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研究

儲曉娟
2016年11月01日13:4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通過選取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為研究對象,在運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數據新聞報道展開分析后,發現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的優勢、特征與不足,並嘗試提出些許建議,以彌補不足,對進一步完善報道有所裨益,並供其他傳統媒體獲取經驗,進而加快媒體融合的進程。

關鍵詞:中國日報 ﹔兩會﹔內容分析﹔數據新聞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53-03

一、引 言

“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政治“日歷”上非常重要的大事,2016年又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新節點”。《中國日報》作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內外高端人士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1],歷來都十分重視兩會報道,採用數據新聞報道,旨在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與聲音,塑造國家形象。與此同時,“大數據”是2012年以來國內新聞傳播學界熱議的話題,基於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數據新聞,則成為了媒體融合轉型的一種新方式,逐漸演變為一種流行的報道形式。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分別於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於2016年3月16日和2016年3月14日在北京閉幕。

故以2016年《中國日報》3月3日至3月16日(共14天)“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內容和視覺形象出發,展開量化統計和綜合分析,探索《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的優勢、特征與不足。

二、概念厘清:數據新聞

關於數據新聞,從字面理解,它就是一種形象直觀化地敘述並解析數據的報道方式。數據成為了新聞報道的一種源頭,也是內容的核心所在。學者們對數據新聞做出了不同的定義。章戈浩認為,數據新聞,又稱數據驅動新聞。它指的是對數據進行分析與過濾,從而創作出新聞報道的方式[2]。也有學者認為,數據新聞是精確新聞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發展而來,是精確新聞的進一步提高和延伸。數據新聞不是一夜之間就有的,它的萌芽是從計算機輔助報道開始的。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有媒體記者利用大型計算機對政府提供的數據庫中信息進行分析,以發現和調查新聞事實。而在如今大數據時代下,記者能夠獲取和利用的數據,相較而言是那時天文數字的倍數[3]。然而,需注意的是,雖然它們有相似點,但是數據新聞是有別於精確新聞和計算機輔助報道的,體現在數據量、數據地位等。數據可以從量化的角度准確地報道新聞事實,反映新聞事物的發展狀況,它既可以是報道的主體,也可以作為輔助性背景材料解釋報道對象[4]。而在數據新聞報道中,數字的地位上升,文字不再是最主要表達。

綜上所述,再結合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總結,嘗試厘清數據新聞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大數據技術在新聞行業應用下興起的一種新型報道方式。新聞工作者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經過對數據的抓取、過濾、挖掘及分析,完成新聞報道的視覺呈現。

圖1 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主題統計

圖2 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主題統計

注:圖1、圖2統計了“TWO SESSIONS”版,其他版面若有與兩會相關的數據新聞,不在統計之列。

三、內容分析

經過對《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的搜集和統計,筆者決定從報道主題、報道版面兩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報道特征。

(一)文本內容分析

兩會議題關系到中國各項政策、改革和發展措施如何推進,與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也是對外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時機。新聞報道主題的選擇及其報道數量的多少反映出新聞媒體對當下兩會熱點議題的價值判斷和關注程度,也是引起讀者關注,提高發行量的關鍵所在。

