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12期

從李雙雙形象塑造看建國初期電影的現代性元素

郭麗靜
2016年12月20日13:10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現代性”是18世紀西方社會啟蒙運動的產物。中國文化中“現代性”的起點則是晚清時期。至建國初期,革命話語取代了現代性話語,許多革命電影中依然隱含著現代性的元素,這種現代性元素既是對晚清至五四以來“新民”思想、“個性解放”等現代性追求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又有著自身鮮明的特色,包含著對五四現代性的否定和超越。本文通過對農村電影《李雙雙》中李雙雙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來探究建國初期電影中的現代性元素。

關鍵詞:現代性﹔新民思想﹔個性解放﹔階級性﹔斗爭性

“現代性”是18世紀西方社會啟蒙運動的產物。中國文化中“現代性”的起點則是晚清時期。蔡翔在他的《革命/敘述》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傳統中國、現代中國和革命中國。並進一步定義:傳統中國所指的是古代帝國以及在這一帝國內部所生長出來的各種想象的方式和形態。所謂現代中國則主要指晚清以后,中國在被動地進入現代化進程中的時候,對西方經典現代性的追逐、模仿和想象。革命中國指的是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所展開的整個20世紀的共產主義的理論思考、社會革命和文化實踐。這裡指明了中國的現代性起源於對西方經典現代性的模仿和想象,它開始於晚清,到五四時期隨著西方各時期文學作品的譯介,特別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引入,中國民眾有了簡單的“現代性”理念。當我們對建國初期的電影進行分析時,不難發現,這些電影在當時民族和革命敘事的背后,隱含著揮之不去的西方現代性意味,現代性的因素滲透於電影的整體建構與人物塑造。盡管這一時期農業電影主要是講述農村故事,樹立建國后農村的新事物新現象,它依托在對民間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的吸納與利用之上,對民間傳統故事和民間文學的敘事方式進行了借用和改造,但這並不意味著新中國文藝在對現代性民族國家進行想象性構建時,放棄了對西方現代性反思的因素。

上映於1962年的電影《李雙雙》,是這一時期農村電影中的優秀作品。它講述了公社社員李雙雙為了集體利益不斷與丈夫喜旺及鄉鄰發生矛盾,並最終和好的故事。電影中樹立了一個火辣爽直、大公無私婦女形象。在這一人物形象上,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現代性因素,它一方面繼承於五四新文化的個性解放、新民思想。另一方面,它要求階級的解放,建構了底層民眾的階級主體性,具有“革命現代性”。

一、個性解放的潛在延續

《李雙雙》雖是以“大躍進”為背景,但電影的著眼點並不僅僅是圍繞歌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一主題,更大程度上是立足於人、從“人”出發,著力創造社會主義農村新人形象,展現以李雙雙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農村婦女的新面貌。電影成功塑造了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特征的人物。

首先,電影開場展現了李雙雙經過了一天的勞動之后,愉悅地給喜旺洗衣服的畫面,顯示了她勤勞樂觀、熱愛勞動的基本性格。在面對孫有媳婦偷拿公社的木頭,以及大鳳摘棉花不干淨的問題時,她絲毫不顧及情面,勇敢地反抗這些侵害集體利益的行為,為了公社的利益她去公社告了隊長和自己的丈夫,顯示了她大公無私的一面。但與此同時她在與孫有媳婦發生矛盾,當眾吵架之后,卻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再次與孫有的女兒見面時,心中毫無芥蒂並主動關心孫有女兒的婚事。在因指出大鳳棉花摘得不干淨而爭吵之后,又頂著烈日幫大鳳把棉花摘淨。當喜旺賭氣和金樵一起離開之后,雙雙又主動來到與她同病相憐的大鳳家,安慰她並幫助她做農活,這些又顯示了她善良大度的性格。在與喜旺的爭執中,雙雙並不是一味鐵面無私的教育,在她把喜旺打倒在地時,忍不住破涕為笑,展現了青年女性的天真可愛。在喜旺以離家出走相逼時,雙雙先是哀求,后又一氣之下把他趕出家門,自己委屈地痛哭。在喜旺回來之后,雙雙主動領著女兒將喜旺接回家,展現了她對喜旺的愛和作為妻子的溫柔。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雙雙有著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順從守德的形象,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強烈的自我價值實現追求。而追求個性解放,塑造豐滿鮮明的人物形象正是五四文學的特色。喜旺面對記工分的任務推三阻四,但李雙雙卻幫他爭取,並主動承擔婦女隊長的職務。在集體生活中通過勞動展現自身價值,這與五四時期倡導的個性解放不無關系。

