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價值初探
摘要: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作為我國亟待保護的文化鏈條之一,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現狀的分析,探索其文化視角下的基本屬性與文化價值。
關鍵詞:少數民族電視劇﹔歷史題材﹔文化價值
我國電視劇自1958年發展至今,呈現出百花齊放、綺麗奪目的發展風貌,卻鮮有反映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的劇目,中國的第一部少數民族電視劇《小活佛》誕生於“文革”之后的1977年。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電視劇產量逐年攀升,加快了電視劇題材的創新步伐,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才逐步走進電視熒屏。二十世紀最后的十年裡,電視劇走向了多元化的鼎盛時期,一方面電視劇生產視野不斷拓寬,另一方面又受到技術的嚴重限制,這讓許多電視劇創作者選擇在題材上下功夫,於是本世紀初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得到突破發展。許多電視劇創作者開始跳出傳統的“漢族視角”,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貢獻出屬於電視藝術領域的創新力量。這一時期少數民族題材作品有《拉薩往事》《一路格桑花》《康定情歌》《茶馬古道》《巧妹子》等。
一、何為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
探究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價值,首先要理清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概念。然而,目前並未有學者對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作出過准確界定。筆者認為,所謂少數民族電視劇就是故事、情節根植於少數民族文化生活,反映少數民族人民心理狀態和民族精神,用民族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創作和藝術加工呈現在電視上的電視劇作品。按題材大致可分為歷史題材少數民族電視劇、革命題材少數民族電視劇、改革題材少數民族電視劇、軍事題材少數民族電視劇、平民生活少數民族電視劇等。少數民族電視劇故事內容的取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歷史題材為主,另一類則是現代少數民族人民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其中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居多,在少數民族電視劇產量中佔有較大比重。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視劇多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創作者樂於去尋找根植於民族文化深處的動人故事。如2014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開年大戲《舞樂傳奇》,該劇情節敘述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是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典范,引發了收視熱潮。此外,反映我國少數民族古代文化生活的劇目還有很多,如《塵埃落定》《東歸英雄傳》《木府風雲》等。
二、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屬性與文化價值
就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而言,很多歷史題材內容考究,電視劇文本創作中嚴格遵循史實和時空順序,文本形態和傳播方式都具有系統性和權威性的特點。因此,這本身就讓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主流意識得以強化,歷史題材內容代表著特定歷史時空背景下的“時代最強音”。
隨著電視藝術的不斷發展和電視劇制作技藝水平的攀升,我國電視觀眾的審美意識和觀賞心理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既是創作者培養了觀賞者的審美情趣,又是觀賞者不斷改變的審美情趣造就了創作者的電視產品品格。在大眾文化形態的格局中,少數民族電視劇向觀眾和社會所傳達的少數民族文化將會推廣得更為順暢,在這個推廣的過程中也會放大交流性和互補性作用。
與此同時,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也是一代知識分子階層的文化產物。在少數民族電視劇的創作領域就有一些穩扎歷史根基、發覺時代特質的電視藝術創作者在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他們一方面要熟悉歷史文化內涵,一方面又要保持與觀眾的交流和互補性,另一方面還要從題材本身的時空環境出發強調傳統和自由主義精神。因此,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是兼備主流文化、大眾文化及精英特質的多文化屬性藝術產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理應得到業界的重視和發展助力。
(一)文化價值之一:打造藝術精品
審美價值是電視作為藝術門類的題中之義,認識美、審視美和享受美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之一。電視劇是藝術創作的產物,打造獨具特色、藝術風格突出的電視藝術產品無疑是在創造精品。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在審美形態上要比其他電視劇復雜得多,無論是節奏形態還是時間塑形或表現形態都獨具一格。藝術通常來源於自然,自然風貌是最好的藝術資源,它不僅塑造了天然的藝術場景,還是民族英雄的成長搖籃。隨著生態系統的自然變遷,環境、動物和人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與其生存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該民族的生活方式、性格也都根植於自然。
(二)文化價值之二:挽救民族文化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一、融合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和諧共處,自然資源共享,文化生活共通。少數民族電視劇是汲取於民族性格和娛樂生活的藝術產物,這些民族的自有文化是中華兒女世世代代傳承彌新的藝術瑰寶。電視劇作為大眾傳播的重要傳播載體,有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隨著黨和政府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扶持政策的加寬,越來越多的漢民族人民希望通過更多的大眾傳播手段去了解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和歷史文化。同時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也希望通過上述手段開闊視野,讓本民族得到全社會乃至國家的關注。
(三)文化價值之三:記錄人類進程
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時光中,人類習俗、文化歷史經歷了巨大的演化和改變。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是解開人類古老文明演化發展的直通路徑,也擔當起了地域文化傳播中的搬運工。在這類電視劇中,人們可以透過熒屏觀察和了解到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宗教、習俗、語言、藝術甚至是經濟和哲學,因此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領域裡有著非同凡響的社會意義,進而揭示出人類文化的本質和演變規律。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影視藝術進入了空前美好的發展階段,少數民族題材影視作品應當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開拓新方向、開展新課題。歷史題材始終是不可忽視的電視劇題材,尋找有意義和傳播價值高的創作角度對少數民族電視劇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前景與挑戰
盡管我國大力提倡和鼓勵少數民族電視劇的生產創作,少數民族電視劇的發展仍然跌跌撞撞。一方面,有意發揚傳統文化、具有歷史前瞻視野、充分尊重民族歷史史實的電視劇創作者嚴重缺乏,造成了今天資源浪費、題材荒廢和低質量作品同質化嚴重的生產現狀﹔另一方面,鼓勵少數民族題材電視藝術的發展還缺乏實質性的政策,獎評活動尚待建立健全。2005年3月25日,黨和國家唯一一個鼓勵、嘉獎少數民族文化影視藝術工作者的政府獎項“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電視藝術駿馬獎”被責令取消,不難想到這與近年來少數民族電視劇創作數量持平、精品少之又少、濫用民族素材等現象息息相關。在2009年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電視劇創作研討會上,曾經有學者指出少數民族題材影視市場萎縮的現狀,倡導少數民族影視生產要以“保持傳統、進行創新”為發展目標。不僅如此,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作品要面對進口電視劇對國產片市場的沖擊,更要做好不被國產庸俗化、同質化電視劇擠得頭破血流的准備。
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是中國電視劇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漸形成了重要的意識形態功能,對中國主流文化的實現有融合作用。面對大環境的困境與危機,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應當規避追潮流、同質化、題材混亂的文化壁壘,對題材和故事內容嚴格把關,對創作流程加強審查,對電視作品提高質量,以此來挽救民族文化的流失並完成對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精品化進程。
近兩年,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產量稍有提升,有破中國2億收視率的《木府風雲》,有場面華麗、陣容強大的《舞樂傳奇》,更有恢弘壯闊令人震撼的《嘎達梅林》,讓人們感受到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廣泛傳播不再是心中願景。我們堅信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有跡可循,華夏文明千百年來的民族史詩有情可傳。
參考文獻:
1.鄧齊平.20世紀中國史劇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7-30.
2.曾慶瑞.中國電視劇藝術學學科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53.
3.宋鐵發.少數民族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藝術探索——談電視劇《草原春來早》創作有感[J].藝術評論,2012(05).
4.盧蓉.電視藝術時空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5.李二仕.地域文化與民族電影[J].電影藝術,2005(01).
6.饒曙光.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概念·策略·戰略[J].當代文壇,2011(02).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