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影人把脈中國電影:不是多了郭敬明 而是缺少李安

2016年10月23日07:25 | 來源:華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是多了郭敬明而是缺少李安

  10月21日,第一屆中國電影投資高峰論壇在海口舉行。導演馮小剛、陳國富、何平、文雋、孫周、李楊、金成洙,編劇束煥、蘆葦、汪海林、董潤年,電影公司大佬王中軍、王中磊、江志強、王長田等出席活動。電影人就“商業環境中電影的藝術追求和文化責任”展開討論,有些發言對電影圈的不良生態批判得毫不留情。

  孫周:這個時期為什麼不能出現李安這樣的導演

  首先各位業界精英對中國電影現狀中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導演何平認為:“中國電影的問題就是沒有文化特質,變成了服從規則,服從市場的規則、投資人腦袋裡的規則、營銷公司的規則,創作人變成了規則的執行者。我要批評圈子裡項目經理類的導演,他們變成了規則的執行人,離開了自由創作最根本的東西。如何在商業背景下堅持我們的文化特質是值得討論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創作人要有自己基本的世界觀。”

  對於圈內爭議很大的郭敬明執導的作品,孫周說自己很認真地去電影院看過,“我發現他在做電影時很認真啊,我不認為他不愛電影,我覺得他很愛電影、很認真,從第一部到第三部,他的變化非常大,電影學校剛畢業的不一定就比他強。在現在一個環境裡產生郭敬明很正常,我們應該問這個時期為什麼不能出現李安這樣的導演。”

  然而編劇束煥卻對郭敬明走紅的現象嗆聲,“大家都在聊怎麼樣才能迎合潮流,討好觀眾。編劇界一直在聲討郭敬明,因為他抄襲,但是他有很多粉絲,粉絲會形成輿論,而且他賺錢了。最近郭敬明不太淡定,可能是因為他的票房不太好。票房的成功可以讓他藐視一切,包括行業的操守”。

  馮小剛:我們特別需要“藍翔技校”

  要票房,就要顧及觀眾口味,馮小剛的成名正是執導了很多描寫“小人物”生活的電影,但他最近的創作題材,似乎與現在觀眾的口味有點遠,但他對非主流題材有自己的見解:“《我不是潘金蓮》完全不在潮流裡面,當初和中軍中磊商量這個電影,他們倆都是毫不猶豫的。我們一起做電影,有過幾次這樣的情況,《集結號》《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這些都不是流行的題材。但是我們現在嘗到了甜頭,我們原來要在國慶檔上,我們發現《我不是潘金蓮》首先佔了一個優勢,它不是同質化的,不和任何一個題材撞車,我們是獨樹一幟的。我希望電影的創作人員,能夠更多地去想我能給大家一些什麼,是過去沒有的。今后的潮流會越來越快,所以必須不跟著潮流走,這是導演要做的。算計哪個更賺錢,這是制片人去想的。導演、編劇就是要想和大家不一樣的。”

  馮小剛指出,雖然現在有很多電影學院和戲劇學院在培養導演、編劇等電影業人才,但實際上一個100人的劇組裡,科班出身的人才常常隻有五六個,即使算上演員,也隻有10%的是科班出身,而90%的工作人員都是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馮小剛直言:“我們現在覺得一個攝制組除了主創其他都是民工!”“我們特別需要藍翔技校”,馮小剛表示,“需要培養你怎麼迅速把這些燈裝上車轉移,怎麼迅速架一個升降機,怎麼培養剪接的人、錄音的助理、服化道這方面的,這些我們沒有一所大學培養他們。我們能不能從好萊塢請制作道具的、制作特效化妝的老師過來,幫助我們培養技工。學習半年就可以畢業。”

  汪海林:我反對隻針對年輕人拍電影

  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過,電影制作之初,制作方就已經設定好了觀眾群,很多電影都是投其所好。

  導演陳國富道出了一些制作者的心態:“我們在考慮商業行為時,總是在假設觀眾,但是觀眾在哪呢?是誰呢?我們進入了一個誤區,或者說陷阱,我們總是把觀眾想得比我們愚蠢、比我們沒品位、比我們好糊弄。你以為你懂觀眾,你其實是有一種傲慢的,有一種凌駕於上的感覺。我習慣把觀眾想象成和我一樣的要求,不管是對於劇情還是對於表達的手法,或者對於細節的規格,有的時候我會把觀眾想得比我更有要求。”

  前一段時間一擁而上的“青春”題材電影將觀眾群瞄准了90后大學生,汪海林表達了反對態度:“我反對隻針對年輕人拍電影,我們國家的60后、70后生育高峰有2億人,90后是1億人,00后更少,我們現在針對人最少的群體拍電影,這非常危險。我的父母七八十歲了,他們每個月看一場電影,我們要保護他們,要把他們留住。希望我們去拍全民電影,不要隻拍小孩電影。美國今年才給小李子最佳男演員,就是因為人家有一個專業標准,不是按照粉絲,不然人家十年前十五年前就可以拿獎。我們的堅持不夠,很多情況下我們在放棄。”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