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2期

新語境下的動畫藝術理論淺談

石淨波
2016年12月21日16:4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目前,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全球化和新時代文化語境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國動畫藝術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對動畫創作及動畫藝術進行革新,探索促進其發展的措施,已成為目前所要採取的必要手段。本文通過分析新語境下我國動畫生存現狀,探討了新語境下動畫藝術的多樣性、文化性以及創新性等特征,並提出了一些新語境下動畫創作的思路,以期能夠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動畫創作與時代發展同步。

關鍵詞:新語境﹔動畫藝術﹔動畫創作

自中國有動畫初始,中國動畫就創作了很多精品。但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我國動畫創作進入了誤區,來自國際競爭壓力更是雪上加霜,上世紀90年代,對本已力不從心的國產動畫來說,其發展陷入了僵局中。目前,現時代的動畫技術日新月異,這使得動畫的種類與樣式豐富多彩,為動畫創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動畫視覺沖擊力也越來越強。但是目前,國際競爭壓力與國內的巨大需求,使中國動畫的創作面臨著很新的發展語境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如:動畫的內容和形式不相符,無題可選、內容陳舊、一味地模仿國外作品,對前人的成果進行機械的搬用。新語境下,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文化語境對動畫創作產生了影響。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就是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動畫創作者沒有充分考慮這種影響。因此,面對新語境,中國動畫創作要調整創作思路,正視國產動畫創作的現狀,正確認識“全球化”新語境,橫向汲取國外同行的創作營養,縱向吸取國內前輩的創作經驗,才能促進中國動畫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語境下國產動畫生存現狀

目前,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逐漸滲透到了其他國家中,文化越來越國際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趨同,全球化已經成了當今動畫發展的一個主要背景和內在動力,而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趨勢,我國的動畫領域自加入WTO以來,動畫創作步履維艱,面臨著更多國際多重挑戰,明顯處於弱勢,世界動畫大國競相爭奪,想佔有我國市場。我國動畫創作正處在復興歷史輝煌時期,我國擁有巨大的受眾市場,一方面動畫具有意識形態上的滲透力,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載體,這對具有文化侵略野心的西方國家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抵制文化侵佔的尷尬局面中,動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刺激著國際文化投資者,其擁有極高的利潤率,為了抵制文化侵佔,就要創新國產動畫。

而這種全球化的開放背景,給動畫帶來巨大沖擊,同樣也帶來了更廣的視野,為我國的動畫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使人們產生了更多的反思。在這種全球化語境中,為了謀求新的出路,動畫創作者們開始冷靜反思、開闊視野,面對動畫創作暴露出的缺陷,使他們清醒地看到與動畫大國的差距,開始在先進動畫大國中借鑒國際化的發展,迫使動畫創作者開始從前輩的輝煌中探尋民族化的發展之源[1]。

二、新語境下動畫藝術的特征分析

1.文化性

動畫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一種文化傳播媒介和文化載體,通過不同的動作創作形式,發揮文化傳播的社會功能,使大眾把動畫藝術形象作為視覺符號。並且動畫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承載不同的文化內容,為了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動畫肩負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使命,動畫藝術傳播出來的精神文化內容,將某種精神文化附著在形象上進行傳播,能夠表現動畫藝術的文化價值。在全球文化產業中,動畫藝術借助影視創作的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法,通過內容傳播形式,以婉轉而直觀的方式,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將動畫故事劇本轉變成了一種視聽語言,並且,作為文化傳播媒介和文化符號表現,它能夠將表達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等轉達給觀眾,承擔起了對外進行文化傳播的社會功能,動畫藝術不能孤單獨立地存在和發展,不能脫離本民族的文化,要從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汲取營養。

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提升觀眾的審美情感,而視覺審美則能充分地展現出我國民族化的藝術風格,兩者相互結合、融合,能夠為動畫設計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而眾所周知,動畫作品主要是為了傳達社會的價值,一個優秀的動畫作品重要的具有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不僅僅是畫面美感的呈現和圖形圖像的表達。因此,創作者必須要從中國文化中汲取養分,根據相應的文化背景,將傳統文化的色彩元素與動畫設計完美的結合,通過利用圖形,豐富畫面的視覺語言,結合自身的文化素養來表現和反映出思想主題,增強中國動畫藝術的文化底蘊和競爭力。

