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式相親》被批 宣傳總監:非但不荒誕而且很真實

龔衛鋒
2016年12月29日15:33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但不荒誕, 而且很真實!

  主持人金星

  嘉賓劉暢牽手成功

  嘉賓們帶著父母來相親

  繼《非誠勿擾》之后,“相親類”節目再現爆款!上周末,由金星主持的婚戀話題綜藝節目《中國式相親》在東方衛視開播,引發全民關注。“媽寶男”“中國式巨嬰”“外貌黨”“直男癌”“婦女工具論”等話題成為觀眾爭議焦點,有人對節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核心主題口誅筆伐,也有人表示強烈贊同:“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神速,但不可否認不少國人思想還很傳統,這很‘中國式’!”昨日,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式相親》宣傳總監劉宇哲,他強調節目勝在真實,沒有造假,節目展現的內容非但不荒誕,而且很真實!

  質疑 是否存在表演成分?

  回應 沒有任何劇本,節目勝在真實

  節目中,外形靚麗、條件出色的女嘉賓林嘉莉登場,玻璃房裡的男嘉賓沸騰了,他們爭搶著說:“這是我的菜!”但當林嘉莉透露自己40歲,還有一個11歲的兒子時,玻璃房瞬間安靜了。家長們也明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和林嘉莉結下姻緣。嘉賓趙浩然的媽媽對林嘉莉說:“你可以做我的好朋友。”言下之意直指女嘉賓年紀大。女嘉賓的尷尬遭遇迅速引發網友熱議:“這是赤裸裸地歧視大齡未婚女青年!”也有人質疑節目組為什麼沒有考慮女嘉賓和在場男嘉賓的年齡差距,是不是有意制造話題,吸引觀眾眼球?

  羊城晚報:很多人說嘉賓在節目中有表演痕跡,他們的對話彩排過嗎?

  劉宇哲:觀眾質疑這檔節目有表演性,那是出於對一些電視節目的慣性認知。我們可以確保,所有嘉賓都是真實的,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沒有任何彩排和劇本。對於一個素人節目來說,你永遠無法通過創造劇本來保証精彩程度。台上的爸媽,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他們是沒有辦法配合演繹的,也不可能演得那麼自然。我們勝在真實。

  羊城晚報:為什麼沒有考慮嘉賓的年齡差?有觀眾覺得你們找林嘉莉上台是為了造話題,你們是如何考慮的?

  劉宇哲:嘉賓的年齡差當然會考慮,在選擇嘉賓的時候,我們就會盡量進行匹配,提高相親的成功率。但是像林嘉莉這樣突出的,不論男女,都比較少。她來報名參加這檔節目,無論外表、事業、談吐,都非常符合條件,唯一的問題只是年齡而已。

  節目組也為她的年齡糾結過,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而剝奪她上台的權利。她也明確表態:“即使在台上失敗也不怕,可以為有同樣經歷的單親媽媽發聲,表達自己尋愛的權利。”

  羊城晚報:網友爆料說林嘉莉有男朋友了,這是真的嗎?

  劉宇哲:嘉賓上節目前,我們會做很細致的核查,包括去家裡找其親朋好友採訪。我們和嘉賓有協議,要保証“單身”這些基本信息的真實性。如果資料有出入,嘉賓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質疑 為什麼讓家長來把關?

  回應 了解家庭背景,消除顏值影響

  《中國式相親》的一大看點是增加了“父母把關環節”,子女帶著父母來相親。首期節目是男生家庭專場,五位男嘉賓帶著自己的父母甚至姑姨上陣,隨后被帶進“密室”。女嘉賓輪番上場,接受男嘉賓父母的“盤問”,中意的父母可以選擇亮燈,如果有三組以上父母亮燈,則進入女嘉賓反轉環節,由她來挑選中意的家庭並參考自己父母的建議,選擇男嘉賓。

  羊城晚報:很多觀眾不理解,為什麼嘉賓要帶上父母來相親?

  劉宇哲:節目的概念是“中國式相親”,在中國人的婚戀觀裡,父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談婚論嫁時要把對象帶給父母看,獲得父母的祝福。帶上父母,能讓相親這件事變得嚴肅、真誠起來。

  羊城晚報:節目組是怎麼說服嘉賓的父母登台的?

