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走進縣級廣播電視台 打破"瓶頸":引才方式各具特色

尹琨
2016年12月08日11:0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破“瓶頸”:引才方式各具特色

編者按 縣級廣播電視台被稱作輿論工作的“毛細血管”。《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今年在走基層時發現,一方面,縣級廣播電視台自辦的節目接地氣,深受城鄉群眾歡迎﹔另一方面,資金不足、人才流失等現實問題,又越來越成為其生存和發展的“絆腳石”。互聯網時代,縣級廣播電視台的發展機遇在哪裡?如何破解制約其發展的一系列難題?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走進縣級廣播電視台”系列報道,期待通過採訪業內人士、專家學者,引起讀者的關注。

人員素質整體不高、老齡化現象突出、專業人才難招聘、優秀人才留不住……近年來,作為廣播電視領域最為基層的單位,曾經在傳遞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縣級廣播電視台,在人才問題上面臨諸多困惑與難題。

連日來,在對多家縣級廣播電視台的採訪中,《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縣級台已經逐漸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並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建立靈活用人機制、完善薪酬考核體系、加強培訓學習等,展開各具特色的“引才戰”。

析困局 優秀人才難招難留

“我們很難招到高學歷的人才。”福建省某縣廣播電視台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縣級廣播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大專學歷者居多,本科學歷者較少,研究生更是鳳毛麟角。在河北省某縣廣播電視台,共有員工150人,大學本科畢業的僅佔三分之一,研究生畢業的一個沒有。

除了從業人員學歷偏低之外,老齡化現象在縣級廣播電視台中也十分明顯。在山東省某縣廣播電視台,編制112人,在崗人數86人,其余在編不在崗的均為臨近退休的老員工。

多家縣級廣播電視台負責人告訴記者,招聘方式是影響縣級台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目前,縣級台的招聘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的方式,另一種是通過人才市場招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方式。這兩種招聘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

“通過事業單位考試,容易造成想招的人才找不到,招來的人員不合適,人才專業不對口,缺乏專業性。”吉林省某縣廣播電視台負責人坦言,社會招聘也不是“一勞永逸”,這樣招聘的人員由於缺乏足夠的保障,他們對單位的歸屬感較弱,流動性大,很難從中培養出業務骨干。

記者了解到,造成縣級廣播電視台人才困局的原因還包括廣告經營困難、薪酬激勵機制不健全、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

謀改革 增強人才造血能力

面對人才“瓶頸”,有些縣級廣播電視台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紛紛採取對策,增強人才造血能力。

近年來,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縣廣播電視台通過機制改革,實現全員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台長栗新穎告訴記者,按照改革方案,台裡打破身份界限,隻要工作滿三年,均可競聘台裡的中層正職。此外,通過設立品牌運營中心、融媒體中心、技術保障中心、行政服務中心,實現台裡人才資源和媒體資源的整合。

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提升員工歸屬感,也是不少縣級廣播電視台正在努力的方向。

江西省興國縣廣播電影電視新聞中心主任肖林向記者介紹,為了提升該縣廣播電視台的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台裡從2011年開始一年一變化,向全國一流縣級媒體努力。“以往縣電視台常充斥醫療藥品等虛假、低劣廣告,社會口碑差,員工人浮於事,甚至對外羞於說在縣電視台上班。通過‘壯士斷腕’般的改革,台裡不但清除了垃圾廣告,實行頻道制管理,通過一系列優質自辦欄目,吸引了人才,也留住了人才。”肖林說。

吉林省柳河縣廣播電視台近年來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培訓,提升了隊伍整體素質。據台長烏建華介紹,除每周開展的培訓之外,他們還會通過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方式,幫助新人盡快進入工作角色中。

此外,還有一些縣級廣播電視台大膽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員工多勞多得,留住了優秀員工的人心。

提建議 創新體制機制是出路

採訪中,很多縣級廣播電視台負責人均提出了創新人事體制機制的建議,包括希望上級部門能夠根據縣級台的實際情況,制定確保縣級台生存發展的、合理的編制數量,避免因為招聘過多合同工、臨時工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員工因身份問題引發的工作動力不足、主動性差的現象。

此外,缺乏自主招聘權的縣級廣播電視台希望能夠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在考試中加大業務實操能力的考核比重,招到專業對口的包括採編、拍攝、制作等在內的技術型人才,不斷合理完善人才布局。還有縣台負責人建議能夠在招聘時對本地人才予以一定傾斜,“畢竟他們家在這裡,工作生活比較方便,與外地員工相比,更容易安心工作。”一位縣級台負責人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