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布2016十大差錯 郭德綱林丹都中招

被譽為“語林啄木鳥”的著名期刊《咬文嚼字》昨日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載(zǎi)人飛行”“一攬子貨幣”等入選,其中不少語文差錯源自國際政治經濟科技大事。此外,還有不少娛樂體育明星的用字錯誤。如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微博上發布《德雲社家譜》時,把“令人髮指”誤為“令人發指”﹔體育明星林丹在道歉時將“作為”誤為“做為”。
2016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一
航天新聞報道中的讀音錯誤:“載人飛行”的“載”誤讀為zǎi。
一些廣播電視媒體的播音員把“載人飛行”的“載”讀作了zǎi。“載”是多音字,讀zài時,意思是裝乘、攜帶﹔讀zǎi時,意思是記載、刊登。“載人飛行”指用飛行器承載人的飛行,應讀作zài。
二
經濟新聞報道中的用詞錯誤:“一籃子貨幣”誤為“一攬子貨幣”。
貨幣籃子(Currency basket)或稱一籃子貨幣,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指設定匯率時作為參考而選擇一組外幣,由多種貨幣按不同的比重構成貨幣組合。而“一攬子”則指對各種事物不加選擇地包攬在一起,如一攬子計劃、一攬子交易等等。“一籃子貨幣”中的貨幣需要精心選擇,不能“一攬子”放進來。
三
美國總統大選報道中的量詞混淆:“任”誤為“屆”。
2016年11月,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有媒體說他當選美國第45屆總統,也有媒體祝賀他當選美國第58屆總統。“屆”是由選舉決定的,一次選舉即產生一屆總統﹔“任”是由總統的更換來定義的,每更換一次即產生一任總統。據美國歷史,特朗普當選的是第58屆美國總統,也是第45任美國總統。
四
英國脫歐公投報道中的概念錯誤:“脫離歐盟”誤為“脫離歐洲”。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其結果是英國“脫歐”。有些媒體在報道這次事件時,把“脫歐”解釋為“脫離歐洲”。這屬於明顯的概念錯誤。英國脫離的不是歐洲,而是歐盟。
五
韓國“親信門”事件報道中的詞形錯誤:“手足無措”誤為“舉足無措”。
2016年10月中旬,韓國總統朴槿惠被曝出親信干政丑聞,不少新聞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用“舉足無措”來形容朴槿惠執政團隊的慌張和混亂。
漢語中沒有“舉足無措”,隻有“手足無措”。
手足無措,即手和腳都沒地方安放,比喻不知所從、舉止慌亂。
之所以會出現“舉足無措”這樣的誤用,可能是和“舉足輕重”一詞發生了混搭。
六
娛樂新聞報道中的用字錯誤:“憑借”誤作“憑藉”。
很多媒體報道“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 奪大獎……”“憑藉”是不規范的,正確的寫法是“憑借”。
七
娛樂明星的用字錯誤:“令人髮指”誤為“令人發指”。
2016年8月31日,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了所謂《德雲社家譜》,全用繁體字書寫。遺憾的是,出現了好幾處錯誤,“令人髮指”誤成“令人發指”就是一例。“發”既是“髮”(fà,毛發)的簡化字,又是“發”(fā,發展)的簡化字。“令人發指”的意思是,讓人頭發都豎了起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其“發”指頭發,應該使用繁體字“髮”。
八
體育明星的詞形錯誤:“作為”誤為“做為”。
2016年11月17日,林丹發微博就出軌一事向家人道歉。這條道歉微博說:“做為一個男人……”“做為”應是“作為”之誤。“做”“作”兩字常常糾纏難辨,有時甚至含混不清,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運用規律可循:表示抽象語義多用“作”,表示具體語義多用“做”。“作為”是介詞,常用來介紹某種身份或某種性質。
九
廣告宣傳中常見的用字錯誤:“紳士”誤為“紳仕”。
“紳士”指有現代文明修養的男士,其“士”是對男子的美稱,不能寫作“仕”。“士”古代指未婚男子,也可做成年男子的通稱,或做男子的美稱﹔“仕”則作動詞用,通常指做官。
十
常見的食品名用字錯誤:“黏豆包”誤為“粘豆包”。
“黏”(nián)和“粘”(zhān)的誤用有歷史原因。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頒布實施,“黏”作為“粘”的異體字被廢除,“粘”於是身兼二職,既表“粘”的意義也表“黏”的意義。但1988年公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又將“黏”恢復使用。(記者 徐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