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2期

大數據時代新聞的生產報道與分享傳播

許  昭
2016年12月21日09:1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大數據時代帶來的革命性意義是與以往相比在數據處理方式上有著質的改變,即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專業性的分析處理實現數據“意義增值”。數據新聞是大數據時代的一種新聞生產方式,數據代替了從前的文字成為了敘事的新工具。數據新聞生產流程包括數據的搜集、處理和呈現,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報道是一種從宏觀與中觀的層面對社會某一方面的動態、趨向的客觀性把握。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傳播,就其本質來說,信息分享就是一種傳播行為。

關鍵詞:大數據﹔數據新聞﹔生產報道﹔傳播

數據新聞作為大數據時代最熱的新聞生產方式,其本質上仍屬於新聞學,這就意味著其仍然有著對信息的傳播以及對社會的整合等功能。對現有的數據進行科學解讀,以便讓數據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來,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已經成為數據新聞的核心資源[1]。海量數據資源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報道環境以及新聞生產報道方式,但由於大數據具有價值密度低、信息繁冗泛濫等特征,海量增長的數據也造就了無處不在的信息感知,不同於過去信息匱乏的時代,如何對紛繁復雜、有時候甚至是毫無結構的數據進行過濾,然后解析出其背后的深意,在大數據時代顯得至關重要。

一、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報道模式

(一)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報道環境

回顧新聞報道發展的歷史,新聞報道“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社會中受到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信息生產方式的變化和信息展現技術的發展則是當下促使數據新聞產生的兩個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大數據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改變要求新聞不能夠僅僅只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就要求創造出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全新報道方式。與過去聚焦於新聞熱點的搶先報道不同,新的報道方式更加注重為大眾解釋事件發展的內在邏輯,將社會與數據、個人與數據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數據解析,用一種容易被人理解的客觀報道方式吸引公眾的關注,從而鼓勵其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2]。數據新聞是在日益成熟的可視化技術和日益豐富的信息的當今社會,隨著社會、技術等因素的發展所產生的一種新聞報道趨勢。經過有效加工的大規模數據可以揭示更接近事實的或更大范圍內的情況,這與新聞從業者在某一個視野有限的觀察點上對事物進行的觀察與分析是截然不同的。

(二)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

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大致說來就是數據經過濾與視覺化后形成故事。數據新聞在處理數據的同時還要對數據本身的可信度以及價值等進行驗証。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抓取數據、分析數據、呈現數據。

1.抓取數據。在整個數據新聞的生成流程中,抓取數據是第一個步驟,在這一階段抓取到的數據會對后續階段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大數據時代,數據規模的龐雜和種類的繁瑣已經完全不是圖表新聞的數據量級所能比的,數據新聞抓取數據的方式和渠道都很多樣化,大多數情況下的數據都是來源於網上。當需要深入挖掘或是從多個角度揭示新聞時,可以做一個不同時期的同類型新聞數據的歸納總結﹔可以是從政府機構等發布的數據中搜集信息作新聞背景用,但在了解或傳達新聞時並不僅限於政府數據,有些時候新聞機構甚至要自己生產數據。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流動性”是媒體更好地進行數據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

2.分析數據。通過搜集而來的數據,其本身並非絕對客觀,而用來分析數據的統計方式和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新聞從業者要建立一整套數據處理的編輯准則,以此來保証數據的真實和數據新聞的可信度。對各種數據的相互關聯以及比較、分析,可以加深對新聞事實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分析數據的環節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即數據淨化、數據情境化和數據綜合[3]。

數據淨化一般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要使所有數據在形式上保持統一性,這裡的所有數據指的是新獲取的數據以及正在使用的和已經使用的數據﹔其次是對數據中的無效值和缺失值進行淨化處理,此時可以借助Excel、Goole Refine等軟件對數據庫中存在的數據損壞條目和數據錯誤格式等問題進行淨化。數據情境化指的是要把搜集的數據放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解釋,這樣不至於在數據抓取階段無焦點或錯過有趣報道角度,同時也可以很好的理順數據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代表著要清楚所抓取數據的來龍去脈是分析數據這一步驟所必須要了解的。數據綜合是在數據信息圖表之間進行數據合並,從而展現出信息的時空分布狀況。數據信息整合框架,可以是為挖掘數據之間相互關系而進行的數據對比分析,也可以是為揭開總體上的普遍規律而進行的時間跨度上的延續。

