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蒙面歌王"到"唱將猜猜猜" 收視口碑如何逆襲?

2016年11月13日07:36 | 來源:信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蒙面歌王》到《蒙面唱將猜猜猜》換了個名字,怎麼收視口碑就逆襲了?

圖片

Ella、陶晶瑩、大張偉等人組成本季的猜評團。

不少季播節目都有“新不如舊”的煩惱,上一季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之后就漸漸走下坡路,新一季需要為“口碑收視保衛戰”苦苦掙扎。但正在江蘇衛視周日晚播出的《蒙面唱將猜猜猜》,卻是個特例。第一季祭出了大牌歌手陣容,反響平平,吐槽聲一片﹔第二季請來的歌手陣容至少比上一季少“一顆星”的情況下,收視和口碑反倒看漲。

從《蒙面歌王》要擠進同時段收視前三都有些艱難,到如今《蒙面唱將猜猜猜》收視破2,基本穩坐收視冠軍寶座,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這檔節目怎麼就逆襲了?當然,它背后的變化,何止改了一個節目名字這麼簡單。

賽制變化

從競拼歌王到競猜歌手,回歸“蒙面”初衷

從《蒙面歌王》到《蒙面唱將猜猜猜》(以下簡稱《蒙面唱將》),“蒙面”仍然是節目的核心元素,但節目名更改卻有意告訴大家,這一季的重點已經從“歌王”變為了“唱將猜猜猜”。

上一季《蒙面歌王》中,採取的是“勝者揭面”的賽制。六位演唱者通過抽簽,產生三組兩兩對決的陣容,各自演唱結束后,其中三位勝利者將進入第二輪,再分別演唱一首歌曲后,投票最高的人成為蒙面歌王,繼而揭面,而累計三場首輪告負者則面臨淘汰。

這也導致以下情況的發生,某些蒙面歌手一亮相就被觀眾識破真身,但卻因為沒法立即勝出完成揭面,所以仍留在舞台上。“蒙面”的意義所剩無幾,這就很尷尬了。這也一度成為被大家圍攻的“槽點”。

反觀這一季《蒙面唱將》,則舍棄了“歌王”的概念,將歌手之間的“兩兩對決”變為“兩兩合唱”,由競技轉變成猜謎,從中帶出面具下的歌手的故事。

無論是節目中“兩兩合唱”還是“歌手小才藝展示”的環節,都是圍繞著對蒙面歌手真實身份猜猜猜而展開,觀眾和猜評團可能從這些環節獲取到更多關於歌手真實身份的細節信息,歌手也有可能在這兩個環節故意釋放出誤導大家猜謎的“煙霧彈”。

這就意味著,隻要節目組對於歌手的保密工作做得到位,節目帶來的猜謎趣味將大大提升,自然能吊住觀眾的好奇心。

歌手變化

歌手雖然不及上一季大咖,但多了新鮮感

就一檔綜藝節目的陣容來說,第一季《蒙面歌王》的嘉賓陣營其實不錯,當中還不乏大咖:孫楠、李克勤、沙寶亮、曹格、 李泉、譚維維、黃小琥、尚雯婕等。不過最終卻有種“把一手好牌打爛”的遺憾。

在號稱“重視面具美觀多過重視面具遮蔽性”的第一季,由於面具過於簡單,甚至連一些歌手的身體特征都無法隱藏,導致不少歌手出場不久就敗露了身份。加上雖然陣容夠大牌,但其中大部分藝人當時曾頻繁亮相綜藝節目。沒了猜的樂趣,又是老熟臉,自然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而這季《蒙面唱將》,雖然表面上看歌手無論名氣還是圈內地位都不如前一季,但恰恰是這個原因,反而給予了觀眾更多的新鮮感。比如許久未在大家面前露面的林宥嘉,可能已被觀眾遺忘在角落的周蕙、側田,聲音很熟悉但樣貌讓人印象模糊的陳冰、周深。當他們重新站在觀眾面前,驚喜程度堪比見到隱退多年的樂壇影壇老前輩重新出現。這一季面具的遮蔽性大大提高,也讓一些至今未曝光身份的歌手如“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嗑瓜子的貓”,對觀眾有著“謎”之吸引力。

猜評團變化

換了一批綜藝咖,猜評團仍有“太愛演”嫌疑

賽制新一季全新升級,但“猜評團”仍在,只是更換了主要坐鎮的人選。《蒙面歌王》播出時,觀眾對於蒙面歌手們的真實身份幾乎是“秒猜”,但在節目中,比觀眾專業、更加見多識廣的猜評團,卻表現出各種懵圈。拿首期節目為例,“白棱鏡”明顯被觀眾識穿是李克勤,可是以伊能靜、巫啟賢、戴軍為首的猜評團,卻能給出以下答案:許志安、譚詠麟甚至郭敬明。到底是“能力真不足”還是“演技太浮夸”?

