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爵跡》賣出高價 中國電視劇會比電影更賺嗎

慈文傳媒全資孫公司上海慈文與愛奇藝簽署了“網台聯播劇合作協議”,慈文以2.688億元的價格,將其投資攝制的“傳奇題材電視劇”的全球永久獨家網絡傳播權授權給了愛奇藝。盡管協議並未具體指明是哪部電視劇,但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劇就是根據郭敬明小說《爵跡》改編的《臨界天下》。相比電影《爵跡》的賠本,電視劇版《爵跡》尚未開拍就賣出高價。而即將過去的2016年,小熒屏正越玩越大,甚至大有趕超電影市場的趨勢。
在中國電影行業,一般片方回款隻佔一部電影票房的33%,電影《爵跡》投資兩億元,最終票房3.8億元,回收成本十分困難。而中國電視劇的預期收益為購買價的3倍,以2.688億元價格賣出的《臨界天下》,預計收益可達8.064億元,等於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前兩部之和。影評人鴻漸笑言:“郭敬明進軍影視業,改編電視劇的版權都賣給別的公司,電影則由自己親自出馬,如果看到自己辛苦拍兩部電影才頂得上別人拍一部電視劇,等於給了自己一記響亮耳光。”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出現拐點,距離2017年僅一周時,電影票房才剛剛超過去年的441億元。有業內人士估算,即便最后一周以1.5億元/日的票房估算,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也在3%以下,而去年這個數字為48.7%。事實上,不管是通過上市公司公告公示出價格的《贏天下》《楚喬傳》《臨界天下》,還是《琅琊榜2》《迷航昆侖墟》《孤芳不自賞》《如懿傳》等“天價劇”,如果換算出最終收益,基本都能進2016年度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其中,網台單集1500萬元的《如懿傳》,備案90集,按此前的計算方式,該劇賣出價格為13.5億元,預計收益可達40.5億元,就能超過《美人魚》保持的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票房34億元紀錄了。
單從頭部內容交易價格來看,中國電視劇已經開始超越中國電影。所謂的“頭部內容”,是隨著今年幾大視頻網站強勢崛起而出現的熱詞,指的是靠大投資、大明星、大營銷、大IP、豪華班底等支撐的影視內容。對此,知名劇評人李星文這樣評價:“中國影視產業的最終格局不是金字塔形,不是橄欖形,也不是葫蘆形,而是剁椒魚頭,人人爭作‘頭部內容’,頸胸腹背無人問津,遑論尾鰭。”在著名編劇余飛看來,真正的頭部內容,應該是可以長期開發、有延展商業效益的文化品牌,可以長期發酵,有時間沉澱出價值,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流量爆款”。
有人提出這樣的追問:當下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紅火場面,究竟是今年中國電影市場見底而導致的正常此消彼長,還是資本泡沫最后的瘋狂?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盡管明年新劇不少,但作為播出方的電視台和視頻網站很可能“消化不良”。鴻漸直言,除了真正有實力的湖南、浙江、東方等一線衛視和愛奇藝、騰訊等幾家視頻網站,沒人買得起新劇,“在以前‘一劇四星’(指一部電視劇在四家電視台同時播出)時代,二三線衛視還能買得起中等體量的劇,現在他們寧願買二輪劇也不買新劇,地面頻道活得更是艱難。”(徐顥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