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之父凱文凱利:人工智能和人類不會互相消滅

12月9日下午,在由封面傳媒主辦的“遇見未來,與凱文·凱利巔峰對話”活動現場,“世界互聯網之父”、“科技商業預言家”、《連線》(Wired)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空降成都,開啟了一場關於未來的思想盛宴。
一個小時的演講中,凱文·凱利詳細地分享了他對未來科技的預言,並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追蹤等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細致的解讀。同時,這位科技預言家還寄語封面傳媒:成為引領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媒體。
一種必然
在下一個25年或30年,“還會有很多讓人震驚的人工智能出現”
凱文·凱利說,盡管預測未來非常困難,但通過了解技術和科技的特性,可以預測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比如手機,我們可以預測到智能手機的出現,但不可能預測到會有蘋果手機。”因此,人們隻能預測技術發展的方向,而無法預測出具體的公司和產品。
在凱文·凱利看來,未來25年中,最重要的技術是讓“我們的事情更智能化”。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機器人會成為智能化的基礎。“它不是在未來5年內發生,而是在25年內發生,這是可以預測到的。”為了適應技術發展的趨勢,“我們的文化、商業、職業等,總體方向也是與此一致的”。
“飛機飛行中,飛行員隻操作了8分鐘,剩下的時間全都是人工智能來完成﹔我們的車上也有智能剎車裝置。”凱文·凱利說,這些技術在不斷發展成型,而在五年前,根本無法想象。凱文·凱利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可以讓人類更聰明,“人工智能也可以比人類聰明”。
凱文·凱利用一張圖來解釋說,人類的大腦並不像地球一樣處於一個中心,而是處於邊緣。“我們實際上在智能方面是被邊緣化的,人類的思維並不佔優勢。”因此,凱文·凱利預測,在下一個25年或30年,“還會有很多讓人震驚的人工智能出現”。
一種理性
人類不用為可能被機器人取代而擔心,“因為機器人還會為人類創造更多工作”
凱文·凱利在演講中,細數前幾次工業革命給人類文化帶來的巨大改變。“大家現在都可以用手機、電腦,還可以給手機、電腦買人工智能的產品,用完后還可以賣掉。”凱文·凱利說,機器人可以幫人們完成不同的任務,機器人可以變得非常智能。實際上,機器換人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領域的一大趨勢。
但凱文·凱利說,人類不用為可能被機器人取代而擔心,“因為機器人還會為人類創造更多工作”。“它不僅僅是代替了一些職位,還可以增加一些職位,因為機器人可以受人類控制。”凱文·凱利說,機器替代的都是對效率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但現在很多人都在從事著科技創造的新職位。
“很多醫生會說人工智能的診斷效果很好,但實際上,最好的診斷師不是人類,也不是機器人,而是人工智能和人的高度結合。”凱文·凱利因此認為,人工智能和人類不會互相消滅,而是互相融合。“未來我們的同事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和人類的綜合體,我們工資水平的衡量標准也是與人工智能合作的情況。”
而人類與人工智能結合的另一產物就是VR(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是你走進到一個虛擬的環境當中,其實相當於你的電腦環繞著你。”凱文·凱利說,VR將會展示一個非常寬廣的平台,VR的生態也會越來越發達。
一個趨勢
未來,另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追蹤不斷發展的信息流,“所有可被追蹤的事物一定會被追蹤”
凱文·凱利分享的另一個重要未來趨勢是跟蹤。所謂跟蹤,就是追蹤不斷發展的信息流,“所有可被追蹤的事物一定會被追蹤”。“比如數據和其他行為,都是我們要追蹤的目標,30年后,我們將有更多要追蹤的事物。”凱文·凱利說。
“通過虛擬現實,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進行追蹤,你身體的每一個動作、表情、情感,都可以被捕捉,使其成為一個虛擬的信息庫,通過這樣的信息庫可以了解到你的體驗、興趣,所有的這些信息都能夠被捕捉到,這些公司可以更好地預測目標消費者。”凱文·凱利舉例說。
在凱文·凱利看來,跟蹤應該滿足非常個人化的服務。“一方面它可以是很大型的,比如政府監控到每個人在什麼地方,街上人口的流動。”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企業對用戶進行追蹤,可以是個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或者是對家人進行追蹤。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擁有最大的數據,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機遇,對商業來說,能夠有更好的信息、收集和存儲的發展。”凱文·凱利說,而自我追蹤則是讓人類通過技術了解自身,“了解一個量化的自我”。
一場變革