3.呈現數據。將分析過后的數據信息以何種方式呈現給受眾是新聞生產模式中最后一個環節。海量信息伴隨而來的是信息過剩,人們尋求的是既能獲取信息,同時獲取信息的方式又比較簡單明了,信息可視化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了。將人們不擅長的對抽象數據理解轉換成人們更擅長的對圖形認識,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新聞報道這也是數據新聞有別於傳統新聞用文字語言表達方式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呈現出來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它的作用卻是比較統一的,那些個報道重大但是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新聞可以通過可視化方式引起公眾的注意。可視化的信息圖表制作主要為三大方向:一是將數據可視化﹔二是以圖代替文字﹔三是在圖表中進行整合。

(三)數據新聞報道的信息可視化

隨著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信息的傳遞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信息可視化作為一種數據新聞報道方式,開始逐漸適用於移動端、媒體的PC以及數據新聞的呈現等。這種可視化方式的內容制作因其融多種信息表達方式於一體,可能會成為以后信息傳播與表達的重要途徑。常用的新聞數據可視化制作的工具大概有五種[4]。

1.Echart.2.0.這是一個商業級的數據圖表,其縮寫來自於Enterprise Charts。這款圖表制作軟件,最初是為了滿足公司商業體系裡各種業務各種系統之間形成報表的需求。Echart的事例庫擁有十多種圖表的形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選擇多樣化的數據可視化方式。

2.Import.io.是通過瀏覽器插件和API接口從網頁上幫助用戶搜索數據的軟件,由於其本身還是一家網站的數據分析服務商,與此同時還可以幫助網站開發者獲取到自己網站的用戶使用情況的相關數據,那些數據都是存儲在雲端的結構化了的數據,方便隨時調用到其他的可視化軟件中進行分析。在Import.io的主頁面最下方點擊“OK,Got it”確認使用,通過Import.io的搜索框輸入需要分析數據的網址,從而獲得搜索的數據結果。

3.Tagxed.詞雲,是對文本中的“關鍵字”予以視覺上的渲染和突出,幫助受眾一眼就定位到可以領略文本主旨的地方,從而可以過濾掉大段不重要的信息,Tagxedo也是網站上合並單詞等選項中的一款詞雲生成器。進入在線生成器后點擊“create”鍵,可以直接導入自己所需要的文本信息或者手動輸入文本信息。文本輸入之后,從shape選項中挑選適合自己文本的圖形,還有theme選項的配合幫助形成最終成像效果。

4.Timeline.單從名稱上就可以大概看出這個軟件是用來制作跟時間線有關的。用該款軟件可以制作出包含有文字、圖片、視頻、地圖等信息在內的時間線。在官網上點擊“Make a timeline now”,獲得新建項目,根據個人的需要在“template”的模板預覽裡選擇模板類型,完善表格之后點擊預覽就可以完成了。

5.Storymap. Storymap和Timeline是出自於同一個項目的研究室,所以自然有很多相同之處,它是一個講故事的好能手。Storymap講故事,可以在地點旁邊插入圖片、視頻或文字,瀏覽時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般地一步一步跟著作者制作的地圖探索。在官網上點擊“Make a storymap now”,當想要的幻燈片制作好以后,右上角的“share”鍵可以幫助使用者分享作品到社交網站上去了。

二、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分享與新聞傳播

(一)新聞分享

就本質而言,大數據時代中的信息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傳播行為,是一種為了社交而進行的傳播行為,信息分享行為可視為一種信息的饋贈,即將自己獲得的信息分予他人共同享用。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信息的個人暫時壟斷性打破了,信息分享者在這一過程中的身份由信息的接受者轉換為信息的傳播者,分享行為本身是關鍵性環節。作為受眾,人們接收信息﹔作為信息的傳播者,人們將獲取的信息與他人分享。分享信息的動機因人而異,有的人完全是出於樂趣和個人愛好的原因去分享,也有人在此過程中獲得了實際利益,但分享對於信息傳播的促進作用卻是十分肯定的 ,在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傳播者,由用戶生產信息內容的大數據時代,新聞分享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

