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12期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視覺傳播分析

宋雨晨
2016年12月20日13:3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進入21世紀,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即時通信工具、微博等新媒體,這些新技術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途徑,也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渠道。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從新媒體時代視覺傳播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傳統文化視覺傳播的部分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傳統文化﹔視覺傳播

新媒體是針對傳統媒體所提出的新名詞,是指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優勢下,利用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傳播渠道進行信息傳播。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移動客戶端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趨勢,政府出台的“增幅帶寬,下調資費”勢必推動新媒體的大力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之魂,要想繼續發揚光大,必然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廣泛傳播,不斷傳承下去。

一、新媒體時代視覺傳播分析

在新媒體時代,視覺藝術表達形式的豐富和多元是最顯著的特征。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恰好發生在此時期,新媒體時代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視覺傳播(Visual Communication),就是通過可視化形式傳遞信息的過程,是新媒體時代的顯著標志。

(一)開放性和公開性

視覺化在審美客體上有深刻體現,視覺因素是視覺傳播的重要成分。在新媒體時代,以電子、數字為技術的發展平台是視覺化世界發展的重要依托,在此基礎上,視覺傳播具備了現代化意義的開放性和公開性特點。開放性特征讓視覺傳播能夠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進行傳播,並且不受外界干擾,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播能夠更好地實現文化價值。取代傳統印刷傳播是視覺傳播在當代的最大特點,形式多樣的視覺因素讓人們不再滿足傳統單一枯燥的傳播形式,更加生動豐富的信息傳播形式被人們所青睞,這是視覺傳播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視覺傳播能夠成為大眾娛樂方式的根本所在。相較於視覺傳播的開放性特征,公共性是區別於傳統形式傳播的重要特點。視覺傳播讓信息傳播的門檻變得更低,讓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界限變得不再明顯,普通個體能夠更加方便地參與到信息傳遞過程中。用戶通過互聯網和移動客戶端,能夠隨時了解最新信息,接受到世界各地的新聞、娛樂、經濟等各個領域的實時動態。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新媒體為“公共領域”構建了非常便捷的公共平台,讓公眾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將信息隨時隨地推送到用戶手中。

(二)立體性和豐富性

新媒體技術在逐步發展,帶動了視覺傳播形式的不斷變化,讓視覺傳播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視覺傳播逐漸拋棄了傳統的平面化、靜態化,轉而向動態交互的形式發展,從原始的報刊、圖書等單一形式逐步向視頻、動畫等多級媒體發展,視覺傳播將信息數據通過立體呈現的方式展現在用戶身邊,由單向的被動接受轉為多向的主動獲取。傳統的傳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很多信息傳播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信息傳播后也沒有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造成信息泛濫、資源浪費。隨著新媒體的強勢出現,視覺文化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其傳播內容也向交互性慢慢發展。傳統形式的靜態、單一的文本傳播已經轉變為動態、立體的多樣化形式,文化表達方式得到了實質性的突破。

(三)時代性和多樣性

現如今,手機、電腦、平板等移動設備以及其他趨向視覺化的平面媒體。比如,雜志趨向於電子動態閱讀,報紙不斷推出移動客戶端閱讀APP等,這些已經使我們離不開視覺傳播。不經意間我們已經開始接受視覺傳播成為我們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我們很難想象沒有電腦、手機、網絡后,我們的衣食住行將如何正常進行下去。視覺文化正不斷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這是新時代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模式所決定的,這是時代發展帶來的影響。視覺傳播的時代性決定了當今社會的發展背景和文化需求狀況,印刷時代的傳播媒介是報紙、雜志、圖書等視覺載體,傳統文化通過文字和圖像將信息和知識帶到我們的生活。而進入多媒體媒介時代,電影、音樂、視頻成為生動富有活力的視覺傳播載體,傳統文化借助電影、音樂重新進入我們的生活。比如傳統的戲曲文化,通過重新編排、攝錄、后期制作,形成一部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讓更多戲曲愛好者能夠隨時隨地欣賞傳統的戲曲文化。通過搜索引擎,人們隻需要輕擊鼠標,輸入搜索字符,就能夠將網絡中的各種信息收入囊中。傳統的文化傳播是以傳播者為中心向外擴散的,大眾隻能夠單一地接受傳播信息,新媒體傳播則徹底改變了這種形式,形成了多點對多點的互動模式,用戶個體可以通過自行創作將更多精彩的文化表達與公眾分享,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既有文字表達,又有互動創作,是當今時代最火爆的信息獲取渠道之一。

