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鋼鋸嶺"背后的中國資本 投資好萊塢捷徑還是陷阱

2016年12月16日08:0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投資好萊塢,捷徑還是陷阱?

  中國資本“掌舵”好萊塢?業內人士認為沒那麼樂觀。

  梅爾·吉布森的新片《血戰鋼鋸嶺》叫好又叫座,也扭轉了戰爭片在內地的頹勢。細心的觀眾還會發現,該片片頭有多家中國公司的名字。如果把參與投資這部影片的中國公司全算進來,數量多達六家。說是中國公司催生了這部影片,也不為過。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好萊塢大片的背后,其實大多都能見到中國資本的身影。

  新風向

  好萊塢大片均有中國資本

  “隻要能拍成電影,讓我去中國融資都可以。”在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一位制片人為替戰士們籌資拍影片說出的這句賭氣話,引得觀眾大笑之余,也道出了一個現象:早就有中國資本主動往好萊塢送錢了。

  梅爾·吉布森因言論得罪了好萊塢,在美國融資困難,正是中國公司的助力,才讓他得以順利回歸。《血戰鋼鋸嶺》的近10家出品方裡,就有上海熙頤文化、北京聚合影聯、鳳凰傳奇影業等中國公司。熙頤文化負責人韓薇透露,她在看過劇本后果斷決定加入,通過投資參與還未拍攝完成的影片成為股權投資人。“如果單想拿到發行權,完全可以在影片后期買斷。我們想讓這部電影早點投拍,就提前參與了。”

  中國資本投資好萊塢影片,已形成一股風氣。博納總裁於冬透露,華納、派拉蒙、福斯等好萊塢六大電影業巨頭未來5年的片單,背后大多有中國公司投資。比如,在環球影業未來的50多部影片裡,中國公司“完美世界”將以出品方的名義悉數參與投資。

  除了參投好萊塢老牌公司,中國資本更青睞那些“新兵”。坐落在好萊塢的STX只是一家成立一年多的新制片公司,卻不僅與內地影視大鱷華誼兄弟屢有合作,與互聯網巨頭騰訊也有資金往來。成立於2014年的制作公司Studio8同樣接受了來自中國復星集團的數億美元投資,雙方合作的首部影片便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在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看來,“由於好萊塢相對成熟的體制,有時候投外國片的風險並不比國產片高,而收益又不一定比后者小,中國資本如今更傾向到好萊塢謀求賺錢捷徑。”

  新風險

  “送財童子”會遇到很多“坑”

  對征戰好萊塢的中國資本而言,卻並非前程似錦。中國影協秘書長饒曙光說,好萊塢絕不是坐等中國資本前往拯救,在此之前,德國、印度、日本等國的資本都進入過好萊塢,但效果並不理想。“好萊塢有它的規則,而且早已形成相對固化的利益機構,不是輕易能被打破的。”他舉例,國內真正懂得好萊塢運作奧妙的人太少,包括它的財務預算,很多人都沒鬧明白。“它是一個特殊利益的集合體,要熟悉它,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否則,恐怕是一廂情願。”

  作為《血戰鋼鋸嶺》的內地協助推廣方和宣傳方,影聯傳媒總經理講武生也透露,想要進入好萊塢A類影片很難,能參與的往往隻有B類、C類片。即便有幸參與優質影片,中方也往往會被對方使出高溢價“套牢”,“比如原本影片成本隻有5千萬美元,你想進去就得接受1億美元的標價。”雙方文化差異,也導致中方隻能充當投資的角色,難以參與核心流程,后期制作就更不消說了。“大家本來都是投資人,由於你的專業度不夠,可能就被剝奪了審片的權利。”

  “學費是一定要交的。”上海影協副主席石川透露,美國那邊的合同文本往往都有三四十頁,是國內的10倍以上,不少內地影業公司連搞合同翻譯的人手都不夠。“要找好萊塢專門的娛樂業律師打理商務談判,靠自身人員根本應付不過來。”

  在石川看來,中國公司“要認同別人的規則,不要以為自己出了錢,就得一切聽你的。先謙虛一點當學生。”電影市場分析專家彭侃認為,目前還只是“共舞”的初級階段,中方遭遇陷阱,甚至暫時當“送財童子”,都屬於正常,隻有通過經驗累積,才能找到雙方都感覺舒服的合作方式。

  新風范

  資本出海能提升行業水准

  “於好萊塢而言,中國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投資方,資金的來源。”好萊塢科幻大片《太空旅客》總制片人Stephen Hamel毫不諱言,他只是把中國公司在好萊塢的角色定位為投資客,而非電影產業的合作者。

  彭侃坦言,中美雙方最難的不是資本層面的合作,而是文化層面的融合,“比如中國資本投資好萊塢公司,想要制作反映中國文化的電影,面臨的挑戰更大。”“你把片子送過去,人家壓根兒不帶你玩兒。”石川感言,雙方的文化差異,也讓好萊塢對中國題材大多不感興趣。

  國內資本成規模走出去,勢必也影響投給國產片的資金份額,因為總盤子就那麼大。“今后還是要在參投好萊塢影片與中美合拍片之間尋找平衡,不能一味把自己的錢投到外國片裡。”蔣勇說,因為最終能証明本國電影實力的,還是要利用好萊塢的資源來拍中國題材或者做合拍片。

  從長遠來看,饒曙光卻持樂觀態度。“中國電影市場今年放緩了步伐,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好內容,包括全產業鏈的經營人才也嚴重不足。”他認為,今后隨著中國資本與好萊塢的合作漸漸步入規范期,“無論是內容生產、技術引進,還是人才培養,都會有質的提升。那時候再來看,才會意識到資本出海最終還是提升了行業水准。”石川也舉例,今天上映的《長城》由中美雙方共同出品,不再奉行內地的“導演中心制”,而遵守更規范的好萊塢電影工業制片體系,這對中國電影就是經驗借鑒。(陳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