作為社群認同和人際交往的必要付出,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分享意味著反饋或對反饋的預期,其中的活躍度取決於分享的活躍度和反饋的活躍度[5]。對信息分享的反饋由弱到強大體上包括閱讀、點贊、評論、轉發和“評論+轉發”等形式。點贊是一種最便捷同時也最不可或缺的反饋方式,其特點是具有弱社交性、弱傳播性﹔評論具有較強的社交性,但傳播功能較弱﹔轉發恰好與評論相反,具有弱社交性、強傳播性﹔閱讀是社交性和傳播性最弱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其他四種反饋形式都建立在閱讀基礎上﹔“轉發+評論”形式一般隻有優質信息才會得到這種反饋,它的社交性和傳播性最強,轉發以及“轉發+評論”即分享,意味著信息在此進入了下一級傳播過程。被分享者會採取哪種反饋形式,主要取決於信息的質量和對分享者的信任程度。信息的質量是指所分享信息是否屬於優質信息,是否能夠與被分享者產生共鳴,是否能為被分享者有用﹔分享者的信任指數是指分享者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分享者的信賴。

(二)新聞傳播

1.尋找事物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

大數據時代要求觀念層面的轉變是: 第一,在分析數據階段使用所擁有的全部數據﹔第二,適應數據的豐富和多樣性,有時甚至要容忍錯誤數據﹔第三,“是什麼”比“為什麼”重要,對數據間的相關性的了解勝於對因果關系的探究。

在大數據時代,關注的重點應放在尋找事物間存在的相互關聯上,這種相互關聯會提醒公眾某件事正在發生。不再熱衷於尋找因果關系並不是意味著不再尋找因果關系了,而是在傳播中不再預設立場,只是傳播數據本身可以告訴公眾的信息,但數據為受眾提供的只是參考答案,並不是最終答案[6]。大數據時代,過去由人主導的新聞傳播工作,一些部分逐漸開始有意識地轉向計算機,比如對於在新聞選題上的挖掘或是對相關新聞線索的收集等工作,大多數時候是借由計算機技術完成的,新聞從業者的工作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簡單對新聞事實進行陳述性表達,如今在計算機技術提供信息與線索的基礎之上,可以將精力放在對更深層次上的意義性解讀,更多關注事件的相互關聯以及對影響的剖析上。

在大數據時代,龐大的數據庫資源,使得可以用來選擇加工的新聞信息數量陡增,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需要有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來分析判斷,要選擇哪些信息、需要對哪些新聞進行加工傳播。“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數據時代是“服務為王”的時代,媒體要能滿足公眾對於服務的需要,不然即使是擁有很好的內容資源,也會被淹沒在浩瀚如煙海的數據庫信息中,“服務為王”意味著媒體需要做的更多。大數據時代,內容的需求是公眾對於媒體的最基本也是最初級的要求,除此之外,媒體還要能滿足公眾的各種服務需求,如信息的數量、新聞的類別以及播放的渠道等。

2.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1)彌補傳統新聞宏觀敘事的不足

傳統新聞中雖不乏對新聞事件的宏觀描述或對宏觀社會現象的報道,但新聞從業者面對中觀、宏觀報道時總有一種缺乏可以充分掌握新聞事實的感覺,略偏主觀的文字始終缺乏一種新聞力度。傳統新聞在保障新聞的客觀性方面大多是採用權威機構或是專家的觀點,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漏洞,首先,新聞從業者在使用被訪者觀點時可能存在主觀上的取舍,另外,新聞從業者也可能被帶有一定利益立場的所謂專家等的利用和把控。大數據驅動的數據新聞優勢正在於它的宏觀解釋力,數據新聞就好比是大規模抽樣調查,而傳統新聞的專長則是個案的深入訪談,比起后者,數據新聞因為可以更好地利用客觀性強的數據,從而在中宏觀新聞敘事中可以做得充分而客觀,這也正好彌補了傳統新聞中觀、宏觀敘事的不足。得益於網絡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新聞在做好中宏觀報道的同時已能將中宏觀和微觀很好地連接在了一起。

