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推動廣西電影產業繁榮發展,助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密切我國與東盟、中亞、南亞等周邊國家以及歐亞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深化區域交流合作,維護周邊和平環境,拓展西部大開發和對外開放的空間等,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黨中央賦予廣西在“一帶一路”戰略大格局中的定位是: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在這樣的大視野下,廣西文化界要堅定文化自信,充分認識文化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極其重要的作用,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和中華文化走出去,加強文化交流,促進友好往來,努力做好“民心相通”的大文章,發揮文化先行的作用,助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本文結合廣西電影文化產業發展和廣西電影“走出去”工作實際,探討文化產業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發揮文化先行的作用。
一、堅定文化自信,充分認識電影文化產業在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時候,說到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結合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更是富有深厚內涵的文化概念,絲綢之路文化是沿線各國、各地區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文化符號,促進東西方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是古絲綢之路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文化的影響力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文化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起到不可替代的橋梁和引領作用,文化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於推動不同文明的互鑒與發展,有助於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意基礎,而且有利於推動經貿、投資等經濟要素的流動。
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深入實施,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顯得日益重要。推進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將有助於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經濟為基礎、以文化為紐帶,經濟與文化良性互動,獲得合作共贏和持續發展。
電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名片。許多外國人是通過電影認識了中國,如國外的知識階層對張藝謀的《紅高粱》《活著》及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的認知,草根階層對李小龍、成龍功夫片的喜愛。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劉三姐》對於廣西更是一個傳奇。《劉三姐》的巨大成功,對廣西的桂林山水、劉三姐、壯族文化三大名片在全國乃至海外的推廣產生了積極作用。
電影同時又是一種世界性的綜合藝術和文化產業,是傳播思想、文化的主力軍和主陣地,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中,電影將起到非常重要的載體作用。廣西電影集團一定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加快廣西電影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努力創造條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合作,推進我國電影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電影的合作交流及創新發展。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廣西電影也有較好發展。面對繁榮發展的電影市場,面對廣西與東盟的地緣、文化優勢,廣西電影文化在助推“一路一帶”建設中將大有可為。
二、積極推進電影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增強廣西文化軟實力,為實施廣西電影“走出去”夯實基礎
當前,廣西電影集團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抓好電影創作生產,不斷強化電影產業化屬性,促進廣西電影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廣西文化軟實力,為廣西電影“走出去”積聚力量。
(一)加強電影創作生產能力,努力推出更多優秀電影作品
堅持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深入實施電影精品工程,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體現時代文化成就、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文藝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創作生產中,堅持“內容為王”,以“中國故事,廣西元素,民族特色,核心價值”作為創作生產的要求,從題材劇本源頭抓起,著力抓好作品質量,努力解決“隻見高原沒見高山”的問題。一是注意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傳遞中國精神﹔二是注意挖掘廣西本土題材,突出廣西元素,傳播廣西民族文化,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做好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彰顯廣西民族文化精神﹔三是注意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增強藝術感染力,使我們的電影真正成為宣傳中國、宣傳廣西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
