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收集定位泛濫會毀了App? 用戶擔憂個人隱私"裸奔"

2016年12月09日07:3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收集定位泛濫會毀了App?

  打車導航,手機應用能自動獲取當下地址,規劃線路。團購消費,App能快速推薦“周邊好店”。定位服務,著實為手機用戶帶來不少的便捷。但隨手上傳分享手機拍攝的動態照片,卻也能在社交平台上顯示位置信息……越來越“懂你”的手機定位,正在引發擔憂:個人隱私是否在“裸奔”?

  一張照片竟“出賣”地址

  市民孫女士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孩子在幼兒園拍的Live Photo照片。雖然沒有使用微博發布的定位功能,但很快就有人留言稱:“你女兒讀某某幼兒園吧,很好的幼兒園啊。”私信詢問后,孫女士才恍然得知,對方將她發布的Live Photo照片保存到自己的手機上后,竟能在手機相冊中直接看到拍攝地址。

  所謂Live Photo,就是從iPhone 6s開始,蘋果手機的拍照功能可以拍攝動態照片。這種長度約為3秒還含有聲音的“照片”,被俗稱為“活照片”。

  那麼,動態照片是否真的會泄露拍照地址呢?昨天,記者在微博裡隨機搜索了幾位用戶上傳的Live Photo照片,並選取了3張沒有透露地址的動態照片,下載保存至手機。隨后,當記者在手機“相冊”中查看這些照片的詳細信息時,3張照片全部都顯示了詳細的地址,精確到了具體街道和門牌號。

  同時,記者自己手機裡拍攝的照片也按照位置信息被自動分類顯示,點擊旁邊“顯示附近照片”的功能,手機畫面轉到了地圖,並自動從相冊中選擇了曾在附近區域拍攝過的照片,地點的右上角還標有照片數量。

  對此,蘋果客服表示,設置地址記錄功能是為了幫客戶更方便地對照片進行分類,使用手機上的“回憶”功能查看信息會更完整。如擔心泄露位置信息,可在手機“設置”選項的“隱私”功能中,關閉相機的定位功能。但同時提醒,這樣操作可能會影響手機其他功能的使用。

  市民方先生曾在自己的手機上,點擊“設置-隱私-定位服務-系統服務”找到了“常去地點”這個功能,點擊后被嚇了一跳。上面記錄了他到達過的所有地址,還自動進行了分類,比如,家幾次,單位幾次,東方廣場幾次等。這個被稱為“查崗神器”的功能令方先生直呼“傷不起,但關掉了定位功能,不少軟件又都用不了了,總不能每次用的時候現開吧?”

  位置服務已成掘金富礦

  “手機泄露信息,隻能自己多留心注意,否則誰也沒轍!”“知道位置也沒啥,要不然打車的時候怎麼知道去哪兒接我啊,隻要別人不用導彈瞄著我,也沒啥好擔心的。”對於手機應用有可能會泄露自己的位置信息,用戶的態度褒貶不一。

  “有天晚上,我用手機地圖查第二天要去的地方怎麼走,結果地圖規劃的是實時線路,還提醒我下一趟公交車還有幾站會到,再晚一點有可能會錯過末班車。”上班族夏欣回憶起自己使用手機地圖時不禁感慨,“原來我在哪兒,手機應用真是實時都知道啊!”

  不僅是出行導航,就連日常消費購物,定位的服務也似乎幫用戶省去了不少麻煩。比如,身處某繁華商業區,打開App會自動推薦周邊好店,打折信息,就連店內的免費WiFi也變身成為看不見的“小廣告”分發員,將中小商戶的信息精准推送給特定輻射范圍內的手機用戶。

  看似免費的“蹭網”早已毫不費力地實現了商業“變現”,而這背后,無不基於對潛在消費者位置的鎖定。

  位置服務究竟蘊藏著多少商機?

  據騰訊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其定位服務日均調用量已突破500億次,覆蓋用戶數6.8億,涉及餐飲、出行、購物、生活服務等多個方面。此前,互聯網出行平台優步就曾在北京上線基於出行信息大數據的“UberLIFE(優生活)”,為用戶提供相關的生活服務信息,位置服務背后的市場可見一斑。

  App定位權限切莫輕易授權

  “我就是要安裝一個閱讀App,它要進入我通訊錄的權限干嘛?”大學生小雪不解地說。記者了解到,不少用戶在下載並運行應用時,需要授予該應用獲取手機裡的通訊錄、拍照或位置等權限,否則無法運行。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告訴記者,地理位置信息屬個人信息的范圍,收集地理位置信息要遵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的正當、合法、必要原則。

  “所謂必要,就是收集的個人信息與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有直接關聯。就地理位置信息而言,地圖、打車軟件等需要收集,才能提供基本服務甚至改進服務。但像新聞客戶端、音視頻播放器就沒有必要去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趙佔領說。

  然而,卡內基梅隆大學日前在一項調查中發現,不少App所要求用戶提供的數據信息比實際所需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調查顯示,不少流行的安卓App都在隨時收集設備的地理位置,信息能精確到用戶GPS坐標50米內,並且頻次密集,約每三分鐘一次。比如,一款名為Groupon Inc的團購App,在兩周內要求獲取客戶坐標信息1062次﹔而某款天氣App則在兩周內要求2000次獲取設備位置,每10分鐘追蹤一次。

  對此,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記者,“這些App在獲取、收集、上傳用戶的定位信息時,須有嚴格的隱私數據管理和規范,比如獲取位置信息的同時,應對手機號碼進行加密,不讓位置信息與個體進行匹配,保護用戶隱私。出行或外賣服務另當別論。”

  同時,李鐵軍提醒廣大用戶,要注意App功能與獲取權限之間有無關聯,切莫隨意授權,導致不必要的信息泄露。(范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