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239條河道常年保持Ⅲ類水標准 烏鎮重塑"水鄉之魂"

2016年11月14日10:21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烏鎮:重塑“水鄉之魂”

  “你看,那些美人蕉開得多艷麗!咱烏鎮的水越發清澈了,下河游泳的人也多起來了,又恢復到了我們童年記憶中河水的樣子。”11月13日,站在烏鎮市河的大橋上,老烏鎮人金迎新感慨不已。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條綿延幾公裡的烏鎮市河上,淨化水體的綠色浮島錯落有致,河道保潔員乘著小船來回巡查,枕水而居的民宿也逐漸修繕起來。桐鄉市委托第三方每個月進行的水質考核監測結果顯示,烏鎮的239條河道常年保持著Ⅲ類水標准。

  烏鎮市河由南往北貫穿景區,是烏鎮的母親河,沿岸的民宿、飯店眾多,過去由於生活污水的排入,加上航運帶來的泥沙淤積,不僅水質差且治理難。烏鎮鎮農經中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10月,烏鎮市河監測斷面處的水質監測結果為劣五類水。污染在水裡,根子在岸上。2014年開始,烏鎮市河迎來全面整治,一手開展清淤疏浚,一手抓截污納管,有效控制了河道污染源的排放。

  治水要標本兼治。據烏鎮鎮副鎮長費明強介紹,烏鎮市河治理還向高校借智,融入了科學生態治水的理念。從2015年6月開始,烏鎮治水的隊伍又添新力量,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曹玉成帶著學生與烏鎮合作,實施烏鎮市河生態修復工程,通過設置5個生態圍堰,將烏鎮鎮區所有水系包括入內形成大包圍,開展烏鎮市河的區域治水。他們在河道中設置生物膜,安裝太陽能增氧設備,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劑,還安裝生態浮床,建起360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景觀綠化。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河道水質控制在Ⅲ類,水體透明度達到50厘米以上。

  “上次我們學生把一個生態浮床打撈起來后,看到底下有很多的黃鱔、泥鰍。”曹玉成說,當水中的生物種類越多,河道的自淨能力就越強,他希望更多的河道能通過生態治理恢復自我淨化和修復能力,這是一種治本之策。如今,曹玉成每天都守在烏鎮市河邊,採集河水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問題立即處置。

  水質不斷提升的背后,折射出烏鎮人不斷凸顯的環保意識。過去,養殖業帶來的面源污染是烏鎮治水的難點,隨著烏鎮市河這樣的樣板河越來越多,加上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紅利效應凸顯,許多居民自發地拆除豬舍鴨棚,從事旅游等產業。“鴨司令”傅生榮就是其一。傅生榮曾在烏鎮東邱港岸邊養了30多年的鴨子,后來,他拆除了鴨棚,投入100多萬元搞起農家樂,在他的帶動下,曾經鴨舍密布、臭氣熏天的東邱港如今已是水清岸綠,引得賓客紛至沓來。

  烏鎮的水質越來越好,更多高顏值的河道展現在大家眼前,也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烏鎮市河兩邊新開了一批民宿、商鋪,還引來烏鎮互聯網醫院、烏鎮街等一大批互聯網項目落地。西北角處,廢棄多年的北柵絲廠也被客商利用起來,改造成浙江阿特多多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項目。

  “治水都治出了職業病,見到河就要看一眼才放心。”費明強說,負責治水這項工作,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水質變好。他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未來烏鎮河道的水質將越來越好,讓一汪清水重塑“水鄉之魂”。(記者 宋彬彬 市委報道組 張潘麗 通訊員 石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