現在我們還處在開始的開始,僅僅是變革的第一天。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尚未問世……
凱文·凱利在演講中提到,100年前,蒸汽機和電力的使用,使得人力得到解放。而當人工的能力與機器結合,“比如在高速路上換擋,通過機器的運作,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前進力量,這就是人造的能量”。而在今后的25年或30年中,“這種人造的能量會被人工智能代替”。
“比如現在用的是電動泵,以后可以用人工智能進行升級,動力就可以提升100萬倍。再比如,一輛250馬力的汽車,把人工智能注入進去,就加入了250個大腦,它從人工的力量變成了人工智能。”凱文·凱利舉例說。
凱文·凱利預測,在下一個25年或30年,“還會有很多令人震驚的思維方式和人工智能出現”。“現在的商業、科學都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當前人類的智力還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就需要建立另一種思維和智能一起解決這些問題。”
“驅動社會財富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到下一個世紀,思維方式將會產生很大區別。”凱文·凱利說。不過,到目前為止,“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虛擬現實,現在我們還處在開始的開始,僅僅是變革的第一天。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尚未問世,最偉大的、人們都在談的、人們都想要的,都還沒有出現。”
遇見未來
“人類的情感,未來可以進行編程”
凱文·凱利18條預言
在成都活動現場,凱文·凱利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VR以及追蹤等未來科技的預測。以下是凱文·凱利精彩觀點集錦:
1.通過技術,我們能夠預見趨勢和方向,比如能預見智能手機的出現,但細節和產品無法預測,所以沒人預測到蘋果手機的出現。
2.人工智能、機器人會在25年內成為基礎的東西,我們的文化、商業、職業等的總方向與此保持一致。
3.人在問問題上可能強過人工智能,但在回答問題上就不如人工智能了。
4.科技把你的工作偷走了?人工智能確實會替代人類的一些職位,但是會創造更多新的職位。
5.未來,我們的同事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和人類的綜合體,我們工資水平的衡量標准也是與人工智能合作的情況。
6.機器人不能拿來做創新,因為創新從根本上來講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過程,其需要人類來試錯。
7.智能手機將在VR上迎來下一個寬廣的平台。
8.體驗會成為一種新的貨幣,體驗型的互聯網擁有很好的前景。
9.30年后,我們將有更多要追蹤的事物,通過虛擬現實,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進行追蹤,並更好地預測目標消費者。
10.不過這種追蹤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體驗不好的話。
11.百分之百的透明性和百分之百的隱私性之間會有矛盾,理想狀態下,我們要做的追蹤是要讓人有特性、有隱私,更加平衡的雙向監督。
12.我們依然需要主動去保護用戶的隱私跟信息。
13.人類的情感未來可以進行編程。
14.未來視頻會越來越多,但視頻還不能被准確地搜索,這是未來幾年要解決的問題。
15.媒體要做大的轉變,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視頻。
16.我們的進步是實實在在在發生的,我相信這種趨勢的發展。
17.我犯的錯比對的多,你盡力去嘗試了就會學到新的東西。
18.現在處於一個開始的階段,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尚未問世,最偉大的、人們都在談的、會為人們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產品,都還沒出現。
人物小傳
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
作為“世界互聯網之父”、“科技商業預言家”、《連線》(Wired)雜志創始主編的凱文·凱利,在中國以及全世界擁有極高的聲譽。
生於1952年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中國互聯網圈的人更喜歡用昵稱KK稱呼他),在創辦《連線》之前,是《全球概覽》雜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喬布斯最喜歡的雜志)的編輯和出版人。1984年,KK發起了第一屆黑客大會(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還出現在《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時代》《科學》等重量級媒體和雜志上。
凱文·凱利被看作是“網絡文化”(Cyber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也有人稱之為“游俠”(maverick)。
在其著名的三部曲著作——《失控》《科技想要什麼》及《必然》中,KK都對未來進行了精准的預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