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再現水上迫降 "哈德遜奇跡"不隻屬於他

2009年,一架美國客機成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震驚全球。7年后,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將於明天上映。在這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大片中,觀眾不僅能看到機長臨危不亂指揮飛機迫降的真實場景,更能看到英雄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伊斯特伍德看來,一個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主角自然非常吸引眼球,但影片真正有沖擊力的,是調查組對這一迫降決定的懷疑,以及機長如何面對這種懷疑。
英雄背后細節更令人動容
還原“哈德遜奇跡”的《薩利機長》,不僅表現了有豐富經驗的薩利機長憑借自己的冷靜和專業技術阻止了一場大空難的故事,還描述了事后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反復將薩利召回,討論他是否做出最正確判斷的聽証過程。劇本改編自薩利的自述體小說《最高職責》。
白天被調查組審查,夜晚被噩夢困擾……小說中這些不為大眾所知的細節吸引了伊斯特伍德的注意。“我希望通過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人們,困境不是絕對的,一個糟糕的處境也可以逆轉,有一個好的結果。盡管這部電影叫《薩利機長》,但它代表的是所有出色的偉大的人。”
當然,電影與真實事件仍有一些差別,比如電影裡意外發生后,薩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佔用了,而實際上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庭審會是18個月之后進行的。
真機長片場助演員學飛行
現實中,切斯利·薩利·索倫博格14歲便開始接觸飛行,在飛行商務航班之前,他在部隊裡駕駛了5年戰斗機。在出事前,這位機長已經有兩萬小時的飛行記錄。但所有經歷過的恐慌加在一起,也比不了他在那208秒所面臨的驚心動魄。
在《薩利機長》拍攝期間,這位真機長還曾現身片場,為演員講解當年千鈞一發時自己的所思所想,“懷疑”“否認”“現實”這三個關鍵詞幫他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強迫自己保持鎮定,設定清晰的優先事項,管理操作工作任務,“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要求做多,但一定要一件一件合理地按照順序來。”
對於飾演機長的湯姆·漢克斯來說,演繹一位眾所周知的人物就是最大的挑戰:“我擔心的是能否像薩利一樣自然專業地在飛行駕駛座裡操作儀器。”長時間的練習,不僅讓湯姆·漢克斯完美地演出了一位經驗豐富的機長,也讓他更加尊敬薩利,“我覺得英雄是可以為了做出對他人有利的事情而努力超越自己的人。索倫博格做到了,他沒有時間害怕,連在腦子裡分析成千上萬信息的時間都沒有,但他証明了自己。”
真實事件親歷者參與演出
為了在視覺上盡量還原當時意外發生的環境,制作團隊把拍攝地點設置在了紐約,而最重要的場景——空客A320在水面的鏡頭是在環球影城的瀑布湖裡完成的。伊斯特伍德透露,他們買下了一架民航公司淘汰下來的客機,然后改造成與真實的空客A320一模一樣的樣子進行拍攝。
為求真實,導演在招募演員時還盡量招收曾經親身經歷過“哈德遜奇跡”的乘客和救護人員,因此不少親歷者重回了現場。這其中有紐約市警察局水陸空救助部門的工作人員,有紅十字會成員,還有報道當時事件的新聞廣播員。而電影中在聽証大會視頻裡以飛行模擬器操作者身份出現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機長和副機師。
而真正的薩利機長則表示,希望所有的當事人都能被人們承認,而不是隻有他一人。“大家一起完成了該做的工作,所以我們所有人才能夠得救。我們會永遠記住那一天,那一架飛機。”(見習記者 陸乙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