二、新民思想的變形再現

我們在雙雙身上,不時能夠看到五四時期新女性的風採。同時,李雙雙的形象又深受五四時期新民思想的影響。五四時期是“現代性”思維的萌芽時期,這種“新民”是和一種新的時間和歷史的演進意識密切相關的。在這種思維中,“今”和“古”、“新”與“舊”被看作對立的價值標准。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以“新”為名的名詞:新文化、新文學、新民、新青年。“新”成為現代性的集中表現。其中“新民”思想是中國現代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新民”思想也是中國近代文化啟蒙的主要任務和重要內容。人們從不同方面對“現代國民”應該具有的精神內核進行了探索分析。新民思想的源頭要追溯到梁啟超對國民性的反思。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曾痛心地指出:“吾國之大患,由國家視其民為奴隸,積之既久,民之自視,亦如奴隸焉。”他認為國民的奴隸性才是當時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無獨有偶,以魯迅為代表的各界人士對“國民性”問題的關注、對國民建設的探索是五四文化的重要內容。留學日本的魯迅,棄醫從文的目的也是要“改變國民的精神”。

李雙雙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正是對五四新民思想的一種繼承,不過此時要構建的是符合當時歷史政治要求的社會主義新人。毛澤東曾經指出:“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根據蘇聯的經驗,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細心的工作,才能做到農業合作化。沒有農業合作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在當時的背景下,人民公社是主要的社會組織形式,追求單一公有制是其典型特征。公社大多實行的是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統一生產,集中勞動,統一核算,統一分配。這種生產、分配體制迫切需要文化和道德支持,而電影又是最具群眾滲透力的文化形式,因此迫切需要在電影中塑造一個熱愛勞動、大公無私、具有國家主人公意識與自豪感的楷模形象,以此定義社會主義新人的屬性,影響感化廣大人民群眾。而李雙雙的形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李雙雙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主要從李雙雙和喜旺這對夫妻的矛盾中展開。雙雙代表著現代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而喜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了“熟人社會”的概念。他認為:中國歷來是一個“人情社會”,注重“禮尚往來”,有時甚至是禮大於法。這是鄉村互助風俗對村民的道德規訓。它弱化“法制”的功能,以“關系”代替“契約”,“熟人”的“情感”代替了法律的威嚴,使得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天平在“人情”中發生傾斜。喜旺正是這種“熟人社會”價值觀念的守護者。在喜旺的觀念中,維持與村民的和睦關系是最重要的,讓他最引以為豪的是他家人老幾輩沒有和其他村民發生過沖突。在電影中,這對夫妻不斷受到“維護人情關系還是堅持原則”的考驗,面對考驗不同的態度與選擇是李雙雙與喜旺的矛盾的核心。這種矛盾表面上是夫妻矛盾,公私之爭,實際上,正是對熟人社會和契約社會不同價值觀念的爭論,也是對人情私交與原則制度的爭論。而民主契約精神正是現代性的一個鮮明特色,李雙雙遇到矛盾考驗時,對原則義無反顧的堅持正體現了她內心契約精神的覺醒。由此可以看出,李雙雙的形象正是五四“新民”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革命現代性的批判革新