  劉宇哲:其實不需要說服,子女的婚配大事在許多父母心中是頭等大事,隻要有幫子女解決單身問題的途徑,他們都非常歡迎。

  羊城晚報:你們做了哪些准備?

  劉宇哲:60%的精力用在前期的嘉賓面試和招募上。我們很注重嘉賓的多樣性,他們可能代表社會上某一類人群的想法。每個周六周日,我們都在全國找人,地毯式報名。

  羊城晚報:為什麼在節目中,在決定對象之前,女嘉賓一直見不到男嘉賓,隻能和他們的父母交流?

  劉宇哲:不見面這個概念,在很多節目中存在,這是為了降低第一印象、顏值的影響。唱歌節目裡不看臉,是為了真正聆聽歌手的聲音。相親節目中不看臉,是讓嘉賓通過一個人的家庭來了解他的成長環境、內在涵養,我們的節目要的不是一見鐘情。

  羊城晚報:這是說相親要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

  劉宇哲:這八個字是頂大帽子。其實“父母之命”說的是雙方父母見個面就商量兩家的婚事了,而這檔節目中,是年輕人跟長輩對話,是一種代際交流的形式。如果爸媽不喜歡,在第二現場的子女可以用電話表達自己的意願。決定權還是在參加節目的男女嘉賓手上。

  質疑 是否在“物化”女性?

  回應 呈現代際差異,希望觀眾反思

  首播集中,嘉賓張祿的二姨稱給張祿挑媳婦的標准是:“要求身體健康,心地善良,勤勞肯干,當家理財!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張祿在一旁小聲提醒二姨:“還要長得好看!”沒想到二姨脫口而出:“好看的臉蛋不出大米。”23歲的趙浩然與王博暉的擇偶標准驚人一致,他們首要考慮的是顏值,其次考慮的是能不能照顧他。很多網友吐槽:“這到底是在找女朋友,還是在找媽媽?”著有《巨嬰國》的武志紅指出節目中的幾位男嘉賓是“巨嬰”:“他們言語裡都是,‘她能照顧我’,這是嬰兒最基本的反應——在找媽媽。巨嬰,意味著一個成年人的心理固著在嬰兒期。”

  羊城晚報:有人覺得節目的“三觀不正”,一些嘉賓家人的發言讓人覺得很荒誕,你有這種感覺嗎?

  劉宇哲:非但不荒誕,而且很真實。二姨的說法是中國很多老一輩的觀念,要求媳婦賢惠能干。她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講究“勞動最光榮”,她那樣的勞動婦女,從她的生活經歷出發,講出那樣的話,我們不能說她是不對的。當然,如今物質條件不一樣了,很多年輕人對這樣的觀點是抗拒的。

  在第一期節目裡,最后牽手的兩個家庭,一個是有涵養的外交官家庭,一個是在擇偶上主張“兒子喜歡就可以”的家庭。他們成功是因為家長的擇偶觀念年輕人也比較接受。另外幾家不成功則是因為長輩的觀點遭到年輕人抵制,但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反思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也能給電視機前的父母一些啟示。

  羊城晚報:做節目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會引發女權、男權的討論?包括“巨嬰說”?這些問題似乎一直無解,你們想通過節目改變什麼嗎?

  劉宇哲:第一期節目是男選女的結構,所以很多女性圍繞“女權”發出聲音。實際上,節目還有女生專場。從創作角度上,我們沒有加入男權、女權元素,只是想呈現公婆挑選兒媳婦、岳父岳母挑選女婿的情形。

  關於“巨嬰說”,一個原因是我們把子女和長輩放到同一個舞台上,他們尊重家長的表現會被說成“巨嬰”吧!如果拋開父母這個模式結構,只是把嘉賓放到相親節目中,我覺得可能就不會表現出這一點了。

  羊城晚報:你覺得與《非誠勿擾》相比,《中國式相親》好看在哪裡?

  劉宇哲:在這個舞台上,兩代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引起大家對於中國特色家庭擇偶觀的討論,這就是我們想要傳遞的東西。有些觀念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有些是大家不能接受的。這和《非誠勿擾》模式完全不一樣,《非誠勿擾》是年輕人邂逅、交友的舞台,呈現中國年輕人的婚戀觀,《中國式相親》是站在代際的角度,呈現兩代人婚戀觀的差異和碰撞。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