新一季的《蒙面唱將》的猜評團以Ella、陶晶瑩、大張偉為首,這三位被大家熟知的“綜藝咖”,也確實讓節目整體氛圍更加活躍,猜謎更具趣味。但猜評團與上季仍存在一些相似問題,比如一些觀眾已呼之欲出的名字,猜評團卻似乎仍蒙在鼓裡,如對著楊丞琳猜郭採潔、蕭亞軒,確實不太能讓吃瓜群眾們信服呢。

從《蒙面歌王》到《蒙面唱將猜猜猜》,從被拍磚到被點贊,軍功章裡肯定有面具團隊的一半。面具下的歌手有不一樣的音樂故事,其實每一副面具也有不同的幕后故事,信息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節目組的面具團隊。原來,為了讓觀眾猜不透,他們真的很努力。

“蒙面三問”

誰負責

Q:節目中這些面具,究竟是出自什麼人之手?

A:我們有一個面具團隊。制作面具其實是一個非常“燒腦”的過程,因為很多東西真實地擺上去后,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效果,為了制作面具,我們面具團隊等於是把工作室都搬到了這裡。

誰話事

Q:戴什麼樣的面具,是歌手說了算還是面具團隊說了算?

A:藝人會有一個自己的方向。比如有些藝人喜歡二次元,或者是他們自己、家人有喜歡的某一個形象,(提出來后)我們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操作,和導演組溝通商量怎麼制作這個面具。藝人會有自己的審美,但有時他們的審美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們隻能做到盡量支持。

誰優先

Q:制作面具時,“好看”和“遮蔽”哪個元素更優先?

A:第一選擇是遮,然后在遮的同時……一定要選擇嗎?當然了,我們可以說要把它做得又美又遮得很嚴實。但是如果兩個不能齊全的時候,要選擇哪一個?我們選擇遮,當然也希望美啦。(導演回答得好糾結)

造型解密

考技術

3D打印、頭盔式的面具比玩偶頭更麻煩

代表:

幫我消消黑眼圈 林宥嘉

哈哈一笑很傾城 (未揭面)

不和陌生人說話的狐狸爸爸 陳曉東

大王叫我來巡山 品冠

戴上面具唱歌,並非對每個歌手都是一次“放飛自我”,也有的歌手會抗拒面具。比如頂著大大的熊貓頭套出場的林宥嘉,后來就在採訪中坦白道,“我一開始有點抗拒戴面具唱歌,因為我怕熱,呼吸不舒服。我會覺得(唱歌)有瑕疵。”對於面具,歌手其實除了擔心不適應,更害怕影響發揮。這也說明了,面具團隊身兼重任。

一位面具導演坦言,《蒙面唱將》是注重音樂品質的節目,“首先我們要保証音樂,其次面具要做到遮蔽性和美觀的結合。”對於觀眾來說,看著“熊貓”林宥嘉、“狐狸”陳曉東、“獅子”品冠,肯定覺得他們比其他戴著頭盔式面具的歌手更不容易,“這麼大的一個玩偶頭套,一定很悶?”

但擺在面具團隊面前更要緊的是技術問題。比如3D打印、頭盔式的面具,其實比一般玩偶頭套更容易導致歌手在演唱時出現混響的問題,所以一般在3D打印、頭盔式的面具裡,面具團隊會貼上吸音棉。

3D打印面具制作起來也相當費時費力,“建模要2~3天,打印要1~2天,再上漆、做效果,大概周期是一周。手工制作打印式的面具雖然會簡單許多,一般2~3天可以出成品,但配飾很多也要擺上去一個個對比。比如說我想要一個紅色的面具,我們要先拿一個紅色面具做基底,再拿一些東西擺上去作對比,讓它形象看起來更好看更完整。這樣一件件去比,一件件去試,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很費時的。”

說到繁瑣費力,節目中,楊丞琳的面具就是代表之一。據負責楊丞琳面具的導演透露,“這個面具最大的難度就在於貼鑽,首先要定好一個適合她的臉型結構(的面具),不能太過於浮夸,要細膩,比例勻稱,一看就是個小臉。最關鍵的是鑽的大小要錯落有致,因為如果要大小一樣的鑽,或橫切面也一樣的話,在燈光的反射下就會變成一片白。所以要不斷地在小的台燈下去試。貼一塊兒區域,就要在燈光下試驗,反光是否有層次。制作周期的話大概是兩天兩夜,真的是慢工出細活。”

