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拉票衍生“專業投手” 拼人氣還是在營銷?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湯琪)孩子參加的才藝比拼、朋友單位舉辦的優秀評選、父母參加的老年書畫大賽……面對朋友圈中五花八門的“求投票”“求點贊”信息,你是投,還是不投?這種與拉票捆綁的評比,究竟是比實力,還是拼人脈?專業刷票背后有何利益鏈條?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進行了調查。
求贊拉票的“朋友圈煩惱”
近年來,求贊拉票成了社交網絡中的流行現象。近日,湖北武漢市的武漢中學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起該校2016年課本劇大賽的投票,以此選出最具人氣海報及節目。短短一天之內,50人左右的班級,最多的獲得了近4000票,最少的也有400多票。
求贊拉票本來是在拼人氣,但是,也成了一些人“朋友圈中的煩惱”。家住北京的余紅就對此感到不耐煩,她的朋友圈裡,朋友的孩子比賽要投票,朋友的外甥爭當環保小衛士要投票,還有一些更加復雜的關系,反復在朋友圈裡拉票、求轉發。“這完全就是拼親戚、拼好友、拼人際關系。”余紅對中新網記者感慨。
盡管她嘴上說堅決不投,但遇到一些“抹不開情面”的關系時,余紅還是不得不投上一票。
“要麼是同學,要麼是朋友,別人都投了,而且在群裡截屏表示已投,剩下我一個人,怎麼好意思不投?”她無奈地說。
投,還是不投?這是個困惑
面對微信朋友圈裡的投票信息,每個人都在面臨抉擇。家住江西的舒敏坦言,“真的很不喜歡微信投票,可即使不喜歡,還要去做,這大概是信息社會環境下的一種悲哀吧。”
根據今年年初騰訊發布的2016版《微信數據化報告》顯示,超過九成微信用戶每天都會使用微信,半數用戶每天使用微信超過1小時﹔擁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戶佔比最高,61.4%用戶每次打開微信必刷“朋友圈”。
如今,個人的社交活動對QQ、微信等互聯網應用越來越依賴,人們往往難以量化彼此的熟悉程度,形成一種“朋友圈即朋友”的概念。
中山大學哲學系在讀博士、媒體評論員彭曉芸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人的“邊界感”不強。
“很多人把請求別人投票看作是一個舉手之勞,他不會認為這裡有什麼冒犯的意味。”彭曉芸表示,“如果是在邊界感更為清晰的社會裡,人們是不會冒昧地打擾別人的。”
她坦言,“在中國,很多人把這種舉手之勞看成是人情社會裡慣常的行為,彼此互相有求,最后見怪不怪,甚至變成不參與這個游戲的人才是怪的,這就是一種社會文化的隱形約束力。”
網上微信投票信息層出不窮。截圖來自微博
比實力,拼人脈,還是在營銷?
在武漢中學課本劇大賽的投票頁面裡,對於最具人氣節目的投票,僅展示了班級、劇名及照片信息,對於沒有現場看過表演的人來說,僅憑這些信息就能選出心中最佳嗎?
對此,彭曉芸表示,非常嚴肅、正規的比賽是不可能由觀眾投票來決定誰的作品或表演是水平最高的。
“即便設置投票環節,也只是作為娛樂的手段,主辦方為了讓活動看上去更熱鬧,擴大其影響力。”彭曉芸認為,這樣的轉發、投票帶有營銷的意味。
如果把這種營銷手段和自家孩子的評比挂鉤,家長在朋友圈裡求轉發、拉票,逐漸演變成一場人際關系的比拼,彭曉芸認為,“把成年人社會的游戲潛規則運用到孩子才藝的評比上,是不妥當的。”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種投票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是不利的,不管是在社會關系中,還是在人際關系中,人脈可能會起到作用,但正式的評選都不應用人脈來增加選票,這是不合理、不公正的。”
受訪者微博下的評論聚集了微信刷票團隊。截圖來自受訪者微博
刷票背后,利益鏈條被曝光
正如彭曉芸上述所說的,有些主辦方為了讓活動看上去更熱鬧,設置了投票環節。中新網記者發現,更有甚者會找技術人員刷票,在不影響評選結果的情況下,讓票數“看上去很美”。
家住湖北武漢的劉雙告訴中新網記者,他所在的事業單位曾進行過一次微信投票活動,最后因為技術人員的失誤,一晚上刷出了10000多票,造成了不良影響。
而在網上搜索“微信投票”,很快就能出現“微信人工刷票”、“微信投票群”、“微信投票團隊”等收費刷票的信息。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春信曾對微信拉票感到“神煩”,近日,當碰到需要為自己投票時,他在微博中寫道:“猶豫要不要發群裡給大家,還是發吧,臉皮呢,蹭一蹭就厚了。”
值得一提的是,春信這條微博的評論中,有兩條來自微信刷票團隊。
據媒體報道,目前微信投票大多限定同一個微信號的投票次數,限制投票IP地址,這些門檻帶火了“微信人工刷票”業務——每票標價0.15元到0.3元,代理人在網上攬客接單,后台派單,交給“投手”投票,最后利潤分成,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已然產生,更有代理人夸口:手下有“投手”5萬人,1小時漲2萬票數不成問題。
而就在發起投票的第二天,武漢中學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發布《關於武漢中學2016課本劇大賽線上投票的說明》,該說明顯示,微信投票只是節目綜合評價活動的一部分,與班級課本劇表演名次、海報設計名次無關,嚴禁出現刷票等不誠信行為。
原本於12月9日0點截止的投票,在該說明發布后顯示:投票已過期。(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