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2期

地方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葉紅梅
2016年12月21日15:4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關於其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較少。本文從內外兩個維度展開,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制訂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尤其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科現狀趨勢、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實際情況等外部因素。同時,課程體系內部要從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三個方面出發,組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完整系統。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

一、引 言

2012年,為了適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新媒體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增設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截至目前,已有134所高校通過教育部審批開始培養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本科人才,其中絕大多數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雖然此前已有網絡新聞、網絡傳播等專業方向及試點專業新媒體與信息網絡的多年探索作為基礎,然而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依舊處於摸索階段,現有課程體系仍存在較多問題。例如,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與傳統新聞傳播學專業沒有實質區分﹔有些課程雖名屬新媒體,在教學內容、思維上實則沒有突破傳統新聞傳播學的范疇,導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名不副實﹔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將新聞學、傳播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學科課程雜糅在一起,缺少關聯和融合。

課程體系是“一組相互關聯的課程所組成的整體”[1],課程以相應的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為指導和導向,按照一定比例和邏輯組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系統。同時,課程體系的制訂還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學科現狀趨勢、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實際情況等因素,與外部環境形成良性互動,以適應外部環境。

二、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制訂依據

1.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地方本科高校課程體系制訂需考慮所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是否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制訂須對社會需求進行充分調研,了解新媒體崗位的設置以及社會對新媒體人才在素養、能力方面的要求。另外,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媒介之間快速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界限正在被打破,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要順應這一媒介生態的變化,“相應的課程體系應該從原來的‘媒介條塊分割’模式下轉型,實現新媒體技術與內容的實質性融合”[2],打破媒介融合與專業分割的困局,形成了融合性課程體系。

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要面向地方,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多樣化需求,建立多元化的課程體系。例如,在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和新疆維穩背景下,新疆網絡與新媒體崗位人才招聘更強調人才的政治素養,新疆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要求從業人員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人民網新疆分公司要求“中共黨員優先,有較高的政治素質,無歷史政治問題和違法違紀行為”。另外,新疆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處於“一帶”的核心區。網絡與新媒體是新疆進行對外傳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各國家進行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培養具有跨文化傳播能力的人才是新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機遇也是挑戰。

2.學科現狀趨勢

“‘專業’就其實質而言僅僅是一組課程,課程組合代表著一組特定的知識”,“專業是否應當劃分開,主要應考察專業之間知識的構成是否重復很多。[3]”

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多是在原有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基礎上,依托原有辦學經驗、師資力量、設備設施等建立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面向傳統媒體培養人才的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也在進行改革,在課程體系中融入新媒體的理念、知識和技能,以回應媒介生態的變革。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須與原有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尤其是新聞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區分開,減少專業之間的知識重復,體現專業差別。即使同樣的課程,在課程內容模塊設置和理念上也應體現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特點。

另外,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是一門交叉學科,是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管理學等學科的交叉,隻有在不同學科間借鑒、融合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因此,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須探索適應交叉學科特征的新型復合課程體系,避免將網絡與新媒體狹隘地理解為與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平行的又一新媒體,從而陷入褊狹的單純媒體觀的專業建設視野。

3.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地方本科高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標准。培養目標需要有課程體系來具體實現,課程體系是落實培養目標的第一步,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依據於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上基本達成一致,即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網絡與新媒體人才。要落實這個培養目標,必須構建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否則,培養目標也隻能是一個空泛的口號。

地方本科高校應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在寬厚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建立開放、多元的培養通道,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科交叉融合,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並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度,激發學生創新潛質,使學生具備較高的互聯網創新應用能力。

再次,復合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不能隻停留在將多學科的知識雜糅在一起,“一鍋端”地呈現給學生,而是要注重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融通以及融通之后產生的新思維與方法的生長點,更要關注能力與素質的復合。

在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學科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制訂還需以高校自身定位、校情為前提,充分考慮高校的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辦學條件。

三、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1.明確課程體系目標

課程體系中的課程以及課程之間的排列組合、比例關系等的安排都要有一致的目標指向。因此,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就是:課程體系的目標是什麼?

課程體系目標包括:課程體系總目標、課程結構目標和具體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實現,因此,課程體系總目標就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總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將之貫穿於課程結構目標和課程目標之中,課程結構目標和課程目標是總目標的逐層細化。

雖然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上基本達成一致,即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然而卻缺乏具體的培養標准和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空泛,使得課程體系建設缺乏具體的方向。因此,地方本科高校應根據所面向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自身條件等明確、細化培養目標,使課程體系建設有章可循。

課程結構目標即組成課程體系各部分的目標,例如理論課程目標、實踐課程目標,基礎課程目標、核心課程目標,專業必修課程目標、專業選修課程目標等應明確分工,並且均指向課程體系總目標。培養目標中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在課程目標上,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目標應更注重能力和素質培養,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體現。

2.優化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

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的主體部分,課程體系建設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程內容的設置。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設置要以新媒體崗位能力為基礎,以不同的知識群或課程模塊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各模塊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循環,從而達到人才培養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組成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各學科內容按照一定的比例關系配合和組織,形成合理的課程結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比例設置應體現出課程設置的理念和價值取向,主次分明,相互協調與平衡。加強通識教育,加大選修課程比例,拓寬人才培養口徑﹔加大實踐課程比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方法類課程設置,從“授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注重隱性課程設置,作為對顯性課程的有力補充,形成激發學生創新的良好育人環境。同時,課程結構內部各部分尤其是先修課程和后修課程之間應相互銜接、關聯,符合一定的規則性和有序性,符合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符合學生的心理邏輯。

3.完善課程實施與評價

課程實施就是課程的執行過程,實施的主體為教師和學生,其目標是實現課程預期的效果。地方本科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師資多來自現有專業系院,或從高校引進專業人才。新媒體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從分散的實踐轉化為知識、理論需要一個過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在理論、知識和實踐上普遍先天不足。從現有專業抽調的師資在課程上有可能仍沿用原有的思維、理念,而從高校引進的博士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和知識,但缺乏網絡與新媒體的相關技能,難以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理想的途徑是與業界聯合,實現與業界的對接,從業界引進人才,現有教師也可去業界進行挂職鍛煉、進修學習,掌握前沿動態,提升新媒體技能。

同時,完善教學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學實施的積極性,探索適應前沿型、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師生共同協商完成教學實施過程。

最后,完善課程評價制度和標准,對課程目標的完成、教學效果等做出判斷和評價,並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診斷,並將其作為完善課程建設的途徑和優化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鞏建閩,蕭蓓蕾.基於系統的課程體系概念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2(6):102.

[2] 余紅,李婷.我國網絡與新媒體人才需求調研與專業培養[J].現代傳播.2014(2):138.

[3] 盧曉東.本科專業劃分的邏輯與跨學科專業類的建立[J].中國大學教學.2010(9):1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