2.多樣性

在數字時代中,新媒體是一種利用數字技術進行非線性傳播的媒介,能夠實現交互發展創新。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的深入發展,動畫藝術的表現空間和形式上具有廣泛、多樣化的變換,發展空間越來越廣泛。首先傳播方式上的多樣性。新媒體的特征之一就是數字化傳播方式,而傳統的動畫具有固定的傳播場合,主要是依靠電影和電視進行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中,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端的發展,使動畫傳播與審美方式具有了多樣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全方面、多方位的進行觀看。如:網絡是一種交互方式,人們可以利用網絡查詢任何想要觀看的動畫,發表對動畫的看法,方便了大眾賞析和評論,並且也可以將自己制作的動畫上傳網絡。而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方式轉向了“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方式,制作方也可以根據信息反饋情況,對動畫創作、制作進行調整﹔其次,制作模式的多樣性。新的文化語境下,從獨立動畫到集體合作,動畫制作擁有了共同愛好的團隊,從整個團隊到大規模企業項目運營,動畫制作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對於整個動畫團隊來說,不同人員之間在分工到合作的過程中,會帶來靈感的泉涌,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同時,動畫制作模式也實現了個性化的特征,給那些熱愛動畫的愛好者以獨立制作的機會[2]。另外,創作形式的多樣化。新語境下動畫藝術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不管是在內容還是在表現手法上,新的創造形式都與傳統的動畫形式大相徑庭,如:從數字手繪板、數字掃描與動作捕捉到數字合成、輸出等,在制作過程中,提升了整體的把握能力和實施效率,也極大地豐富了動畫創作。

三、新語境下動畫藝術創作的創新

1.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時代的發展使動畫創作處在了新的語境下。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藝術的創作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展。時代的不同,造成了政治、經濟的不同,同時也使人形成了各自的審美理想和藝術趣味,具有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哲學、倫理等觀念。而藝術創作能充分體現出時代精神的,展示出了不同時代中人的精神生活。如:從北魏時期的佛像雕刻到宋代寫實具體雕像,石窟藝術都展示出了時代與藝術的關系。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綜合藝術中的一部分,動畫藝術的創作也發生著變化。因此,在內容和形式上,為了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觀需求,動畫創作也要適應創作環境的發展變化,反映出當代的生活和社會環境。事實上,從1926年第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開始,我國動畫創作就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如:建國初期,藝術界和文學界,在毛澤東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很多專家學者加入到了動畫創作中,這期間,動畫創作的目的主要是為兒童服務,因此動畫多以童話為主。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動畫片描寫的是社會主義階級斗爭和思想斗爭等,都以描寫建國前的革命戰爭,以歌頌工農兵為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動畫創作也發生了改變,利用電腦制作的,大量的二維、三維動畫和動畫電視片,令人目不暇接。但在內容和風格上,動畫創作新瓶裝舊酒,陳舊很少有創新,不注重流行文化和新的創作語境,一味地強調教育性和寓意性,是我國動畫缺乏廣泛的觀眾基礎,不能引起人們的審美共鳴,因此,為了適應新的語境,動畫藝術創作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把握時代脈搏,真正展示出這個時代的精神。

2.動畫創作需要革新創意

新動畫技術和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動畫市場提供了新傳播媒體平台,如: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提供給了動畫更高的生產效率,並且使動畫從制作技術到傳播方式上都有新的變化,也是動畫成本降低了很多[3]。但是,外在表現形式上與時代發展同步上,目前我國動畫出現一種新和內在精神內容陳舊的矛盾。為了達到與新語境相符的革新,動畫就要在形式和內容上相互協調統一,新的形式、風格、表現手法要與內容相配。動畫內容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創作者將社會生活現象經過提煉和加工,利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一定的社會意義。目前,動畫劇本創作和改編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一部分人認為動畫主要是為兒童服務,將動畫針對人群定位在低齡群體中,動畫創作思維自然陳舊,思想還停留在建國初期的指導思想中,動畫題材自然趨向低齡化﹔另一種是將已經拍過的傳統題材重新翻拍和續拍,導致失去了觀眾的共鳴,作品內容炒冷飯,甚至有的將電腦二維三維技術制作的作品加入,用現在的動畫制作技術將原來的內容再做一遍,使作品效果顯得更加粗糙和低劣,只是視覺感官上多了一些刺激罷了,不能表達出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感情和觀點。

3.需要在繼承中創新

動畫創作的創新是尋求新的表現方式和文化內涵,是探究社會生活的變化,這種創新變化是在以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去做新的探索,並不是完全拋棄原有的觀念、經驗和表現方法來憑空創新。可以從表現形式、美容和民族風格等方面,來對動畫藝術進行創新,動畫藝術不能停留在最原始的水平上。動畫表現所用的基本技巧和手段是前人在吸取電影、音樂等藝術相關的技巧,如:鏡頭的運用、景別的區分等,並且動畫藝術不是現在的我們創造發明的,是前人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而來的。有些表現形式的基本原則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沒有變,隻根據新技術出現具有了新的變化。動畫內容則是對傳統文化的一個再挖掘過程,是在繼承中進行創新的。中國動畫的創作可以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中國文化豐富內容為動畫藝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動畫創作可以從中華文明中取材,找到相應的題材,如:藏族的格薩爾王、雲南的阿詩瑪都可以成為動畫創作的題材。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採用三維技術巨制的《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就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精神富有創造性完成的。

參考文獻:

[1] 國產片與《阿凡達》差距有多大[N].北京日報,2010-01-14.

[2] 賀宏福.動畫藝術形態的演變芻議[J].大舞台,2012(9).

[3] 張爽.淺談動畫藝術的審美[J].現代裝飾(理論),2011(10).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