1.報道主題分析。根據“兩會”數據新聞報道情況,將報道主題分為經濟類、時政類、社會類、科技類、法律類、文教類、環保類、外交類共八個類別。從統計結果來看,《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涉獵廣泛,覆蓋了國家、社會和生活的各大領域,單就這個報道形態來說,稱得上是一次全面性的報道,總計28篇。其中,報道主題的前三是經濟類、時政類和社會類。往下便是法律類、環保類,最后並列的是科技類、文教類、外交類(如圖1所示)。由此得出,此次“兩會”數據新聞報道集中於經濟、時政、社會三大主題,共佔據了總報道量的57%。法律類、環保類主題報道分別佔比11%,其他主題類別的報道分布也較為平均,佔比均在7%左右(如圖2所示)。在一般報道中,經濟、時政、社會都在重要主題之列,由新聞價值的高低所決定。而成為數據新聞報道的三大主題,不僅要判斷該主題報道的新聞價值,還需要思考相關數據採集與整合的可能性以及從全局視角考慮這個主題的新聞是否值得報道。提到數據採集,數據新聞制作需要大量的數據。媒體工作者從公開的數據庫或者是政府部門、企業、專業機構中獲取數據。通過對三大主題報道的數據來源統計,發現有8篇報道的數據來自國家、政府部門或政府基金項目,4篇來自專業機構,2篇來自媒體,2篇來自聯合調查(政府、企業、或機構)。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渠道,《中國日報》重點選擇這三大主題展開報道,較多採用國家、政府部門的大數據,可能也是出於以下考慮:直觀地構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和故事,增強國際認同。這與其受眾定位有關。

據國內外代表媒體的大數據新聞實踐,總結出數據新聞具有四個功能:描述、判斷、預測、信息定制。數據新聞的報道方式能從宏觀上把某個事件看得更加清楚與全面,事件復雜的演進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能描述得直觀且有趣[3]。這樣看來,從全局視角出發,是對數據新聞特征的把握和其功能的運用。

2.報道版面分析。版面也是報紙的一種語言手段。本文從版序和區序出發,對數據新聞報道版面進行分析。報道版面的先后次序、報道版面的區域安排反映出媒體對數據新聞報道的編排思想和重視程度。

版序是版面的先后次序,表示著各個版的強勢。強勢即版面具有的吸引讀者注意的特性。不同的強勢可以表現稿件的不同重要性[5]。越是重要的新聞,就越可能被排在報紙的前幾版,甚至是頭版,這樣就越容易吸引讀者注意。區序,即版面空間各個區根據強勢大小排列的次序,表示著版面各個區域的強勢[5]。版面空間是有限的,同一版面,越是重要的新聞,就會被編排在強勢大的區域。我國傳統報紙按強勢從大到小排列次序為:上左,上右,下右,下左[5]﹔后來,一些市場媒體逐漸打破了這個“四分法”的傳統,採用二分法、三橫式、三列式或交叉混合等分區方法,打破了以往以“上左區”為主的認識,直接導致視覺中心的位移[6]。相應地,版面各個區的強勢大小也會有所不同。

圖3 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版面一覽

從圖3可知,《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的分布版面分別是頭版、3版、4版、5版、7版,就版序來看,兩會的數據新聞報道還是受重視的,尤其是關於經濟類的報道。隨著兩會日程的推進,數據新聞報道上了頭版,共5次。

3月8日和3月12∼13日的頭版,整體上都是左右列式。3月8日的版面比為1:5,3月12∼13日的版面比5:1。兩期的數據新聞皆編排在面積大的區域,與人物照片配置,區序差不多,強勢不分伯仲。3月14日的頭版整體呈上下分布的狀態。往上是三列式,數據新聞在右下位置,強勢變小。所以,單就頭版區序來說,3月8日和3月12 ∼13日的新聞強勢大於3月14日的新聞強勢。經觀察可知,這3期“兩會”數據新聞報道,分別是關於財政、環保、法律的內容,反映了媒體報道對財政、環保內容的相對重視。3月15日頭版是左右列式,版面劃分較為均勻,兩會新聞報道安排在右邊,以政治反腐為主題的報道在右上位置。3月16日頭版整體上是左右式,版面比為5:2。以經濟為主題的報道安排在左邊的大版面,且配以大圖背景表現形式。在同版中,它們都發揮了各自強勢作用。經比較,在新聞強勢上,3月16日大於3月15日。

通過分析5期頭版數據新聞的區序,可得出3月16日的強勢最大,3月15日次之,往下是3月8日和3月12∼13日,最后是3月14日。同時,這也反映了報紙編輯對經濟和政治主題報道的重視。

