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淺析邁克爾·貝電影的影像風格

杜炯熠
2016年11月01日14:0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泛娛樂時代,以動作片當家的好萊塢,向來不缺乏獨當一面的動作片導演:拍攝《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詹姆斯·卡梅隆,以《指環王》系列一炮打響的新西蘭導演彼特·杰克遜,和來自香港的導演吳宇森……而說起美國動作片的票房貢獻,邁克爾·貝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以近乎奇觀化的影像風格在好萊塢獨樹一幟,本文就他電影的影像展開探討,試圖分析出奇觀化影像的成因以及發展的同時,對其影像風格的特征予以發掘。

關鍵詞:邁克爾·貝﹔影像風格﹔奇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95-02

從1995年的《絕地戰警》開始,到1996年的《勇闖奪命島》,1998年的《世界末日》以及再到后來的《絕地戰警2》和《珍珠港》,在沒有拍攝《變形金剛》之前,邁克爾·貝這位在當時的好萊塢隻有三十幾歲的年輕導演就以五部影片累計十億的票房成績,使他擁有了在好萊塢傲視群雄的資本。這位默默耕耘創造奇跡的導演,是成功探索好萊塢影像奇觀的導演,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較為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雖然過程中的起落讓人調侃,但邁克爾有著十分堅定的信心,一部大制作的《變形金剛》足以為他力挽狂瀾,事實要從他的成長來分析。

一、成長中的影響

邁克爾·貝1965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這片盛產電影的土地成為了他日后發展的大本營。邁克爾·貝小時候就喜歡玩模型火車,對爆炸游戲非常感興趣,他最喜歡的事就是自己先建造一個火山,然后再把它摧毀掉。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地板給燒了個窟窿,父母還是原諒了他,畢竟孩子喜歡冒險是件好事。寬鬆的成長環境給予了邁克爾自由的發揮與創造的空間,他可以想象很多事物的毀滅與重組,這對於日后無論是爆炸追車,抑或是對於變形金剛的人物塑造,與邁克爾小時候的經歷不無關系。

邁克爾·貝從電影學校畢業之后所從事的首個工作就是廣告與音樂錄影帶的制作[1]。他制作的音樂錄影帶廣受好評,並因此而獲得了一系列的MTV大獎的提名。除音樂錄影帶之外,邁克爾還為Nike、可口可樂等世界著名品牌制作商業廣告,並因此而獲得多項廣告大獎。

從前,他是一個默默無聞拍攝MTV的小伙,后來逐漸拍攝著名品牌的商業廣告,在業界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既是他事業的起點,亦是他后來走商業路線,拍出極具沖擊力的奇觀影像風格的客觀因素。邁克爾正是在拍攝廣告和短片中鍛煉了各項技術的運用,直到在電影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二、影像中的成長

從《絕地戰警》到《勇闖奪命島》,從《世界末日》到《變形金剛》,這一步步走來的影片並無很多,但寧缺毋濫,除了《逃出克隆島》飽受詬病以外,其他的影片都是以賣座的高票房成績載入了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史冊。細數這些影片,我們不難發現鋪天蓋地的爆炸,驚心動魄的追車場景,香車美女的完美搭配以及活靈活現的機器人無疑既是邁克爾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亮點所在。

首先,爆炸和追車是最為常見的奇觀場景。邁克爾曾一度被稱為破壞王,不僅僅是因為破壞性的場景之多,更多的是爆炸頻率之高讓人目不暇接。從第一部《絕地戰警》中就顯示出了他的爆破天賦。小到遙控車、房子,大到地外空間,甚至對一些太空中東西的爆破應有盡有。在邁克爾的觀念中,不僅要向觀眾傳達爆炸這件事兒,更重要的是要讓觀眾感受到爆炸的過程。在續集中僅僅十幾分鐘的追車鏡頭換來的就是二十幾輛世界頂級豪車的爆炸,那深沉有力的發動機的響聲,那快速剪切的追車鏡頭,無一不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許,看過之后,你已經不記得故事情節了,但是那些經典的畫面肯定會一直儲存在大腦中,不時浮現。

電影《珍珠港》中,飛機從雲層中投下炸彈,接下來的幾個鏡頭全是特寫關於炸彈下落的經過,切換不同的角度,表現戰艦所受毀滅性之大。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場景,更是人們以為不可能這麼近距離就能接觸到的,但是邁克爾用3D和CG技術使得夢想變成了現實。此外,關於追車,這是影片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場景,由於車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車與電影的結緣無疑可以碰撞出不少火花。車的速度是人向往的,當追車的鏡頭從觀眾眼前閃過,那麼激動的情緒無疑被調動起來了。但為了滿足觀眾最大限度的視覺滿足和感官刺激,邁克爾在影片中更多使用的是破壞性追逐。一場不到二十分鐘的車輛追逐戲要以一分鐘一部高檔轎車的報廢速度為代價。在《珍珠港》中,這種追逐進一步升級了,變成了空中的追逐戰。在槍林彈雨中飛機在空中一閃而過,這種對於速度的奇觀追求不停挑戰著觀眾的觀影期待。

二十世紀末,在電影中已經出現了爆炸的場景,只是,那個時候還不被很多人所接受。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技術使得對於爆炸有了更新更完美的表現方式,邁克爾的爆炸不僅要轟轟烈烈地爆,而且要爆得痛快,爆得淋漓盡致。

