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的喜劇性研究

賈  晶
2016年11月01日14:0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紀錄片是一種紀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再現藝術,每部紀錄片都有自己的特點,現在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已經不再拘泥於只是真實再現,而是多考慮怎樣敘事,喜劇性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一種創新。“喜劇性”的概念,運用了彭吉象的觀點,分別從人物的形象、細節的體現、鏡頭的剪輯三個方面進行喜劇性研究。可以看出,紀錄片的創作當中適當加入些喜劇性的元素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僅能夠吸引觀眾,還能揭示出紀錄片真正的思想內涵。

關鍵詞:《莎士比亞長什麼樣》﹔喜劇性紀錄片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103-02

電視熒幕中的節目正逐漸趨於一種易於理解、休閑輕鬆的呈現方式,來吸引觀眾的收看,紀錄片作為電視節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改變也很大。雖然紀錄片主要是用來表現嚴肅、客觀的主題,但是在片中加入一些喜劇性的情節,創造一些喜劇性的效果,也不會破壞節目的整體內容和人物的形象塑造。反之,紀錄片的藝術感染力會加強,以《莎士比亞長什麼樣》為例,這部紀錄片就是增加了喜劇性的元素,獲得了持續的關注和無數的好評。

《莎士比亞長什麼樣》是上海藝術人文頻道資深編導、曾任紀錄片編輯室制片人的王小龍導演的作品,2009年播出。與傳統的紀錄片不同,它帶有荒誕諷刺的喜劇性效果,片子生動活潑,引起的熱議不斷。王小龍把這部紀錄片拍的極具喜感,毫不沉悶,而且並不膚淺,富有內涵。所以,“喜劇性”是《莎士比亞長什麼樣》非常重要的一個表現形式,這也是該片能獲得好評和熱議的原因。

一、喜劇性

什麼是喜劇性?這裡講的喜劇性不是指戲劇的一種類型,而是一種重要的審美類型,喜劇性是一種凸顯了內容與形式、本質與現象之間的不協調或不和諧,給人以笑的審美類型。喜劇是笑的藝術,喜劇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笑。完全可以說,喜劇性離不開笑。笑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譴責丑惡現象的諷刺嘲笑,有幽默詼諧的機智的笑,更有夾雜痛感的含淚的笑[1]。

喜劇性的特征是“寓庄於諧”,“庄”是指喜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深刻的社會內容,“諧”是指主題思想的表現形式詼諧可笑。從表現形式上看,喜劇性的特征由滑稽、幽默、詼諧和鄙夷、嘲諷、諷刺等因素組成,可以揭露或展示引人發笑而又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思想。幽默的特征是表面的玩笑隱藏著內在嚴肅的含義﹔嘲諷卻是表面的嚴肅隱藏著內在盡情的嘲弄﹔當嘲諷帶有一種尖銳的、辛辣的味道時,它就變成了諷刺,諷刺所反映的對象是社會生活中的否定現象,諷刺就是要無情地揭露隱藏在外表假象中的內在本質[1]。

在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中,“喜劇性”效果從人物的形象、細節的體現和鏡頭的剪輯等這些方面產生。

二、紀錄片中的喜劇性創造

(一)通過人物的形象,創造喜劇性

紀錄片的主人公名叫熊仕玉,是一名企業家,開了一家苜蓿公司,據他自己說美國人稱他為“中國苜蓿產業之父”,這種身份似乎與“莎士比亞”沒有什麼關聯,觀眾不免會被吸引,提出疑問,對人物產生興趣和探究心理。就在這時,喜劇性的種子也悄悄的埋下了,因為接下來主人公出現的另一種身份,本片詼諧幽默的基調顯現了出來。雖然是企業老總,熊先生卻喜歡藝術,熱愛繪畫,在前往英國的列車上,他說“說我是個企業家算不上,說我是個畫家,名副其實。”儼然畫家的身份熊先生更為滿意,在談論起藝術時激動不已,這兩種身份的反差集中體現在一個人身上,世俗中透漏著藝術氣息,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結合,熊先生本身就充滿了趣味性和喜劇性。如在介紹自己藝術經歷的時候,說曾參加過一個中央美院的培訓班,除了沒畫過人體,啥都畫過。觀眾聽到后都會不忍偷笑,喜劇性的效果已昭然若揭。熊先生還得意的拿出一本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的畫冊給我們欣賞,裡面有他的大作,一副說不上什麼風格的畫作,觀眾又一次被這個人物逗笑。在介紹自己收藏的莎士比亞畫像時,熊先生還給我們普及寫生畫和創作畫的區別,說自己是學美術的,可以看出自己收藏的這幅寫生畫畫風是很嚴謹的,再一次強調了熊先生的另一個身份,喜劇效果加強。

熊先生不僅雙重身份具有喜劇性,他的性格也十分可愛,是能引人發笑的性格:能說會道,面對鏡頭毫不緊張,自信心極強,情緒高漲,愛表現,熱愛藝術,富有執著精神。

拿熊先生典型的喜劇性性格來說,就是自信心極強,沒有任何外語知識,在國外就敢憑著比劃和不標准的普通話上前詢問,在我們看來肢體動作滑稽,語言別扭,“笑”果十足。

(二)通過細節的體現,創造喜劇性

細節是故事敘事情節的主要元素,紀錄片中喜劇性的敘述也非常重視細節的捕捉和運用。片中許多引人發笑的點就是通過細節來表現的,可能在沒有細節表現時發現不了的喜劇性元素,一旦進行了細膩的呈現,喜劇性躍然而出。

