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動新聞的創新性與真實性分析

陳 月
2016年12月09日12:2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在新技術與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一方面積極地改革和創新,在動蕩中尋找出路,另一方面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自己固有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在讀圖時代,單純的文字內容已經難以吸引受眾,傳統媒體要提高“可讀性”,必須在新聞內容上和形式上尋找創新之道。台灣壹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蘋果日報於2009年11月首創“動新聞”這一數字化新聞形式。所謂動新聞,就是運用三維視頻(動畫)方式呈現突發新聞、焦點新聞的一種全新內容產品,它主要以網絡、電視為傳播載體,以3D新聞模擬場景為主體,融合現場照片、動畫、旁白、音效等多媒體元素,模擬再現整個新聞事件過程或關鍵點。動新聞的宗旨在於讓“靜態”“平面”的新聞“活動”起來,以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和可視性。 現在以新華社和新京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已經開辟了專門的動新聞平台,配有解說的動畫,成為獨立的新聞主體,在網絡PC端、手機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受眾都可以收看他們制作的動新聞。

蘋果日報在傳統媒體的變革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但是其首創的動新聞由於題材低俗、表現露骨而被觀眾所排斥。蘋果動新聞受到了大眾的抵制和政府的處罰,問題的症結在於蘋果動新聞倫理道德的喪失,而不是動新聞這一形式,這一形式依然有其創新的意義。

一、困境中的創新

在現代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人們以有限的時間面對無限的資訊。在與新媒體,甚至不是媒體的信息源的競爭中,動新聞為傳統媒體爭奪受眾的注意力增添了籌碼。2014年新京報開始了動新聞的嘗試,口號“中國3D新聞第一媒體,不看一字而知天下事”。2015年6月15日,新華社則在改版了的新華網上正式開辟“新華動新聞”專欄。他們的動新聞將形式上的好看和內容上的有趣很好地結合起來。動新聞的“好看”,一是指視聽上的好看。動新聞將新聞的內容轉換為活動的畫面,結合新媒體碎片化傳播的特點,每條動新聞的時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節奏比較快,符合現代人的收視習慣。二是好理解。通過技術手段再現無法拍攝或者是難以用現實影像表達的內容,如新華網利用3D畫面還原了東方之星沉船及救援的經過,直觀清晰地傳達了新聞事實。特別在一些政策新聞、數據新聞的解讀中,動新聞的動態畫面有很大的優勢,通過形象的畫面和通俗化、趣味性的解說,以往一些難以引起普通民眾興趣的硬新聞也受到了關注。如新華動新聞2015年11月5日“未來五年,這些大事兒與您息息相關”,以親切的第二人稱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增加觀眾的參與感。用口語化的表達和活潑的二維畫面解讀了“十三五”規劃中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用故事化的手法將原本零散的政策信息以擬人化的手法串聯起來,使呆板的政策內容充滿生機,大大提高了這類新聞的可視性和傳播效果。三是渠道的可接近性。動新聞與以往電視中出現的以動畫的區別之一在於其平台的特殊性,動新聞順應了現在融媒體的趨勢,網民不僅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動新聞內容,還可以接收微信和微博推送的動新聞內容,動新聞進入社交網絡容易激發用戶的轉發,甚至對信息進行個性化的再生產與再傳播。不僅如此,動新聞還與一些大的網絡視頻網站合作,達成共贏,如新華動新聞選擇了跟愛奇藝合作,將動新聞提供給愛奇藝,同時借助愛奇藝龐大的用戶群體擴大其知名度。

傳統媒體機構的動新聞在形式和傳播方式上的創新只是一方面,對於新聞素材的選擇才是其根本優勢所在。不斷變換的網絡世界中,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來源,網民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及其使用價值。這樣的信息環境反而激發了傳統媒體優勢的發揮,傳統媒體把關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過濾信息的功能。動新聞在選材上緊扣當下時事熱點,挑選其中有趣、有意義的內容進行可視化創作。對於能夠引起觀眾好奇和關注的話題,動新聞突破傳統新聞消極刻板的記錄,以真實的新聞事件或人物為素材,將故事化敘事和動畫再現結合起來,用聲畫的配合來克服文字報道形式上的乏味。動新聞對於有趣題材的呈現借助了題材本身的優勢,而對於原本較枯燥的新聞,動新聞則提高了新聞的趣味化呈現效果。如新華動新聞2016年3月15日的《解碼“人代會”》以“花開”引出“人代會召開”這一主題,接著用近乎聊天的方式給觀眾解讀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要求,語言詼諧通俗,還穿插著一些“外行了吧”“漲姿勢”這類口語化甚至有些網絡化的語言,與以往對於“兩會”報道的宏觀敘事方式不同。在新媒體時代,動新聞被運用到各種大型活動及各種新聞事件中,它關注了一些不被人注意而又具有新聞價值的細節,對提高新聞的可讀性和可視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變革中的堅守:新聞真實性

