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社領導論壇

張建星: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2016年12月06日15:35 |
小字號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 張建星 致辭。人民網記者夏曉倫 攝。

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孫博洋)今天上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新動能”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報告廳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出席並致辭。張建星在致辭中指出,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隻有創新才能為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新動能。

張建星致辭全文:

尊敬的周鐵農副委員長,尊敬的厲以寧教授,尊敬的陳肇雄副部長,尊敬的劉佳義副秘書長,尊敬的朱民先生,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朋友們,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農歷冬月的周末,我們相聚在人民日報社,迎來了“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的隆重召開。在此,我謹代表人民日報社編委會,代表楊振武社長、李寶善總編輯,向出席今天論壇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歡迎。

中國經濟論壇創立十六年來,始終以“把脈中國經濟,探尋增長路徑”為宗旨,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引導輿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今年論壇的主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新動能”。

就在上個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的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分別為51.2和54,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此前的預期,同時分別創下了2014年7月和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數據表明,我國經濟正在不斷集聚新動能,正在實現穩中提質。而這些積極因素的持續增加也為這個寒冷的冬天帶來暖暖春意。

近年來,我國經濟出現傳統動能持續減弱的態勢,盡管新經濟的成長速度明顯高於傳統產業,但新動能的釋放還不平穩,新動能的增量尚不足以抵消舊動能的減量。從出口看,國際市場持續低迷,我國出口面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擠壓”,外貿的貢獻率由正轉負﹔從投資看,最近5年來,投資的貢獻率下降了16個百分點﹔從工業看,工業增速已經連續6年回落。這些數據明確印証了“傳統動能”不斷減弱的經濟特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經濟發展總趨勢,把握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做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論斷。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又首次發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員令。習總書記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新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飛躍。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綜合研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點,著眼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經濟治理思想的重大創新,也是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需求側管理的邊際效應遞減,經濟發展的新舊動力轉換失靈。化解這一突出矛盾,必須靠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可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掃清體制機制障礙,減少無效和低效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隻有創新才能為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新動能。創新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性工程,既需要發揮市場的作用,也需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從政府層面講,主要是為市場公平競爭創造良好寬鬆的環境,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等﹔從企業層面講,主要是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完善供給體系,提高供給質量,實現企業效益和生產力水平的持續提升。

參加本次論壇的嘉賓來自全國各地,有政府領導、行業主管,也有各領域的企業領袖和專家學者,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廣泛的代表性。許多嘉賓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中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這些探索和成果,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生動詮釋,是全面激發新動能的良好借鑒。希望本次論壇嘉賓,充分暢所欲言、相互借鑒學習,圍繞改革創新共同掀起一場頭腦風暴,為我國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出經驗、獻良方。為中國經濟邁向“雙中高”、順利實現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祝同志們在京期間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