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抗美援朝題材動畫片獲贊 以紀實風格再現戰爭
片中的神槍手張桃芳根據真實人物繪制。
昨天是抗美援朝66周年紀念日,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赴朝作戰的第一仗,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國內首部展現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動畫作品《最可愛的人》,也剛於前晚在BTV卡酷少兒頻道收官。這部動畫片以14集的篇幅、7個真實的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逼真再現志願軍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雄渾與悲壯。
取材史實
7位英雄人物都有真實原型
拍一部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動畫片,對動畫導演蒲文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三年前,蒲文苑和另外四位動畫導演接下拍攝制作動畫片《最可愛的人》的任務時,國內還未有過同類型和同題材動畫片。
面對這樣史無前例的創作,蒲文苑和伙伴們敲定了第一件事——所有故事從史實中取材,放棄純架空的故事結構。“決定從史實中改編,是因為在查閱了大量史料后,我們發現真實的歷史本身已經極具震撼力,根本不需要我們再去做畫蛇添足的故事創作。”蒲文苑及同組導演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搜集了近100位英雄人物的故事素材,並結合多位軍事專家的建議,最終從中選出了現在的7位人物。
片中塑造的主要角色,均能找到歷史人物原型。無論是以一支不帶瞄准鏡的老式步槍斃敵214人的狙擊之王張桃芳,《暗夜奇兵》中“奇襲武陵橋”的英雄張魁印,還是《登高英雄》中創造了“鋼軌架浮橋”奇跡工程的烈士楊連弟,都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出現過的真實英雄人物。蒲文苑透露,這些英雄的名字乍聽上去不像黃繼光、邱少雲那樣耳熟能詳,其實他們都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也更全面地覆蓋了這場戰爭中的大多數工種,比如《白衣天使》一集中的主角王清珍,其實是電影《上甘嶺》中為受傷戰士找水的王蘭的原型。
蒲文苑說,此前國內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並不多,導演組最初也想做成連續劇的形式,但發現單一的人物和線索並不能真正全面地概括這場戰爭,而戰爭中那些並不為人熟知的英雄,恰恰才是戰爭的主角,所以最后決定採取多個人物的表現形式。“這些人在各自的戰斗崗位上,為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7個人物的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以不同的視角構成了這場戰爭的全貌。”
嚴摳細節
戰斗機上一顆鉚釘也要復原
敲定了改編內容和方向,要把故事轉變成動畫作品,真正的難題還在后面。由於《最可愛的人》以紀實風格呈現,片中涉及的人物、場景、細節和劇情都需要參照史實設計,不能出一丁點兒的差錯。蒲文苑笑稱,“導演組其實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每個細節都不能出錯,小到一片草地和一個茶杯,大到一條河流,乃至我軍和敵軍當時使用的飛機、坦克、火車等,都是參考軍事專家和歷史專家提供的史料,就連飛機上一顆鉚釘的位置、材質、顏色,都真實還原了當年的樣子。”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的制服、鋼盔、肩章樣式,狙擊步槍是否擁有瞄准鏡等等,都需要逐一核實、確認。”蒲文苑舉例,導演們在繪制鐵道兵運送物資的場景時,有一個畫面是火車經過時天空上挂著一輪明月,等到軍事專家看樣片時,卻提出這裡明月的設定不符史實,“歷史上我軍的夜間行軍其實都不會選擇在滿月時進行,大多數都會挑選烏雲蔽月或者沒有月亮的天氣環境”。
類似這樣平時順手畫出的細節,在紀實題材的動畫片中卻成了漏洞,導演組沒有別的選擇,都是立即修改,最后成片裡的明月就加上了一層明顯的烏雲。事實上,動畫制作本身工序繁復,從人物設定到場景繪制,再到鏡頭分割和成片制作,需要一層層地疊加,有些初期流程裡沒有注意的細節,在后期工序裡發現有疏漏時,每一次修改都要從頭開始。
“雖然工作量成倍數地增加,但這就是這部片子的制作原則,寧可在畫面審美上有欠缺,也不能違背史實。”蒲文苑透露,有些細節是場景設計中根本很難察覺的,像坑道戰裡坑洞的大小,也許畫面最初設計時看上去並不大,但到了成片卻顯得不符合當時的作戰環境,也要再次減小洞的尺寸,也更有利於展現當時坑道戰逼仄的環境和壓抑感。
類型首創
單集鏡頭是普通動畫三倍
除了細節上的追求,《最可愛的人》的戰爭紀實風格,在國內動畫界也算得上首屈一指。蒲文苑介紹,描繪戰爭場景的動畫片目前國內極少,“我們可借鑒的先例並不多,既要照顧到主流的4至14歲的兒童收視人群,又要考慮到抗美援朝題材同樣也要適合成人觀看。”在他看來,國外戰爭題材的動畫片大多畫面血腥暴力,色彩也多以黑色系為主,並不適合國內的收視環境。導演組根據故事的需求和收視習慣,最終選擇了更易被國內觀眾接受的懷舊風格,以黃色為主色調。
不同的戰爭場面也給導演組帶來不小的困難,7個人物涉及戰場上的不同兵種,因此需要展現不同的武器、道具和場景。“鐵道兵經常在樹林裡穿梭,狙擊手則有大量的掩體,而空軍的鏡頭幾乎90%都是靠后期的三維制作才能實現。”蒲文苑稱,為了讓戰爭場面更具可看性,整部動畫的鏡頭數量也因此激增,“一般一集動畫片隻需要100多個鏡頭,而這部片子平均每一集的鏡頭數量達到300多個,工作量是往常的三倍。”
蒲文苑是1987年生人,整個導演組也都很年輕。他直言在制作片子前,團隊對抗美援朝的認識並不多,但經過對大量史料的挖掘和理解,團隊一致希望通過展示戰爭中普通的英雄故事,來表達當代年輕人對英雄們的緬懷和致敬。“這就需要我們在敘事風格中加入更多人性的元素,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但在關鍵時刻顯示了英雄的特質。”他說,片子中除了戰場上敵我作戰的緊張場面,更多展現了英雄們平凡的一面,比如《鐵路英豪》中被收養的朝鮮小姑娘給志願軍戰士倒熱水的溫情戲碼。
“《最可愛的人》以7位志願軍英雄的故事,連接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宏圖。”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寧宇指出,這擺脫了以往主旋律動畫作品多宏大敘事而缺感人細節的問題,專注以人為本、以故事為吸引力,“而這也是孩子們最喜歡、最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記者 李夏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