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天貓"雙11"1小時刷360多億元 世界支付紀錄被刷爆

2016年11月11日08:31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貓“雙11”1小時刷了360多億元

  6分58秒,天貓“雙11”交易額達到100億。 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攝

  天貓“雙11”狂歡夜現場,科比的到來更讓晚會熠熠生輝。

  當龍崗大運中心數字屏上的數字滾動到10億時,人群響起一陣歡呼,此時2016“雙11”購物節剛開始52秒,去年“雙11”達到這個數字共用1分12秒。

  11月10日的深圳氣溫驟降,但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消費盛宴卻在這裡進入最火熱的時刻。今年天貓“雙11”購物節的主會場落戶深圳,11月11日零時一過,全國各地消費者在天貓和淘寶網的每一筆順利支付,都引起龍崗大運中心數字屏上的一次跳動。

  最高峰值1秒支付12萬筆

  52秒,10億﹔1分47秒,20億﹔6分58秒,100億……

  龍崗大運中心狂歡夜現場,主持人充滿激情的吶喊讓所有人的神經愈發緊張。

  世界支付紀錄被再次刷新。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零點9分39秒,支付寶的支付峰值達到12萬筆/秒,是去年的1.4倍,刷新了去年創下的峰值紀錄。並且,用手機參加雙11成為了常態,前10分鐘裡,支付寶的移動支付筆數佔比達92%,支付方式已經基本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遷移。

  1:00:57,交易額超362億元,已超過2013年“雙11”交易額,無線交易額佔比84.3%。

  0點13分19秒,在佛山的蘆苞鎮打工的黃先生收到了今年雙11的第一個送達的訂單,從下單到消費者手中用時13分鐘。

  另一個玩家,蘇寧的“雙11”數據顯示, 深圳地區下單最多的品類是以紙品洗護為主的日用品,一分鐘下單數量超過7萬件,小米盒子3成為當晚銷售冠軍單品,一分鐘下單376件。

  去年“雙11”交易額突破900億之后,似乎今年1000億的目標已經板上釘釘。從截至發稿時的表現來看,今年“雙11”天貓已有好的開頭。然而越來越高的數字亦是把雙刃劍,早在去年“雙11”時,阿裡巴巴CEO張勇就曾表示,他並不看重“雙11”具體銷量數字,阿裡也正嘗試把“雙11”從一場單獨的數字挑戰中解脫出來。

  演繹“消費+娛樂”雙輪驅動新概念

  2015年,天貓舉辦了第一屆“雙11”狂歡晚會,讓這個消費節具有了新的娛樂元素﹔今年“雙11”天貓顯然決定將娛樂進行到底,一個官方宣稱的“涵蓋大半個娛樂圈”的超豪華明星陣容將群眾的注意力從數字上逐漸移開,“雙11”從一個消費大IP慢慢演繹出“消費+娛樂”的新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忘了“雙11”原本是一個單身的“悲傷”的節日。

  與此相關的是,在阿裡巴巴龐大的業務之中,零售業務的佔比正在發生變化,從最高的83%下降到70%左右。另一方面,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正帶來可觀的收入,據阿裡2017財年Q2財報顯示,阿裡數字娛樂營收36.08億,增長302%,內容運營已經成為阿裡巴巴重要的運營的方向。

  如今的阿裡巴巴已經掌握了電商、媒體、娛樂等多種業務資源,未來或將成為品牌廣告預算的“管理者”和“顧問”。當阿裡巴巴逐漸將電商時代推向一個全新的大娛樂時代,商家們想在浪潮中順利上岸,又要變中求變,調動全身心投入戰斗中來。

  主會場選址凸顯深圳市場重要性

  “雙11”晚會和主會場落戶深圳的背后,雙方正越走越近。

  “雙11”狂歡夜與深圳的結合是一場“火星撞地球”的相遇,一邊是超豪華明星陣容天團,一邊是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創新之城。按照阿裡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的說法,“深圳對於中國有特殊的意義,代表了一種精神,雄心勃勃、面向全球,又繼往開來。‘雙11’早已跨越了國界,也超越了互聯網的界限,通過與深圳的合作,‘2016雙11狂歡夜’將讓全球觀眾體驗到科技與文化娛樂結合帶來的驚喜與快樂。”

  深圳是阿裡巴巴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這座城市創造了大量新經濟形態,也孕育了數量龐大的新中產階級,他們樂於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前衛。在去年“雙11”廣東城市排名中,深圳以25.2億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一。阿裡研究院日前發布2016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顯示,深圳電商指數位居杭州之后排名全國第二,后者是阿裡巴巴總部所在地。

  另一方面,深圳向來是中國互聯網版圖中重要的一級,業內揣測,阿裡巴巴將“雙11”主會場選在這裡,或有意給騰訊施加壓力。“今年‘雙11’來到深圳了,微信公開課是不是也應該去杭州開講了?”類似於此的段子曾在朋友圈熱傳。

  值得關注的是,據深圳晚報從阿裡方面最新獲得的消息,11月11日下午,阿裡巴巴將與深圳市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啟用阿裡深圳中心。阿裡正不斷加碼對南方市場的布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