(2)開放數據才能拓展傳播領域

大數據是數據新聞的不竭源泉,數據儼然成為了大數據時代的重要資源,但數據是流通的,資源是共享的,媒體不應為了把握自身所擁有的那一些數據而阻礙了整體數據之間的流通,為了實現最大化程度的數據庫資源利用,媒體應該加大數據開放的力度。媒體擁有多出普通人很多的數據資源,但是在爆炸式的數據增長速度面前,媒體的數據信息存儲和記憶速度遠遠趕不上數據庫信息的增長速度。另外,媒體的阻礙數據流通行為,除了會使整個數據庫信息之間的流通出現中斷,更多的則是對自己發展的影響,數據更新的延遲會使媒體的發展無法緊跟數據浪潮。而數據的開放可以促進數據的相互流通以及信息的及時更新,媒體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最全面的數據資源,這樣的數據交流性傳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性,因為得到了多方的印証與檢驗[7]。

(3)新聞形態和內容的創新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包含兩個層次的內涵:新聞形態的創新以及內容的創新,前者主要是可視化信息以及人性的嵌入﹔后者則是通過對數據及文本的搜集分析,實現全新意義上的“減少和消除不確定性”的新聞內容。形態上的創新是指新聞整體的生動性以及在視覺上的沖擊力將會在大數據的呈現手段中得以提升。數據與信息細節的完美結合,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合理判斷,將在很大程度上發揮新聞價值的作用[8]。大數據存儲技術以及大數據檢索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一些邊角料素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當時看似沒有價值的素材可能會在大的時間跨度上因為與特定的人或事相關聯而產生新聞價值。內容上的創新是指在前期通過受眾所關注的熱點,將新聞信息與關注熱點相關聯,這將為傳播提供內容基礎。新聞從業者在數據和輿情的結合下,可以在一些事件爆發前,就感知到公眾在某一事件中的多元化的信息訴求性。以天津港爆炸事故為例,在這一事件的報道中,於天津市本地公眾來說,他們的第一信息訴求是安全性信息﹔於全國公眾來說,他們最為關注的信息則是類似的事故在其他地區存在的可能性以及這起事故背后的相關責任等。

三、結 語

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爆炸性增長帶來的是人們缺少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和事實,但同時也因為有了大數據,借助於對公眾興趣愛好和習慣方式上的信息收集與區分,信息傳播者可以做出更為精確的受眾定位。在准確的受眾定位基礎上,一方面有助於在前期的新聞生產環節精准篩選出公眾普遍感興趣的熱點性新聞﹔另一方面則可以根據前面已經做好的新聞內容分類,在傳播渠道和方式上有根據地實現多樣化,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傳播行為,作為一種信息饋贈,包含著反饋或對反饋的預期。不同的反饋方式,具有不同的傳播強度,而被分享者採取哪些反饋方式,取決於信息的質量和對分享者的信任指數。大數據創造了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眾媒體。

參考文獻:

[1] 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 (1):06-10.

[2] 郭曉科.數據新聞學的發展現狀與功能[J].編輯之友,2013 (8):87-89.

[3] 彭蘭.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大數據:影響新聞生產的新技術因素[J].新聞界,2012(16):03-08.

[4] 彭蘭.“信息是美的”:大數據時代信息圖表的何值及運用[J].新聞記者,2013(6):14-21.

[5] 瞿旭晟.數據入侵:“538”博客的實踐與啟示[J].新聞記者,2013 (6):37-42.

[6] 雷蔚真.跨媒體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34-135.

[7] 章戈浩.作為開放新聞的數據新聞[J].新聞記者,2013(6):07-13.

[8] (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馬慧譯.爆發: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18-140.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