(二)加強電影產業化屬性,發揮電影文化產業在拉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樹立產業意識,積極拓展電影產業發展空間。一是加強制片投入和制片管理,走電影投資多元化的運作道路,解決攝制資金不足問題,降低風險,擴大利潤空間,實現良性發展﹔二是在加強影院建設基礎上,創造條件參與院線運營。從廣西實際出發,整合好院線營銷資源。創造條件與金融機構、民營資本聯姻,多方攜手在市、縣改擴建原有影廳,利用國家扶持政策,盡快把“老少邊山窮”地區的電影院建起來,增加自產影片放映渠道,早日形成自有院線品牌﹔三是重點加強電影后產品市場開發和營銷,進行動漫影片的探索,策劃、引進動漫項目,吸納動漫人才,創造條件推出在市場上引起反響的動漫電影,為后電影產品市場開發和營銷探索出路﹔四是創造條件,引進新媒體營銷平台和傳輸手段,為電影產業開拓新的盈利模式。
(三)面向世界,精心設計,增強廣西電影“走出去”的功能屬性
目前,我國多數電影作品由於不熟悉國際語言,思想觀念、敘述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走不出去”的問題,難以滿足電影“走出去”的需要。因此,在打造向外輸出的電影時,務必要有國際視野,以世界各國普遍習慣的敘述手法和表達方式,對影片進行精心設計和制作。廣西電影集團2014年出品的中法合拍電影《夜鶯》,是這種嘗試的成功案例。《夜鶯》描述了一位爺爺和孫女的返鄉之旅,講述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情感故事,表現一個普通中國家庭對“中國夢”的不懈追求。影片通過法國導演菲利普﹒彌勒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一個中國故事,使得影片成為一部國內外觀眾容易接受的藝術精品,較好地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富有人文精神。影片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突出貢獻獎,還代表中國大陸影片參加201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角逐,開了廣西電影的先河。今后,廣西電影集團在這方面的工作還要不斷加強。
三、深入實施電影“走出去”工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實施“一路一帶”發展戰略作貢獻
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運用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電影是深受各國人民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是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其喜聞樂見、觀眾數量多而廣,經常起到“鐵盒子裡的大使”的作用。幾年來,廣西電影集團作為我國有影響的電影機構,憑借廣西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認真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認真組織實施電影“走出去”工程建設,取得較好成果。
(一)廣西電影走出去的基本情況
1.建立電影交流活動平台,與有關國家的電影機構開展電影文化交流
幾年來,廣西電影集團認真打造中國與東盟電影文化交流的合作平台: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這個電影文化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次中國—東盟電影展映周活動,參加展映的影片包括中國影片和一個東盟國家的影片,時間、地點以及參加展映的東盟國家是不固定的。目前,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這個交流合作平台已經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此前,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已先后舉辦了兩次展映活動:2013年12月,在中國憑祥市舉辦了2013中越電影文化周。2014年9月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南寧舉辦了中國(廣西)—新加坡電影周活動。這兩次電影文化周展映活動,每次的展映時間3天,活動內容包括展映雙方國家6部優秀電影(每個國家3部)、雙方電影合作論壇及項目洽談。這兩次電影文化周起到了增進了解、增加人文交流的作用,促進了雙方電影文化交流與項目合作。
2.積極策劃中外合作拍攝電影,創新電影“走出去”的模式
幾年來,廣西電影集團因地制宜地把中外合作拍攝電影作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載體,重點策劃了中法合拍電影三部曲和中國—東盟電影系列的拍攝。
《夜鶯》是中法合拍電影三部曲的第一部,正在籌備拍攝的《十萬大山》(原名《沉香山》)是第二部中法合拍影片,第三部中法合拍電影正在做選題策劃。其中《夜鶯》於2014年出品,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先后入圍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節和電影展,獲得了7項國內國際大獎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突出貢獻獎,代表中國大陸影片參加201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角逐,並成為新世紀首部進入印度發行放映中國影片。中宣部《文藝信息》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外主要新聞媒體高度評價《夜鶯》,認為《夜鶯》是一張生動的文化名片,隨著影片推介到海外市場放映和傳輸,無形地塑造了一位講述中國夢、傳播中國價值觀念的“鐵盒裡的大使”,不僅向全世界的電影觀眾展現了現代化的中國、中國廣西如“水墨畫”般魅力的自然風光,同時傳達出家庭和睦、子女關愛、鄰裡和諧等中國傳統價值觀。