花心思

面具有創意,還得讓歌手有“反差感”

代表:

童話裡不是騙人的 側田

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鑽石女士 楊丞琳

請叫我斗牛士 趙傳

我可不是什麼幺蛾子 周深

許多歌手來到《蒙面唱將》的舞台,都希望戴上面具展示一個不一樣的自我,從而擺脫觀眾對自己一直以來的“固定印象”。比如以“美少女戰士”形象登場的黃綺珊,在揭面后也坦承,自己一直有美少女情結。也因此,面具團隊所出品的面具,在兼顧創意、好看、遮蔽等基礎上,還要發揮“特效”,打造出一種和歌手本人的反差感。

“趙傳在觀眾的印象中,他的演出服就是素色T恤搭配水洗牛仔褲,或外加小馬甲。所以這次他的造型上就要往華麗、帥氣、高大的方向上去尋找。通過面具、造型打造‘花樣美男’的概念。完全洗刷掉觀眾以往對他‘我是一隻小小鳥’的認知。”

而曾經被冠以“可愛教主”的楊丞琳,此次面具團隊在她的面具和造型選擇上也拋開“可愛、俏皮、甜美”的概念,化繁為簡,走“大氣成熟”范兒。“童話裡的王子”造型萌萌噠,但面具之下卻是有著ABC背景、擅長唱情歌的側田。

新人歌手無論是面孔還是聲線都不如資深藝人那麼為觀眾所熟悉,那麼是否意味著打造新人歌手的面具時,不需要太費力?

沒想到面具團隊的導演透露,“並沒有!(新人歌手)可能在造型上花的力氣還會更大一些”,首先從造型創意上而言,此時面具導演也充當了藝人的半個經紀人的角色,“通過和藝人的溝通過程,找准藝人來這個舞台的定位、訴求,以及他的個人特征,再把這些元素融入他的面具、面具代號和整體造型中。既給猜評團提供有效線索,縮小猜的范圍,但提示又不能過於明顯”。

其次在具體執行操作上,和成熟的藝人團隊相比,新人歌手團隊的演出經驗會相對少一些。面具團隊對於新人服裝的選擇、飾品的搭配更要親力親為,“細致到一雙襪子,一個眼影。保証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現,營造出‘大咖來襲’的錯覺。”這也是為什麼“好聲音”男學員周深以一把女聲考倒了那麼多人。

費腦力

以A歌手來混淆B歌手,周蕙玩起心理戰

代表:

聖誕老人不在家的馴鹿 周蕙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 (未揭面)

嗑著瓜子的貓 (未揭面)

《蒙面歌王》播出第一期后,節目中過半歌手已經被觀眾秒猜出真實身份﹔但《蒙面唱將》播出至今,“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嗑著瓜子的貓”是誰,至今仍是個謎。就連已經揭面為周蕙的“聖誕老人不在家的馴鹿”,一度也用王菲“騙”了大家兩期節目。“用A歌手來混淆B歌手”,面具團隊當真幕后費力不少。

據了解,周蕙最早對於面具提出的概念是“獨角獸”,但因為不夠接地氣,又跟本人沒什麼聯系,被面具團隊否決,“后來我們在翻閱資料的時候,得知她和她父親的過往,她非常愛她的父親,很孝順,不過父親已經過世了。為了懷念她的父親,我們就給了她一個馴鹿的概念,和獨角獸其實也有相似之處。取名為‘聖誕老人不在家的馴鹿’,是因為一提到聖誕老人,我們就會聯想到快樂、幸福、溫暖,就像她與父親之間的情感一樣。她希望通過歌聲來懷念父親,當面具和歌手本身的經歷相結合以后,歌手也會覺得給了‘馴鹿’新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周蕙以往給大家的印象是很安靜的,但戴上面具到了舞台上,卻變“暴脾氣”。比如,節目中猜評團提及謝霆鋒,她當即離場,曾經這也被外界當作“她是王菲”的証據。

據負責其面具的導演透露,“當時,我有和她達成共識,在面具的背后一切都有可能發生!戴上面具你就是馴鹿。你可以去扮演一個角色,或者是大家從不認識的你!你可以活潑、搞怪甚至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戴上面具后,她的發揮空間就更大了。就當是和猜評團玩一個心理戰!”(蔡慕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