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文化軟實力提升對策探析

——基於中韓影視劇進出口比較視角

張馨月
2016年11月01日13:4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近年來,隨著韓國政府不斷加大文化產業投資,放寬文化政策,在國際范圍內,其文化軟實力排名不斷上升。影視劇,作為文化產品的一部分,蘊含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核和意識形態,是對外輸出文化,提升該國文化軟實力的優良載體。本文通過影視劇貿易視角,對國產劇和韓劇產生貿易逆差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期借鑒優秀經驗,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韓劇﹔國產電視劇﹔文化貿易逆差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60-02

20世紀九十年代,軟實力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過去,我國對於“軟實力”的認識,由對英文著作的解釋、介紹,逐漸演化為內化,賦予其中國特色。2011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強調:“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2014年11月28日,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指出:“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

圖1 2010~2014對韓進出口電視劇總額

一、研究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關於文化軟實力的研究包羅萬象,但涉及影視作品方面稍顯不足。肖帥[1]認為“作為大眾文化傳媒最主要的生力軍,電影和電視便不可取代地擔當起了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責任。”然而,近些年,我國在影視劇出口上與其他國家存在著嚴重的貿易逆差。馮潔[2]指出“這種逆差造成外來文化商品大量擠佔本國文化市場后,會給一個國家原有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信仰取向帶來嚴重的沖擊。”歐陽常林[3]建議“無論是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出發,還是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實現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時代使命出發,影視‘華流’的命題亟待確立。”因此,本文特選擇中韓影視劇貿易逆差視角,在比較中進行分析,從中發覺“韓國經驗”,為我國提供借鑒。

二、影視劇貿易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系

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影視劇具有其自身的傳播特性。首先,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影視劇可以得到快速、廣泛的傳播。其次,影視劇強大的視聽效果,身臨其境的使用感受,不論何種年齡段何種文化水平都能簡單接受的信息傳遞形式,使得影視劇斬獲了最強大的使用群體。在影視劇豐富的畫面,華麗的語言背后,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方面。難以直接接觸國外世界的國人,通過影視劇所反應的劇中人物的日常生活,獲取他們對其他國家基本形象的認識。大眾傳媒創造出的這種擬態環境,吸引受眾在影視劇貿易中接受全球傳播的影視文化符號。

三、中韓電視劇貿易現狀

中國統計年鑒權威數據顯示,2010~2014年這五年間,中國電視劇出口量雖呈上升趨勢,然而增量遠遠趕不上進口量之增量(如圖所示)。

在對韓電視劇進出口方面,2010~2014年,雖然中國在電視劇出口量方面始終處於上升趨勢,但依然與韓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逆差,這與整體趨勢保持一致(圖1)。2016年,《太陽的后裔》在愛奇藝網站播出。據網站顯示,其1~4集的播放總量為3.26億次。愛奇藝為獲得獨播優勢,更是花費單集23萬美元(約合150萬人民幣),總計2400萬元人民幣的引進費。

與韓國相比,我國電視劇出口在數量、金額以及出口范圍上均不佔優勢,全年出口總量的75%以上集中在文化相對相似的亞洲文化區,特別是華人聚居區和儒家文化圈。

四、韓劇出口量提升對策分析

韓劇在眾多國家的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穩穩佔據一定市場份額,並且巧妙地將“韓流”吹向各個國家。在一度被西方發達國家所佔據的文化產業領域,韓國文化憑借其自身特點脫穎而出,形成獨特的“韓國模式”。

1.開放的文化政策

1997年金融風暴導致韓國經濟遭受巨大打擊,韓國政府意識到過去發展中長期依賴的外向型經濟和高新技術人才觀存在漏洞,產業結構需要調整來適應當時的韓國經濟情況。投資量小,產出率高的文化產業逐漸進入他們的視野。自1998年“文化立國”提出以來,文化產業就成為了韓國的支柱型產業。《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的設想》等綱領性文件的相繼推出,《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振興電影及視頻的有關法律》等多部法律的出台,專門系統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機構“文化振興院”的成立,從政策上為跨文化產業傳播提供了保障。朴槿惠上台以來,對創造性經濟的強烈推崇更是暗示著韓國經濟向著更為偏向文化經濟方面轉型。

2.精准的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通過揣摩受眾心理,採用特殊手段使得產品在心中佔據地位,樹立起獨特的品牌形象。