電影《再見,在也不見》(原名《距離》)是廣西電影集團拍攝“中國—東盟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已經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度“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項目。該片講述了跨越中國、新加坡、泰國的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情感故事,表現了在建設發展“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中國人民與東盟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是一部內涵豐富、藝術品位較高的藝術電影。該片已被選定為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開幕影片,這是金馬獎首次選擇非台灣本土制作電影作為開幕式影片。
3.建立廣西電影集團東盟語電影譯制中心,打造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平台
幾年來,廣西電影集團充分挖掘集團公司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中心的潛力,積極參與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已經把一些中國優秀電影譯制成東盟各國語言的影片,面向東盟播映。同時把東盟有關國家的一些優秀電影通過譯制引進到中國展映。譯制了越南電影《草灰味》《飄泊》《熱沙》,把中國電影《天琴》譯制為越南語影片,《阿佤山》譯制為越南語、柬埔寨語、緬甸語影片,中國電視劇《狐仙》譯制為緬甸語,中國電視紀錄片《風物東蘭》譯制為越南語、柬埔寨語、泰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等。今年,廣西電影集團成立了東盟語電影譯制中心,力爭通過兩三年努力,把譯制中心打造成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平台。
(二)廣西電影走出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廣西電影走出去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於政策、市場、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制約,目前還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一是,一些項目有了策劃,由於缺少資金,暫時無法實施或是實施進度緩慢﹔二是,許多走出去的作品、合作項目,多數停留在交流層面,經濟效益不明顯,沒有形成產業規模﹔三是,電影走出去的平台和模式還比較單一,輻射面還不夠廣。特別是,在與東盟經濟合作戰略布局上,廣西尚缺乏電影交流與產業合作的規劃性和指導性的政策文本。
(三)加快廣西電影走出去的步伐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為廣西電影“走出去”開展交流合作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機遇。廣西電影集團要順勢而為,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努力打造廣西影視文化傳播新格局,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新貢獻。
1.深入打造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
抓住“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的機遇,抓好與東盟國家電影文化交流合作。今年12月將在泰國曼谷舉辦2015中泰電影文化周活動,兩國各展映5部影片,還要舉行兩國電影論壇及項目合作洽談。今后幾年,將不斷擴大這個電影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的輻射面,一是逐步把電影文化周的合作對象從東盟國家擴大到“一帶一路”沿線電影發展比較好的國家﹔二是把展映影片種類及數量擴大,逐步由故事片涵蓋到電影短片(微電影)、紀錄片等。在具備條件后,逐步打造為一個國際性電影節。
2.繼續加強中外合作拍攝電影機制,力爭中外合作拍攝電影再上一個新台階
在電影《夜鶯》《再見,在也不見》基礎上,積極推進第二部中法合拍電影《十萬大山》的籌備和拍攝工作,力爭今年底完成前期拍攝,明年上半年制作完成。加快電影《越南新娘》的劇本創作工作,抓好中國與泰國合作拍攝電影《大象》項目洽談,進一步豐富中國—東盟電影系列創作生產的項目,逐步形成系列電影作品的影響力,團結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電影人才,共同開拓電影市場。
3.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電影大國的交流合作
多年來,在好萊塢電影沖擊下,“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的本土電影不復存在,也有一些國家在堅守和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印度、英國等電影大國不斷推陳出新,如泰國、伊朗等國的電影個性鮮明、在世界有一定影響,如越南、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則堅守民族電影的發展。中國和這些國家同樣面臨好萊塢電影的擠壓,給我們與這些國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相似的意願基礎。由於電影體制、電影市場等政策因素的影響,我國尚未與印度、伊朗、英國等重要電影國家有電影攝制方面的合作,目前可以從開辦電影展映這樣的電影交流開始,逐步建立互信,再尋求深入合作。
4.積極組織影片參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辦的電影節活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越南、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埃及、捷克、法國、英國等都開辦有電影節,通過組織國內影片參加這些電影節活動,可以增進了解,加強交流,建立平台。
電影通過聲音和畫面傳遞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動面孔,一個國家的文化名片。“一帶一路”構成了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戰略新格局和周邊外交戰略新框架,這一戰略構架橫跨亞歐非,連接不同民族和地區,覆蓋了古代四大文明圈,為廣西電影“走出去”開展交流合作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機遇。廣西電影要主動出擊,順勢而為,為國家發展的大戰略服務,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