二、加強傳統文化視覺傳播的對策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悠久精髓正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消失,傳統文化中所傳承的民族精神也經受著社會變遷的巨大考驗,社會發展進入消費階段,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不斷鼓吹視覺傳播的趨勢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民族美德正不斷被邊緣化,經濟利益不斷侵蝕著人們的理性。復興傳統文化已經不能再拖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是對社會文化的一種正確引導。

(一)結合地域特色打造新型傳播模式

作為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如何將地域特色同媒體平台有機結合是重要難點。比如北京的大觀園旅游文化如此盛行,正是由於其將自身的旅游特色與名著《紅樓夢》有機結合,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廣泛傳播,形成了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既打造了優秀的旅游景點,又傳承推廣了優秀的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經過新媒體的全新包裝,融入地域特色,借助網絡平台的傳播優勢,能夠產生持續的社會影響。在新媒體傳播的各個過程融入傳統文化,其視覺思維和表達過程就能包涵文化特征,向人們傳達文化的內涵。

(二)創新傳播思維佔領新媒體傳播空間

如何將傳統媒體進行再次轉型,讓其在新媒體空間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是當前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向。傳統文化《圖蘭朵》的舞台劇演繹中,張藝謀導演通過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技術的完美融合,將傳統文化的元素(比如山川、河流、樹木等)作為道具組合到場景中,呈現出無限的可能,成為傳統文化向新媒體空間發展的成功代表。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已經借助現代技術逐步趨向大眾化,我們生活中所常用的搜索引擎、手機、電腦等,都包含了新媒體技術所整合的媒體環境,傳統文化借助新媒體話語表達,不斷影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進一步宣揚傳統文化,構建大眾傳統文化思維的新格局。

(三)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推動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無國界,但是有地域之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但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以前的歷史形態中,文化差異一旦存在,就會造成顯著的社會差異,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的存在讓世界變成地球村,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能夠跨越國界,影響更多的人們。比如,鳳凰傳奇的歌曲《最炫民族風》,通過融入電音元素,將民歌在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展現給了全國各地人民,繼而借助新媒體平台風靡全球,紅遍世界。借助新媒體技術,將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成為了可能,事實上,這樣的世界傳播促進了許多不同文化的重組和優化,實質上是將不同文化中合理的成分重新組合,形成一種既包含原文化的精髓又獨具特色的新型文化。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借鑒外來文化,重新構建傳統文化的精髓並發揚光大,是傳統文化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傳播的重要趨勢。

三、結語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不斷進步,人們通過不斷學習,創造新事物,與社會共同進步。媒體也同人類發展進程一樣,通過不斷進步優化,將傳統落后的傳播形式改良。在21世紀,借助於互聯網平台和信息技術,新媒體得到快速發展和傳播。新媒體高效、快速、安全的傳播特征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今社會節奏快、信息需求量大,新媒體的出現恰好滿足了當代社會公眾的需求。在媒體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們在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同時,也不能完全舍棄傳統媒體。傳統文化代表我們民族的傳承和榮譽,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要抓住發展機遇,迅速轉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和變革,緊跟新媒體的發展腳步,以新媒體為傳播載體,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張成良.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視覺傳播研究[J].現代視聽,2015(02):29-33.

2.朱珊珊,董從斌.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新形態研究[J].視聽,2015(11):161-162.

3.米瑪.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傳播初探[J].西藏藝術研究,2014(01):73-7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