動新聞是傳統媒體在新聞改革中的重要嘗試,豐富了新聞表現形式,它以動畫的方式彌補了新聞素材的不足。真實性是新聞的根基所在,由於動新聞形式特殊,因而它的真實性有時候會受到質疑。但是以往的新聞畫面多是通過攝影、攝像技術記錄的現場影像,放送的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畫面,給觀眾以較強的現場感和參與感,如果不是刻意為之,這類新聞的真實性較有保障,也符合人們眼見為實的接受心理。而動新聞中有很多虛擬制造的內容,由於動畫中的畫面往往是通過精心設計,具有很強的人工性和藝術性,很難將其與攝像機鏡頭映射現實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聯系起來。 但是合格的動新聞中的動畫應該是在保証新聞真實性前提下的錦上添花,其動畫的創作依舊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是對基本新聞事實的如實反映,創作者不可能完全憑空想象。動新聞中的動畫不是動畫片中的富有想象力的動畫,而是貼近現實的,對於新聞事實的如實反映。學者王漢熙等在《動新聞制作流程探索》一文中模擬動新聞的採寫過程,其中前往新聞發生的地點進行採訪、拍照依舊是新聞制作的重要步驟。 陳力丹教授在《新聞理論十講》中將新聞的真實性界定為“事實的真實”,理論上講,新聞是對事實的敘述,並且新聞真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新聞隻能不斷接近真實,不可能完全等同於真實。 動新聞以區別於傳統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改變的是新聞敘述的方式,不變的是對新聞真實性的孜孜不倦地追求。任何一則新聞都不可能完全把握新聞事實,對於一些旁枝末節過分的固執反而違背了新聞真實的本質。

想象實際上就是形象思維,是和再現形象密不可分的。新聞報道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記者從紛紜繁雜的現實生活中,索取素材,去蕪取精,去偽存真,進行提煉、剪裁、組合來完成新聞作品的構思,以再現客觀事物,這就是形象思維活動,或稱之為想象。 傳統的文字新聞也可以利用想象來促使報道更加生動形象,想象力是創作者在制作動新聞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動新聞通過想象來尋找合適的圖形符號,從而將抽象數字可視化,或通過多變的動畫來反映新聞事實發生的過程等。而想象的邊界就在於其是否與事實相違背。這裡的想象與飽受爭議的“合理想象”存在根本區別。李良榮教授指出,“合理想象”是從已知的事實推測記者沒有採訪到而可能發生的“事實”,並作為事實來報道,然而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以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事實為依據,不允許以可能發生、將要發生的事實為依據。 動新聞中的想象是針對新聞呈現形式的想象,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靈活呈現基本新聞事實。比如新京報動新聞對於巴黎恐襲事件的報道。恐襲發生時的現場畫面筆者已經無法取得,新京報以基於事實的想象再現了恐襲發生的瞬間,其中的人物和場景都是虛擬的3D動畫,但恐襲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等,這些基本的、重要的以及當時可以收集到的數據在動新聞中被如實反映。

三、結論與反思

網絡時代是一個“信息過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大篇幅文字報道與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相悖,視頻相對於文字或靜止的圖片在吸引受眾注意方面更勝一籌,傳統媒體中,隻有電視能夠承載視頻這一形式,即使在早期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於信息的承載受到帶寬、終端設備的多重限制,視頻類訊息的傳播依舊十分有限。現代網絡技術與移動技術的發展為動新聞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性,而動新聞的產生也是新媒體環境下的必然結果。受眾的權利意識及其在傳播活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動新聞選題貼近普通百姓需求,平民化的視角和語言風格受到觀眾的認可。在新媒體時代,普遍娛樂化、休閑化的媒介環境與受眾的偏好相互作用,逐漸強化了受眾對於媒介娛樂功能的需求,而動新聞 既滿足了這一需求,又沒有純粹停留在這一層面。其表達方式是輕鬆簡約的,而題材又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但是動新聞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種種問題,首先就是動新聞的制作周期問題。動新聞中的動畫制作包括前期策劃、動漫繪制、音頻制作、視頻制作、后期合成等多個環節,制作周期較長,人力、物力成本較高。新聞追求的時效性大打折扣,因而在消息類或者突發新聞方面,動新聞發揮的空間有限。同時在深度調查類報道方面,動新聞囿於篇幅與其傳播媒介的特性,難以對新聞事實進行深入徹底的挖掘。以上問題導致了動新聞在選材方面的困境。其次是技術問題。雖然新華動新聞和新京報動新聞等新媒體都生產了一些優秀的新聞作品,但總的來看,動畫制作不夠精良,畫面粗糙,新聞中的模擬效果不是很好。而有些新聞則過於刻意追求三維動畫呈現,一些簡單事實不需要用動畫說明,費時費力做出動畫,反而丟失了新聞的精簡。另外,雖然現在動新聞的題材與表現手法已經有所改善,但動新聞依舊面臨類似於蘋果動新聞的指責,題材與畫面不同程度地出現低俗化傾向,過分追求吸引眼球,措辭夸張,甚至淪為標題黨,文不對題,新聞事實存在被歪曲的可能。面對以上問題,傳統媒體一方面要加強新興人才的引進,避免以舊人、舊思維面對新的傳播方式,加強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動畫制作技術與新聞專業素養的結合。在選材方面揚長避短,以獨特的視角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挑選適合以動新聞呈現的其他媒體所未呈現的新聞信息。囿於篇幅,動新聞不可能對復雜新聞事件進行宏觀全面的觀照,但是可以就新聞的某些細節進行挖掘,這樣比大而全的報道更能突出其優勢。或者將動新聞做成系列報道,以板塊的方式拼湊出完整的新聞事實。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

注釋:

①新華網.新華網新版今日正式發布上線[EB/OL].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5-06/15/c_1115621322.htm,2015-06-15.

②姜浩.“動新聞”與電視新聞中的動畫[J].中國電視,2012(04):49-53.

③王漢熙,劉凱,萬成娜.動新聞制作流程探索[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10):140-148.

④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⑤羅以澄.試論想象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和作用[J].武漢大學學報,1986(02):107-110.

⑥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