其次,邁克爾對於人物形象的獨特刻畫和這些奇觀性場景的產生與技術的發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1895年電影誕生之日起,電影史的發展進程亦是電影技術不斷前進的歷史。這百年來,電影經歷了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單聲道到立體聲的巨大變革。電影越接近現實,所傳達給受眾的震撼力越強。在邁克爾崛起的時代,電影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一種相對高級的階段。從《絕地戰警》到《變形金剛》,電影對於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風馳電掣的追車,快速墜落的逼真炸彈,和外星人出現在同一時空的奇妙場景都是電影技術飛速發展的見証。邁克爾對於電影技術的追求不是一般導演能夠逾越的,對於“變形金剛”這個形象的設置,全身上萬個零件,進而營造出了較為真實的場景,而不是小時候看到的那一個個方方的機器。這不僅僅是對於邁克爾個人技術的肯定,更是對於商業的巨大追求,《變形金剛》的周邊僅在中國賺走了近十億美元。

而后,值得一提的就是邁克爾快速凌厲的剪接。這種剪接其實並不獨特,是我們經常所稱的電影的一種剪輯方式,即為蒙太奇的表達。任何影片的剪接都是以影片的主題、影片的情節發展為基礎而進行的,可以用不同的蒙太奇對於影片的主體進行恰如其分的表達。從這個角度上說蒙太奇在這裡可以分為兩大類:緩慢蒙太奇和快速蒙太奇。緩慢蒙太奇一個鏡頭比較長,故意拉長了與平時正常的標准鏡頭的時間,而另外一種則是快速蒙太奇,快速表示更替的鏡頭次數比較多,而每一個鏡頭持續的時間很多。這種即為筆者所要表達的快速凌厲的剪接。

在邁克爾的作品中,從《絕地戰警》到《勇闖奪命島》再到近兩年炙手可熱的《變形金剛》,這種快速的剪接時而出現,在《絕對戰警》中馬汀·勞倫斯與威爾·史密斯所飾演的兩個活寶級的拍檔在和敵人周旋的過程中追車場景的拍攝可以用炫目來形容,更多的是看到鏡頭不停的跳切,由不同的機位同時拍攝,最終選取最為震撼的經典鏡頭進行拼接,這樣從視覺上給觀眾的不再僅僅是兩台無聊的車子一前一后,而是在整體的感覺上給你以震撼的目不暇接之感,這種快速的鏡頭切換不僅感覺故事更為緊湊,並且更多的是使故事更加精彩,使觀眾可以一直沉浸在這個美妙而讓人心跳的時段。

最后,地外空間和外星生物也是邁克爾喜歡表達的一個方面。雖然地外空間出現在電影裡面已經不是新鮮的事物了,在《星球大戰》《2001太空漫游》中這些地外的元素早已深入人心,在《外星人ET》《火星人玩轉地球》上也有很詳細的體現。但是真正到了邁克爾的時代,他又將這些元素重新拿起,塑造了一些異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了一些表達太空的特殊方法。

在《世界末日》中,導演用了很長的篇幅拍了一塊隕石撞擊地球的細節,在飛行過程中所能體現的細節是前所未有的,隕石的飛行,表面不穩定的狀態使得觀眾自始至終也都是十分緊張,在導演獨特的構想下,這裡還你了一個最為全面神奇的地外世界。

在《變形金剛》中,人物形象的改觀也是他創作上的一大跨越,對於地外生命來說,誰也不曾想到會是一個變形金剛這樣的機器人的樣子,在大家感到熟悉而興奮的同時不免又會心生疑慮,這樣的一個夸張的東西如何拯救地球。這正是邁克爾想要達到的,他希望勾起觀眾的好奇心,使得觀眾繼續欣賞下去,他的創作以及票房就是從這樣平常的創意中來的。

三、影像奇觀的發展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紙質圖書的逐漸淡視,人們變得越來越依靠耳朵和眼睛來獲取信息,尤其是通過看,無疑色彩是最具吸引力的。所以在“讀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依賴於視覺帶來更美妙的享受[2]。奇觀影像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滿足了人們獵奇和視覺的感官需求。它是不可或缺的,更是要大力發展的。在未來,受眾勢必對於影像的期待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但同時,無論人們的需求如何提升,電影技術如何發展,始終沒有放棄的就是對於事實的紀實性追求。

影像是記錄現實的一種工具,虛擬的同時我們還要被紀實性的東西拉回來。“哦,我們還在現實中。”這樣的感慨其實也是為敘事或者說表意服務。正是產生虛擬與現實的反差才能夠看到那麼多不曾理解的意義,站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自然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在邁克爾的作品中《勇闖奪命島》《變形金剛》這些無疑是結合最為完美的,在做特效的基礎上,從未間斷過對於真實的追求。這就是世界,觀眾看到這樣的片子,心理的落差與共鳴都會有,最終回歸到現實,還有更多的東西是值得反思乃至質疑的。

四、結 語

在現今社會,雖然電影產業更多的是影片投資方和制作公司的商業考量,而消費者僅僅貢獻了時間金錢去尋求娛樂價值,這種看似等價的交換一直在發生。但仔細思索,如果僅僅用娛樂這個標簽來粘貼在電影上無異於是對這種文化的一種褻瀆。所以,更多時候,我們期待通過影片獲得視覺滿足與心靈放鬆的同時,從中反映出對現實、歷史或者未來問題的發問,承載著對於人類精神家園的思考這樣的目的,應當才是邁克爾·貝這些電影人的終極夢想。

參考文獻:

[1] 劉進華.炫目的影像奇觀[D].西南大學,2009.

[2] 楊鬆芳.解析“讀圖時代”[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49-51.

[3] 青溪.邁克爾·貝:視覺時代,誰與爭鋒![J].大眾電影,2007 (15):58-59.

[4] seak.詹姆斯·卡梅隆對談邁克爾·貝《變形金剛3》和3D[J].電影世界,2011(7):102.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