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美國電影十佳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發

懶得找片單的觀眾省心了,美國新近評出了年度電影十佳:一是美國電影學會評出的十佳,分別為《降臨》《沉默》《月光男孩》《愛樂之城》《海邊的曼徹斯特》《薩利機長》《血戰鋼鋸嶺》《瘋狂動物城》《赴湯蹈火》《藩籬》﹔另一個十佳是《時代》雜志評出的,分別是《月光男孩》《帕特森》《愛戀》《她》《沉默》《海邊的曼徹斯特》《校塔槍擊案》《愛樂之城》《各有少年時》《鯊灘》。
在十佳評選上,這兩個獎項分歧還是蠻大的,隻有四部電影同時上榜,可惜的是,因為沒有引進,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無緣看到。在這兩個十佳獎項中,中國觀眾熟悉的隻有三部,《薩利機長》《血戰鋼鋸嶺》和《瘋狂動物城》,其中《瘋狂動物城》在中國瘋狂掠走票房超過1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現象級作品。
從兩個十佳傳遞出的信息看,美國電影學會的十佳片單尚且能看出一些商業氣息,而《時代》的十佳干脆將《血戰鋼鋸嶺》《薩利機長》屏蔽在外,大有走特立獨行的文藝路線之勢。純商業電影在美國仍然是消費主流,但在美國的電影評價體系中,一場驅逐內容蒼白的商業片的潮流已經形成,在商業電影霸佔全球市場的狀況下,美國電影業包括美國觀眾,已經在重新找回電影魅力的道路上發力狂奔。
《時代》雜志評選出的十差電影有力地佐証了這一點,2016年的十差電影,看上去每一部都鼎鼎有名:《X戰警:天啟》《王牌賤諜:格林斯比》《下流祖父》《超級名模2》《驚天魔盜團2》《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咖啡公社》《母親節》《自殺小隊》《獨立日2:卷土重來》。十佳電影中國觀眾隻看了三部,十差電影我們卻看了六部之多。
進口機制的打開,使得中國觀眾已經可以同步甚至超前欣賞到美國電影,但受客觀條件限制,還有大量優質片源沒法在中國院線與觀眾見面。但經受了這幾年美國大片的狂轟濫炸,以及國內觀眾電影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實際上中國觀眾也悄無聲息地與美國觀眾一樣,站在了同一個審美水准線上。在美國人評選好電影把商業片拒之門外的時候,中國的電影評選以及口碑走向,也正在越來越傾向於好看的文藝片。
今年美國電影十佳給中國電影帶來的啟發是很明顯的,一是在世界范圍內,電影創作正在走出商業怪圈,走向回歸電影本質之美的道路上﹔二是不分國界的觀眾,已經對模式化、視覺化、技術化的電影失去了興趣,人們開始重新追求電影的故事之美、價值之美﹔三是小眾電影、文藝電影的好時代即將到來,電影觀眾群的分化也會加快,引起全民轟動的電影在數量上將會減少,而突出精神氣質和文化力量的電影,將會成為觀眾的口碑之選。
國內的電影公司如果有遠見,就應該把已經規劃好的片單修改一下了,刪除一些爛IP,再刪除一些沒特色沒個性的商業制作,讓未來的產品規劃看上去更文藝一點、更有品質一點,強化電影的魅力,把更多人吸引到電影院、留在電影院,否則,活躍的網絡視頻內容,真有可能讓觀影人數走下坡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