據圖3,“兩會”的報道主要分布在第3版和第4版。第3版報道,全部都是以一豎幅長圖進行數字信息的解析報道,無論版式如何,其位置都固定在右邊,佔據近1/3的版面空間。9期該版報道,都運用同一形式,圖解政治、經濟、社會等主題的系列數字信息,給人一種嚴謹、規矩的感覺。在同版中,淺藍底色長圖包裝數據信息,加上較大的報道區域,其強勢無疑是最大的。第4版報道,報道表現形式不再局限於一種,有圓環圖、數據地圖、條形圖等多種圖表,或單獨使用,或結合使用,多數是同時運用幾種圖表和其它圖像、符號搭配,配上簡潔文字和標題,進行各類主題報道。此外,經過統計,發現有6期報道,第4版都是集中於一個主題的報道,數據圖形或圖表的位置大多在上或上右的較大區域,也有位於版面中間的情況。6期該版報道,佔據近1/2的版面空間,此時其強勢最大。

經過版面分析后,得出此次“兩會”注重用數據新聞報道重大主題,訴諸熱點解碼,政策解讀,視覺化解析最新的信息資訊﹔雖然第3版和第4版的“兩會”報道呈現出些微模式化的特點,但是“穩中有動”,偶爾有調整,或配一幅主題漫畫,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視覺形象分析

前面提到,數據新聞是一種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的報道方式。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就是利用圖形和圖像處理技術與方法,將數據以圖形圖像的形式展示[7],清晰有效地傳達與溝通信息。對非專業讀者而言,數據本身是單調的、枯燥的,不“悅讀”的﹔而當數據成為新聞的要素,就必須考慮它的可讀性,再好的新聞不可讀也行之不遠[8]。為了有效地傳達思想概念,美學形式與功能需要齊頭並進,通過直觀地傳達關鍵的方面與特征,從而實現對於相當稀疏而又復雜的數據集的深入洞察[9]。這種可視化的展現形式,天然自帶強勢,是一種強有力的視覺沖擊,且對於加強報紙形象設計,抓住讀者眼球,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優勢。根據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報道在數據可視化上的實踐,將其分為五種類型:統計圖表、信息圖、泡泡圖、時間線、數據地圖。

1.統計圖表。統計圖表是一般採用的數據表現形式,如條形圖、柱狀圖、餅圖等,可以清晰地展現數據。此次“兩會”數據新聞報道也用到了大量的統計圖表。使用單一圖文的報道很少,隻有1篇,就是3月3日第四版的報道。其余報道都採用多圖形式,提供較為多樣化的信息。此外,《中國日報》還兼顧各種圖表形象的設計和整體平衡,做到形以類聚,注重顏色搭配,以求“同色呼應”,使其融合變成一個整齊的報道,給人一種形色兼具的視覺化享受。採用這種多圖表現形式,它的可視區更廣,也能更多地吸引讀者關注,讓其在享受中完成信息的接收。

2.時間線。時間線,以時間為線索,傳遞新聞中其他的信息數據,使人一目了然。總之,就是一圖勝過千言,符合視覺傳播時代下用戶的習慣與偏好。3月9日第4版報道,以年齡為線索,圖解孩子從嬰兒長到17歲需要的所有費用。中間的大圓環切割分為7段:嬰兒、1-2歲、3-5歲、6-11歲、12-14歲、15-16歲、17歲。哪個段最長,就意味著花費最高。其他7個小圓環根據具體的花費分段,再分別從劃分好的年齡段給出相關的信息。時間線,不僅將龐大的數據以年齡為依據進行圓環化的編寫,還以年齡為發展階段揭示養育孩子所需費用的變化過程,使新聞敘事一目了然。這種時間跨度較大、涉及信息較多的新聞使用時間線的報道形式,塑造了一種簡單生動的形象[10]。同時,時間線數據圖下方的 “二孩政策”漫畫,為版面更增添了視覺化元素。

