我心目中的預期。我做的劇,基本都是二輪播的時候效果更好。我觀察我爸媽平時看電視的習慣,我非常明白,我做的東西在他們那代觀眾裡是不可能有市場的。”

蘭曉龍說,自己寫這部劇的初衷是被兩本書“驚到了”,“我看了一些地下黨們寫的回憶錄,裡面有的內容確實把我給驚到了。在那時,他們一個電台拆成幾十個部分,幾十個人通過不同線路分頭運送到延安。最厲害的是運送密碼的人,他把整本密碼本背下來,全在腦子裡。還有一本老外寫的書,講當時各方勢力間糾纏角力,互相厮殺,叫《上海歹土》。”

該劇的主演紛紛吐槽劇本難背。對此,蘭曉龍笑言:“大部分演員一上來都是暈的,有的演員演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演了什麼。不是演員不好,是我成心不告訴他們結果。演員這個職業,但凡他知道了‘結果’,就很容易在過程中直接去演‘結果’。”

蘭曉龍表示,主旋律是自己作品的核心,“我覺得我寫的幾部都非常主旋律,只是不是那種狹義的主旋律,我把主旋律理解為‘這個民族想了想’。這種反思也好,反省也好,我把這個叫做主旋律。而且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從業態度,主旋律不應該僅僅是歌頌。”

◎談合作

算計李晨調侃張譯

在蘭曉龍看來,朋友是用來“坑”的,首當其沖被“坑”的就是李晨。《好家伙》在上海拍攝時,攝影棚內溫度達40℃,穿背心都嫌熱。而李晨所扮演的角色時光,按設定是衣冠楚楚的三件套。於是蘭曉龍忽悠李晨,當監制的福利是可以自己選服裝。蘭曉龍笑言:“李晨馬上跑去服裝庫,自己挑了一身三件套,結果一進攝影棚,他才知道自己著了道。整個場景拍下來,李晨沒少用痱子粉。”蘭曉龍評價李晨:“他是個特別單純善良的家伙,經常被我坑得底兒掉,但還是給個坑他就往裡跳。”

李晨飾演的時光是個硬漢,但蘭曉龍偏偏給他寫了一場“如同孩童般無助落淚”的哭戲。一開始李晨堅決不演,結果又著了蘭曉龍的道,“當時在銀川一個檔次不太高的飯店包間裡吃飯,吃完后我們就把攝像機架到牆角,讓李晨補哭戲。我從外面把門鎖上了,哭不好就不許出來。”

《好家伙》中,張譯飾演的蘆焱一路從西北前往上海,沿途遭遇各方勢力的圍追堵截,挨打受累,可謂是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蘭曉龍調侃說:“他經常自討苦吃。張譯沒有完全按照我的劇本來詮釋人物,而是多次分析揣摩,甚至自己增加虐身虐心的橋段。”蘭曉龍評價張譯:“他在以他的方式,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演員。他每走一步我都會為他高興,甚至不會在意這步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

此外,蘭曉龍透露,自己還給好友編劇史航准備了一個角色,“《好家伙》裡一個智力障礙的配角,最后死在奔向女性的路上,死在馬匪的炮火中,也算劇中淚點之一。本來都說好了,但后來他意識到危險了,就死活不肯來,逼得我隻好跟導演說,找個像史航的人來演。”

◎談創作

金句王拒絕自我定義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到《生死線》,再到《好家伙》,蘭曉龍用諜戰劇的外衣講述著他從話劇《愛爾納突擊》時就講述的話題:人為什麼活著?在蘭曉龍自己看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講成長,通過個體或群體的成長歷程來傳達不同的情感,“成長和生死是不可避免的兩個話題。如果一個戲到了結尾,人物還跟開頭一樣的話,這一條線就失敗了。”

曾創作出“不拋棄不放棄”“永遠不要在人前調侃你的理想,你為它付出的是生命”等經典台詞,他被觀眾稱贊“專注金句一百年”。蘭曉龍表示,自己在創作時從沒有刻意地標新立異,“台詞該直的時候就直,該彎的時候就彎。戲劇也不是強調給觀眾一個概念,而是塑造一個立體的東西,讓觀眾得到自己的理解”。蘭曉龍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拒絕被定義,因為誰都無法阻止別人做出評價,但“不定義自己”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一個原則,“我不排斥任何題材,也沒有固定的派別。我會去嘗試各種類型,但我更在意的是在同一種題材中能否找到一種相對獨特的表達方式”。

◎談影視圈

義烏廉價的商品市場

如今的影視行業,新人

輩出、“鮮肉”當道,各類題材的作品更迭不斷,不少業內人士將之評價為影視劇市場的百花齊放。蘭曉龍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多元化背后更多的是局限性:“現在的影視行業,就像一個觀眾收到了兩百多個禮物盒子,但打開一看全都是左腳的襪子。”他用“義烏廉價的商品市場”來形容影視行業的現狀:“現在市場的環境是所有人都在多快好省。有太多的人在利益的驅動下選擇背離自己的專業和初心。”在他看來,要改變這種風氣,首先需要行業內的合作與共識:“影視行業從來就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它最基本的邏輯是合作,一個人可以寫出劇本,但隻有幾百個兄弟的心連在一起,才能共同把這個作品呈現出來。不考慮后果做出來的東西多會慘敗,一塌糊涂,那以后都沒有人再敢嘗試同一題材。長此以往,影視行業的選擇范圍也會越來越小。這就是以藝術的名義把鍋砸了。”

至於當下屢現天價明星片酬導致高人氣演員頻繁串戲、劇作本身質量差的現象,蘭曉龍調侃自己已經越來越看不懂這個圈子:“有的演員現在會同時拍幾部戲,恨不得幾部戲都在橫店同時拍。我感覺認識的演員越來越少,明星越來越多。”在他看來,演員和明星是兩個差別非常大的群體,橫在兩者之間的是一個行業的根基和在漫長發展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文化:“我最尊重的是演員。演員就是一種文化,它不是文憑,也不要求你一定是學富五車,而是你能夠用一種態度來把這個東西完整地呈現出來。這就是演員所承載的文化”。

蘭曉龍覺得,能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並堅持寫下去,不被周圍的環境左右,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趙楠楠)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