從傳播對象來看,韓劇出口對象集中在中國、日本文化接近的儒家文化圈, 這種文化的接近性、非強勢性,擁有較小的文化傳播阻力。

從傳播內容來看,韓劇輸出內容隨時代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不斷發生著變化。從《大長今》展示韓國文化,到《冬季戀歌》樹立韓流明星招牌﹔從景別選擇,到人物的妝容穿著,透過人、物、景等一些列視覺符號,無形中加深了受眾關於韓國文化的了解。涉及的內容從病態美,悲劇結局,到勵志向,喜劇收場,其核心離不開帥哥美女為符號的愛情故事。韓國國內電視劇種類涉及古裝、時裝、戰爭、倫理等多種類型,而出口影視劇類型單一化現象嚴重,這對韓劇收視率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他們清楚地了解,在影視劇的背后,人們更關注劇中演員的形象。

韓劇的對外出口對提升韓國文化軟實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圖像符號所傳達的文化背景雖然難以被量化,但是通過對外出口文化產業的數量及金額還是可以從側面反映文化輸出的效果。2012 年 5 月底,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發表的“韓流出口影響分析與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韓國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 100美元,就能使韓國商品出口增加 412 美元。這一成倍的增長足以看出實行文化政策和事前有針對性市場定位的效果。

五、關於促進中國影視劇對外出口,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建議

1.調整文化政策

(1)促進文化政策法治化。2000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布《電視劇管理條例》,對電視劇的內容制作、播出、進出口情況等內容做了詳細規定。在電視劇進出口方面,現行條例主要強調對於進口電視劇的檢查,針對文化方面則鮮有提及,且該條例強調檢查機制中人的作用,忽略了電視劇進出口作為文化產業的市場性。1992年韓國出台《文化產業振興法》,歷經多次修改,始終保証文化產業發展有法可依。在此法律中,電視劇、動漫、電影等多種文化形式作為文化產業得到發展,其輸出擁有法律保護,法律標准取代人為衡量,確保了輸出過程的公平公正。

(2)保護國產影視劇在國內的傳播。在美劇、韓劇佔領市場的當下,國內觀眾對於引進劇持續不斷增長的需求,使得從中看到利益的媒體,順從市場需求大量引進外國影視劇。優秀國產劇在這種大環境下,難以搶佔自己的市場份額,大量依靠宣傳或煽情劇情的神劇充斥市場,觀眾則將國產劇與低質量劃等號,失去了對本國影視劇的興趣,在文化產品質量上失去了自信。對此我們應該採取措施,對優秀國產劇進行保護,樹立起國產影視劇的形象。國內觀眾的口耳相傳,高水平評價自然會帶動國際貿易,促進影視劇出口,通過影視劇展現中國風貌宣揚中國文化。

2.確立市場定位

(1)傳播對象立足儒家文化圈。韓國經驗証實影視劇出口更容易在文化相近同源的國家展開。傳播對象立足儒家文化圈,並非故步自封,而是通過相近文化打開缺口,在出口貿易中建立本國受眾自身的文化自信,在相同文化氛圍中尋找不同,摸索出自身在文化貿易產業競爭中的生存之道便於在逐漸摸索中掌握市場趨勢和受眾需求。

(2)傳播內容立足傳統文化。與韓國單一民族相比,我國擁有更為豐富的民族譜系和厚重的歷史資源。韓劇在對外傳播中發掘出以愛情倫理劇作為主要內容的傳播方式,我國也應確立自己的內容特點。縱觀我國在國際上較為賣座的影視作品,以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最為暢銷,其實,我國的文化資源尚有很多內涵可以挖掘,在具體的對外傳播中,我們可以憑借此優勢,充分發掘反映中華民族優良文化的影視作品,弘揚民族文化價值。

六、結 語

在全球貿易的背景下,掌握住文化產品出口份額,也就掌握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渠道。電視劇貿易作為文化貿易的組成部分,其進出口數量以量化數據展示出文化輸出的水平。

對於文化產業剛起步的我國來說,韓國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借鑒。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初期,歐美文化一直佔據國際主流,而韓劇依然憑借其自身特點,擴展出一片天地。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也定能從深厚文化中挖掘出可利用的部分,將其發揚光大,創造文化產品出口的中國模式。

參考文獻:

[1] 肖帥.論影視傳媒的文化軟實力[J].求索,2011(1).

[2] 馮潔.影視媒介“次流向”對文化霸權中心的消解——以影視貿易文化軟實力為例[J].當代電影,2012(6).

[3] 歐陽常林.打造影視“華流” 提升文化軟實力[J].新聞戰線,2014(4).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