3.泡泡圖。泡泡圖,是用泡泡大小代表數量大小,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種類,用連接、排列等表示特定關系的可視化信息圖。3月7日第4版,報道運用泡泡圖,展現“Top 15 destinations for overseas vacations this year”,從韓國、美國、法國……排到馬來西亞,泡泡越來越小,從左到右排列。這種泡泡圖形式,簡單可愛,既能快速傳遞信息,又自帶一種風格,有助於視覺形象美化。

4.信息圖。信息圖,是指信息、數據等的視覺化呈現,把視覺語言作為傳達信息的方式。通過在圖表中綜合運用圖像、文字、色彩等視覺信息,並利用一些手段處理某些單靠數據或文本很難表達和解釋的信息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視覺語言,提高所要傳達信息的豐富性、感染性和交流認識的效率[11]。如用圖片、漫畫等包裝數據信息﹔圖解一個事物的流程或構成﹔用圖示提要新聞事件的關鍵點[8]。3月4日第3版,淺藍色長圖形式的報道就用圓形的圖標數字,分步驟表現了人大代表的選舉過程,還介紹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變大量的文字說明為直觀的圖形表達。3月7日第4版,報道還運用圖片包裝數據信息,再結合圖示,展現Top 10“most impressive moments”in Chinese diplomacy,讓讀者一眼盡收標志性的外交事件。3月9日第7版以“women”為主題的數據新聞,把國旗制成相應圓形圖標,使文字信息更形象。

5.數據地圖。數據地圖,指的是應用地圖來分析和展示與位置相關的數據,將數據和地圖結合起來,表現一個新聞點在不同地區的分布[8]。3月3日第4版的數據新聞就是運用數據地圖,通過位置,把信息或時間結合來表現不同地區的空氣質量,形成比較以揭示不同地區的空氣質量情況。地圖下面的柱狀圖是展現了2015年12個月的空氣物質含量,以便讀者配合地圖使用,看到不同維度數據間的相關性。這種地圖形式便於用戶直接獲取與自己所處位置相關的信息,利用地理上的接近性,使位置形象化。

四、結 語

從文本內容和視覺形象出發,對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據新聞報道展開研究,總結報道特征如下:報道主題集中在經濟、時政與社會三大領域,需從全局視角考慮﹔重視運用數據新聞報道,突出重要報道主題和內容﹔靈活運用可視化形式,加強形象設計,進一步提高強勢。數據新聞報道發揮其優勢,不僅使內容更為讀者“悅讀”,還融合多樣化的視覺元素,提升了報紙形象。可是,和外國報道相比,《中國日報》的數據新聞報道,制圖技術還有待提高,圖表類型仍然缺乏。此外,文字解讀太多,數字的地位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一些可直接從數據圖中獲取和轉化的信息無需贅述,不免會有湊版面之嫌。關於數據新聞報道,還需精進數據和制圖技術,豐富可視化形式,尋找更好的形式講新聞故事。

參考文獻:

[1] 中國日報簡介[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static_c/gyz grbwz.html.

[2] 章戈浩.作為開放新聞的數據新聞—英國《衛報》的數據新聞實踐[J].新聞記者,2013(6).

[3] 陳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數據與新聞報道[J].新聞記者,2015(2).

[4] 宋國強,徐劍.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J].視聽界,2013(6).

[5] 鄭興東.報紙編輯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6] 朱麗.黨報與都市報的頭版配置研究——以“雅安地震”圖片為例[J].今傳媒,2015(3).

[7] 李希光,趙璞.數據可視化:數據新聞在健康報道中的應用[J].新聞戰線,2014(11).

[8] 張春紅.數據新聞的挖掘與可視化處理[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4).

[9] 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知識可視化三者的區別和聯系[EB/OL].http://dataunion.org/3554.html.

[10] 郝麗偉.英國《衛報》數據新聞研究[D].河北大學,2014.

[11] 陳雅群.信息圖表設計的視覺語言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2(5).

[12] 方潔,顏冬.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6).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