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編輯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摘 要:《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隨著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要求學校課堂的教學方式必須進行改革創新。本文結合課程的特點,針對人才需求,以編寫實用教材入手,探究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主要採取項目案例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考核方式也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媒體行業需要既具備新聞專業能力又具備新媒體技術傳播能力的復合型新聞人才,更加注重對於復雜問題的求解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配合能力。因此對於《電視新聞編輯》這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意義重大。
一、針對人才需求,編寫實用教材
《電視新聞編輯》課程要求學生同時掌握剪輯理念和剪輯技術,目前現有的教材知識結構安排較為分散,不夠系統全面,案例較為陳舊,因此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為學生編寫自用教材,我們學院編寫的教材,理論上的教學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版塊:第一版塊是剪輯工作的基本認識,重點掌握電視編輯的工作流程以及電視編輯的基礎知識﹔第二版塊是剪輯思維的培養,重點掌握蒙太奇的技巧和語法規則、長鏡頭的構成方式和藝術功能、影視的時空藝術﹔第三版塊為剪輯技巧的綜合提高,主要掌握連貫性剪輯和非連貫性剪輯的方法﹔第四版塊為各種類型電視節目的剪輯原則和特點,主要包括電視消息、電視專題、電視紀錄片的剪輯。在實踐上教學環節,為學生編寫了《新聞編輯實驗指導用書》,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非線性剪輯軟件的操作技巧訓練、視聽元素的剪輯訓練(鏡頭的裁剪、景別的剪輯、運動鏡頭的剪輯、對話的剪輯、音樂和音響的剪輯)、綜合剪輯訓練、各種常見類型電視節目的剪輯訓練、電視欄目的策劃與創辦。真正培養具備剪輯理念和剪輯技術的專業人才,按照信息時代媒體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新聞專業素養和技能的應用型傳媒人才。
二、改革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教師講授為主,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要求大學生最應該具備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以及抗壓能力。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著名教育家、視聽教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埃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規律,《電視新聞編輯》課程的課堂的教學主要採取項目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並能進一步加深記憶,從而透徹理解掌握理論知識,更好地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項目案例教學法
項目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兩個方面,包括案例的分析和項目的引導創作,是通過師生共同實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樣的項目是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和任務的項目。實施項目教學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更明確的方向,培養實踐創新能力[1]。具體實施的步驟,首先,是對相關理論知識有自主的學習,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總結概括理論知識﹔其次,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指定的項目任務團隊合作共同完成項目﹔最后,教師綜合評價項目。在運用項目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電視新聞編輯》課程中蒙太奇技巧部分為例,首先,學生自由組合分組,有固定的團隊名稱、固定的團隊口號,明確的人員分工,課下查找蒙太奇相關知識,並且每組查找一種類型蒙太奇案例,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合小組作中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次,在課堂上,各小組依次上講台講解各類型蒙太奇,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做出綜合評價﹔最后,教師總結蒙太奇的概念、蒙太奇的形成和發展,以及蒙太奇各種類型的藝術功能,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演示蒙太奇綜合應用的影視段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蒙太奇的綜合應用。
結合教師的總結,給學生布置項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任意兩種以上蒙太奇策劃、拍攝、制作5分鐘短片,以小組為單位設置故事情節,自擬片名,並寫出分鏡頭腳本,根據分鏡頭腳本拍攝,最終將拍攝素材剪輯合成,完成項目短片的制作,通過學生自己策劃、拍攝、表演、剪輯,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並運用蒙太奇理論知識。最終在班級集體觀摩各小組的蒙太奇作品,集體討論,學生先做自我評價,教師給以綜合評價,找出差異與不足,通常採取橫評和縱評的方式,但是要以縱評為主,也就是各個小組前后兩次作業評比是否會有很大的進步,採取這樣的評比方式,才能激發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評價時不僅僅要看最終的結果,還要看整個項目的制作過程,包括對知識的探究過程、學習者的協作能力等。項目案例教學法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者,教師的身份是一個輔導者、幫助者、引導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於項目案例教學法,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提倡在新聞學院建立案例庫,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成功的項目作為典型案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央視或本土的典型的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案例,首先尋找典型案例的原素材,讓學生先策劃並動手編輯,當編輯完成后與案例做對比,找到差異與不足,剖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學習鏡頭之間剪接的方法與技巧,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注重案例的研究,將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要不斷地調整和更新案例,保証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是學術界最前沿的知識,為了獲取最新的案例,教師應該爭取機會參與到社會媒體中,擔任一定的工作,或者是挂職、或者是顧問,這樣能為教學工作提供一線的資源,讓學生掌握前沿的知識和技能。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主要用於編輯技能的訓練,模擬電視台工作程序進行,設計各個環節的模擬練習,主要用於《電視新聞編輯》課程的綜合訓練部分,情境教學法的關鍵是為給學生創設一個接近於真實的職業體驗情境,但是一般的情景教學主要針對幾個典型環節的情境模擬,因此,系統化的新聞實務情境教學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新聞是電視節目的重要類型,各個電視台都會進行電視新聞節目制作[2]。因此選取典型的新聞欄目作為模擬對象,各小組分別完成該欄目下的一期節目,明確分工擔任不同的職務,按照電視台的工作程序,在規定時間內選題、報題,並討論選題的新聞價值和可行性,選題通過后每組攝像和記者採集素材,完成採訪工作,記者撰寫新聞稿件,小組討論修改,通過教師審批修改之后,按照稿件內容編輯新聞節目,集體觀摩,並邀請該欄目負責人走進課堂,點評學生作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學習情境,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全面掌握電視台工作流程和要求,這種情境式教學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因為親歷親為,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能力[3],從而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用人單位對人才快速變化的需求。
以往的《電視新聞編輯》課程主要採用教師講授、學生觀摩案例、上課小組討論等方法,並沒有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以上項目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不僅掌握了剪輯的理論與操作技能,而且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一個全面的提高。
三、改變考核方式,採取過程考核
考核方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隨著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考核方式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採取什麼樣的考核方式,才能達到既能督促學生學習,又能客觀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考試並不是學習的目的,只是衡量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能掌握的手段,以往傳統的課程考試方式重在期末考試,通常安排期末成績佔70%,平時成績佔20%,期中成績10%,這樣的考核方式不適用於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對於《電視新聞編輯》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針對課程特點和要求,以過程考核取代期末考試,根據課堂討論和分組項目等方法進行知識和能力考核,完全取消期末考核,採取平時得分加起來就是期末總成績的考核方式,也就是過程考核,學生通過一個學期平時的項目練習來得分,這樣的考核方式客觀公平,能綜合考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又能調動學生平時參與每個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發揮考核的督導、檢測、鑒定與評價等功能,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4]。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編輯》課程的教學改革,要以全媒體時代下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切入點,結合學術前沿動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學情,不斷地修訂完善教材,創新教學模式,運用案例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團隊協作能力,調整考核方式,以過程考核取代期末考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更新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向娟,蔡照鵬.論項目教學法在《影視畫面編輯技巧》課程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11).
[2] 李琳.影視剪輯師訓實訓教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3] 蔡雯.繼承、拓展與創新——對新聞編輯課程的教學改革及思考[J].新聞戰線,2008(3).
[4] 王水勤.高職新聞專業職業基礎課的考核體系研究[J].現代閱讀,2013(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