以上論述了電影《李雙雙》在個性解放思想和新民思想兩方面對五四現代性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新中國時期的“現代性”並不等同於五四時期的現代性,其文化心理有著鮮明的自身特色。它的現代性特色在於其對現代民族國家的想象和實踐,而非單純的個體解放、民主自由、文學審美那麼簡單。正如汪暉在所說的那樣,這一時期的現代性又帶有鮮明的反現代的性質。它是一種“反現代的現代性”。

這一點首先表現在新中國的現代性是帶有鮮明階級色彩的。它力圖實現的不是人的解放而是階級的解放。它顛覆了傳統的階級秩序,處於底層的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底層人物成為電影的主角,在農村勞動中發生的矛盾和沖突事件成為電影的主要情節。更為重要的是,在李雙雙身上可以看到鮮明的階級主體性。電影一開始,當李雙雙為了集體的木頭與孫有媳婦發生矛盾時,喜旺問她:“你憑什麼管人家?”李雙雙正義凜然地說:“我是公社社員。”這是李雙雙階級主體意識的顯現,她以公社集體的一部分而不是以單個個人來定位自己。這一主體定位在她處理矛盾與沖突時相對於她其它的角色定位(喜旺的妻子、大鳳的鄰居等)處於優勢地位。她堅持和男勞力一起修水渠,其目的不是得到工分,而是因為水渠修好以后,村裡的旱地可以變成水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她寧願將女兒給別人照看,顧不上為喜旺做飯。她關心集體的利益,當集體中發生記工分不清影響生產的問題時,她自發地貼出了大字報。當她與喜旺發生矛盾時,喜旺的做法是以出走相逼,然后又要求約法三章,這些方式都是在家庭內部解決夫妻矛盾。而面對矛盾,李雙雙則要求與喜旺一起去找支書評理,或者去公社舉報,把自己當作集體的一部分,要求按集體的公共意見處理矛盾。同時,這部電影的在場景選擇上,也將傳統的夫妻鄰裡關系轉化為階級同胞關系。電影第一幕,是一個勞動結束的場面。李雙雙在河邊洗衣服,喜旺與其他男性從橋上走過,將自己的衣服扔給李雙雙,李雙雙笑著接過來幫他洗衣服。不同於一般電影中通過二人的親密交談,或者共處於一室之內來確定人物之間的關系,這部電影通過二人在廣闊的勞動背景下一個扔衣服的動作確定了二者的夫妻關系。兩人發生矛盾的段落也是在公共場合中。第一次喜旺對雙雙的不滿發生在修水渠的勞動場面中。雙雙和喜旺關於記工分的矛盾發生在社員大會上。這種將故事的主要沖突情節設置在公共空間的做法,也淡化了人物之間的親情關系從而強化了人物的階級性。

其次,這種現代性有著尖銳的抗爭因素,即反現代的現代性。它具有著打破現有政治階層的趨勢。在新的公社體制建立后,處於公社制度底層位置的李雙雙,不斷反抗著現有制度的不合理因素。當她發現隊長金樵記工分混亂時,就用貼大字報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見。當她得知金樵孫有做農活投機取巧時,就來到公社告狀。在影片中,這種對上層管理人員的批判是得到肯定和鼓勵的。這正是新中國文藝現代性因素的特色,它具有自我否定的活力。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李雙雙這一人物形象上看到鮮明的現代性因素。李雙雙是建國初期塑造的楷模形象,也是建國初期對人們對於社會主義國家新人的想象。在這個人物上既有五四個性解放的特點,又有社會主義國家鮮明的階級性和斗爭性。

參考文獻:

1.蔡翔.革命/敘述[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汪暉.去政治化的政治 [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3.費孝通.鄉土中國[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

4.王裔艷,徐大慰.婦女模范形象塑造與新中國早期國民建設——以電影《李雙雙》為例 [J].電影新作,2014(3).

5.李佑新.現代性問題與中國現代性的建構[J].北京大學學報,2005(2).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