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6年11月下

對雞年春晚的期待

王建珂
2016年12月20日15:14 | 來源:青年記者
小字號

明年是雞年,央視雞年春晚動手早,據報道已經進行過彩排,為開門辦春晚、尋找合適演員的電視節目《我要上春晚》也提前播出。新一屆春晚會不會有進一步改進,更能抓住觀眾,值得期待。

從1983年開始舉辦的央視春節晚會,被看作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不可或缺的項目,就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當春晚開播,大部分觀眾都饒有興趣地從頭看到尾。可是,毋庸諱言,這些年人們對春晚的關注明顯淡化了。以我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來說,第三代(大學生)根本不再坐在電視機前,而是去專心玩電腦或者手機了﹔第二代雖然仍然坐在我們身旁,但也主要是低頭看手機,偶爾抬頭瞄一下春晚節目﹔隻有我們老兩口還盯著電視機,可興趣也不大了,根本沒耐心看完,對節目還不斷評頭論足,甚至吐槽。這可能是相當多家庭的情況。

為什麼春晚會遇冷?

從客觀上講,進入90年代,電腦、手機更加普及,各種文娛晚會等演出活動層出不窮,人們的選擇性更加多元化,這對春晚是極大沖擊。同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台晚會很難滿足天南地北男女老少的需求。關注春晚的熱情淡化,在所難免。

從主觀上講,春晚要吸引觀眾,主要是要有精彩的節目。1984年春晚馬季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用幽默的語言諷刺了夸張廣告、虛假商品宣傳,引起極大反響﹔試想這段相聲拿到今天來,不是會同樣受歡迎嗎?還有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許多早期節目,如王景愚的《吃雞》、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吃面條》,其逼真生動的表演,到今天仍然會有人喜歡。諷刺特權思想的小品《打扑克》、真實反映計劃生育的小品《超生游擊隊》,其貼近現實的表演,今天仍會受歡迎。

前些年歌舞類節目也有不少流傳至今的。韋唯在198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深情演唱的《愛的奉獻》,淺顯易懂、舒緩溫馨、高尚大氣,洋溢著人間最美的感情,成為春晚的經典歌曲﹔還有《難忘今宵》《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紅旗飄飄》《常回家看看》《時間都去哪兒了》以及引起轟動的聾啞演員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等,不僅在當年的春晚上大受歡迎,現在仍然為人們喜愛。筆者列舉這些過去的精彩節目,並不是希望完全重復以往的套路,而是希望能夠接受它們的經驗,勇於創新,推出更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隻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就是優秀作品。而當前文藝的最大問題是浮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

這些話對春晚節目的創作也適用。春晚中那些脫離實際、粗制濫造的節目,怎能不失去觀眾?文娛節目有教化作用,春晚也一樣,但要寓教於樂。如果太生硬,既難以起到教化作用,還會引起逆反心理。同時,春晚不同於一般主題晚會,隻要洋溢著歡樂、祥和、溫馨,就能體現在追求實現“中國夢”中的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的主旨。

要客觀報道和評論春晚節目,並以此推動春晚的改進。習近平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一點批評精神都沒有,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相結合,那就不是文藝批評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呢?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了真正的批評,我們的文藝作品才能越來越好。文藝批評就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難道春晚就是十全十美的嗎?習近平這些話對春晚的報道和評論同樣有指導作用。對猴年春晚就存在報道和評論不夠客觀的問題。這屆春晚幾乎沒有什麼節目流傳下來,而一些媒體的報道和評論一片叫好,這是違背習近平關於文藝批評的意見的。今年中秋假期,央視播出一些歷屆春晚優秀語言類節目,除了小品《將軍與士兵》是猴年的,其他幾乎都是前幾年的。這與許多媒體對猴年春晚的高度評價不是相矛盾的嗎?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給文藝工作、包括春晚指明了方向,這些年又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人們有理由期待,雞年春晚能辦成為一台正能量滿滿、充盈溫暖、賞心悅目的聯歡會,讓春晚重新贏得眾多民眾的青睞。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