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立足新媒體培養創意設計能力

2016年12月07日07:0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立足新媒體 培養創意設計能力

  籌辦數字媒體實驗班、申報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將新聞實戰項目集結建成工作坊、建立“紅色太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現場教學工程”、設立“新聞評論+”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12月1日,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韓立新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的採訪中分享了該校正在進行和即將實踐的新聞教育探索。

  數媒知識掌握運用成焦點

  早在2007年,河北大學的新聞學專業就被評為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這有力推動了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發展,讓學院初步形成了報紙、廣播電視和數字媒體知識體系相互融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回顧這些年國內新聞教育發展進程,我們可以從一些學術研究的主題看出新聞教育所面對的挑戰。”韓立新表示,數字化媒體、跨文化傳播與媒介經濟三方面研究的推進,正反映了新聞教育所面對的媒體變局。

  “在當前背景下,新聞專業人才的專業核心能力變化表現在數字媒體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韓立新表示,數字媒體既是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與新聞知識融合的產物,也是新聞知識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融合的產物,新聞事業和新聞教育出現了明顯的跨學科趨勢。

  與此同時,關於媒介形態及其演變的研究——媒介學也正變得愈加重要。“在新技術的牽引下,媒介從社會組織的專有工具轉變為社會成員的共享性工具。新聞的傳播可以通過更多這樣的渠道,從一個社會位置到達另一個或另一些社會位置。”韓立新認為,在這樣的變化中,媒介本身成為比內容更根本的要素。

  “未來的媒體機構應該既包括新聞學意義上的新聞生產,也包括媒介學意義上的媒介形態創意,而且個性化的媒介形態將為更多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連接方式。”韓立新表示,媒介學要研究和講授媒介形態的創意和設計,大力培養媒介創意人才。

  跨學科培養列入創新計劃

  今年上半年,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聯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等學校相關學科著手籌辦數字媒體實驗班,著力培養運用新技術進行新聞創新的跨學科人才。

  “數字媒體實驗班將進行新聞學知識體系和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的融合及交叉培養。目前實驗班已列入河北大學申報的教育部門創新計劃。課程設置及授課安排等一些操作規范與細節,我們還在協調設計中。”韓立新向記者介紹了該實驗班的籌辦進展。

  談及這項創新與學院擬設立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區別,韓立新表示,數字媒體實驗班相對於學院正擬設立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是有所突破的。數字媒體實驗班將實現技術和內容跨專業的培養,培養學生超越制作新媒體內容的理念,深入掌握新媒體技術。

  除了籌辦數字媒體實驗班,河北大學還擬從專業碩士層面的培養對象入手,設立“新聞評論+:跨學科培養項目”,通過兩個或多個學科知識體系的交叉,實現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培養。

  實戰項目拉動學習主動性創造性

  媒體格局的變化,對於高校教師的知識體系也提出了挑戰。韓立新認為,挑戰分別表現在新聞學基本知識體系、社會學知識體系和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的建構上。“我們在專業知識體系邊界的認知與把握上,還面臨著很多認識上的不確定性。”

  借新聞學特色專業建設之力,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較早提出了“新聞學專業教師知識體系創新計劃”,一方面強調各門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要在已有知識體系基礎上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延伸﹔另一方面開設新媒體課程。目前,該學院已初步培育了虛擬現實(VR)新聞、數據新聞、無人機新聞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我們成立了一系列利用新技術提供新信息呈現方式的實戰團隊,一些新技術正在為學生們所掌握。”韓立新介紹說,學院的一批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以新聞實戰項目為組織方式,組織學生創作新聞作品和文化傳播作品。近3年來,共有300余件作品獲得各類獎項。在這些項目的牽引下,學院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形成了視覺傳播新聞創作團隊、紀錄片創作團隊、公益傳播作品創作團隊、新聞評論寫作團隊等,還創辦了燕趙視覺微信公眾號。在這些團隊的基礎上,學院正擬將之建成工作坊,以完善和增強教學與科研的力量和保障。(李明遠)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