在片中,有幾個細節都是印象深刻的,熊先生站在那副自己收藏的被放大了的莎士比亞畫前,顯露出自豪的神情,說因為是自己收藏的,所以很重視、很自豪,接下來鏡頭一搖,定格在了牆上的一句話上“消防栓在畫后”,停了幾秒。喜劇性出現了,用這幾個字是想表達些什麼,把消防栓放在如此“受重視”的畫后面,到底這幅畫是受重視還是不受重視,讓人忍俊不禁,讓觀看影片的觀眾心裡涌上一絲笑意。

片子開始時,熊先生向我們介紹他這幅畫的真實性,說美國人認為他收藏的這幅畫已經是很好的一幅了,導演就在不斷地問是誰認為的,是熊先生自己認為的嗎?熊先生說是行家認為的,但同時他又很“嚴肅”地說:“我自己認為八九不離十。”顯示出對自己收藏的這幅畫的信心,也強調專家跟他的觀點相同,神採飛揚。觀眾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對熊先生有質疑,會認為很可笑,真正的莎士比亞畫像怎麼可能在這樣一個中國人的手中,其中就具有了一種喜劇成分。

片尾鏡頭對准了一具干尸,導演以此來告訴我們熊先生的莎士比亞跟一具千年干尸共處一室這一啼笑皆非的事實。干尸這個細節本來是帶有些許恐怖的,但是出現在莎士比亞畫像收藏的地方,不禁引觀眾發笑,原來該帶有的恐怖信息沒有了,通過反差,隻剩下詼諧調侃。

(三)通過鏡頭的剪輯,創造喜劇性

以導演介紹熊先生的經歷為例,看看鏡頭的剪輯是怎樣給這段情節填上喜劇性效果的。這段是導演帶我們了解熊先生的經歷,年輕時熊先生為什麼從四川闖蕩到了新疆。

第一個鏡頭是河水沖刷石頭的近景,伴之新疆特色的音樂,河水沖刷的節奏與音樂相符。

第二個鏡頭熊先生的近景,熊先生說:“這裡面有個故事。”隨著這句話鏡頭慢慢拉近,熊先生說自己的名字熊仕玉在家鄉是個女孩子的名字。

第三個鏡頭熊先生近景,熊先生說小時候愛看書,從書中接觸到了南方沒有見過的金銀花、雪峰。

第四個鏡頭是新疆烏魯木齊的遠景,配上了上述新疆特色的音樂。

第五個鏡頭,手持樂器的雕像中景,背景音樂同上。

第六個鏡頭熊先生近景,講述來到新疆以后所從事過的職業:搬過磚塊、干過木工。

第七個鏡頭熊先生近景,熊先生說到慢慢有錢了。

第八個鏡頭熊先生近景,自己與大學生、大廚師的工資做比較,告訴我們他說的有錢了什麼概念。

第九個鏡頭熊先生近景,自豪的給我們介紹烏魯木齊當時最好的幾個工作,其中就包括他的職業。

第十個鏡頭烏魯木齊建筑的遠景,背景音樂與前面出現的一樣。

第十一個鏡頭熊先生近景,大體意思是熊先生收到了女性的追求信。

第十二個鏡頭烏魯木齊城市遠景,旁白:“1987年,熊先生應聘,進了一家大公司。”背景音樂依舊是新疆特色。

第十三個鏡頭熊先生近景,講述他進公司后的經歷。

從這一組鏡頭的剪輯可以感覺到創作者營造喜劇性氛圍的用心。一是熊先生的近景鏡頭與烏魯木齊的鏡頭交叉出現,體現了現在熊先生的生活環境。每次都是在熊先生講述一件事情后,就會插入烏魯木齊的鏡頭,給我們留下回味的空間,回想剛才熊先生說過的話,談話內容輕鬆幽默,像賺錢比大學生多、有女性給他寫追求信等就帶有了喜劇性元素﹔二是每次烏魯木齊鏡頭出現時,一定伴隨著新疆特色的音樂,這種音樂輕快俏皮,像是回應熊先生,表達著歡樂的心情,賦予了這段片子喜劇性的成分。

三、結 語

紀錄片是一種紀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再現藝術,電視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運用了合理的喜劇性策略,在保持故事真實、視角的客觀前提下,富有戲劇性的創造,激發觀眾的求觀看欲望,通過細節的捕捉喜劇元素,使情節更具有幽默,使用多變的鏡頭調動氣氛,並配以相關的音樂,增強了其表現力和感染力,凸顯了主題思想,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使該紀錄片更具有可觀賞效果。紀錄片不僅只是再現生活,而是要透過現象挖掘生活的真實本質,同時運用影像的特殊表現手法,讓觀眾有興趣走進紀錄片,感受紀錄片的美學價值和創作意義。通過影像的“喜劇性”元素呈現,無疑是吸引觀眾興趣的一種方式,就這點來說《莎士比亞長什麼樣》與眾不同的喜劇性表達,對紀錄片以后的創作提供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彭吉象.試論悲劇性與喜劇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126-131.

[2] 余輝.紀錄片中的喜劇性創造[J].當代電視,2006(5).

[3] 董文文.談紀錄片的戲劇化策略——以《莎士比亞長什麼樣》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4(12).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