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民日報海外版講中國故事
編者按
新年伊始,人民日報的外宣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傳來好消息:截至2016年12月底,海外版全球綜合發行量達到102萬份,覆蓋86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海外版除完成擴版、全球改彩,還在頭版重要位置開設“中國故事工作室”欄目。欄目有個很有意思的標語:“每逢大事講故事,透過故事看大勢”。從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G20杭州峰會到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故事工作室”用自己的筆觸,述說著一段段中國故事,記錄著一個個歷史瞬間。這些中國故事有著怎樣的文風畫風,且聽研究事兒細細分解——
用故事展現中國形象
王向令
“每逢大事講故事,透過故事看大勢”,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故事工作室”欄目很有特色。自2016年7月1日推出首期報道《一個95 歲政黨的初心》以來,該欄目已刊發七期報道,分別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性趕考、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周年、人民幣正式“入籃”、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和神舟十一號飛天等七件舉世矚目的大事。憑借准確清晰的欄目定位,運用生動、活潑、貼近海外受眾的文風畫風,文字、視頻與社交平台多管齊下,這一欄目在講述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形象上做出了嘗試,也給人以啟發。
講啥?
選典型有內涵 大主題小切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作為我國開展外宣工作的重要媒體,海外版承擔著積極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的重要職責。在如今這個變化不居、故事紛呈的時代,用講故事這個海外讀者樂於接受的方式,讓受眾更好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不失為增強報道吸引力感染力、提升國際傳播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精選大事,即時應景。“中國故事工作室”首期編者的話中寫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最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國故事’﹔‘一帶一路’,則是中國與世界共同創作的‘跨國故事’。”選擇用講故事的方式報道當下,想要解決的正是一些報道存在的“講道理而非故事,重邏輯而非細節”的問題。“中國故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如果把欄目僅僅定位為講中國故事,顯然比較寬泛,“中國故事工作室”講求時效,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橋梁紐帶”大膽探索,在故事選取上,涵蓋面雖廣,卻很有代表性。每一篇都踩著時間的節點,選用最能反映中國底蘊和中國特色的大事,並挖掘背后的相關故事。《一個95歲政黨的初心》,刊發於黨的生日當天,人物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互融合,帶入感強﹔《杭州G20 千年等一回》,在G20峰會前推出,用杭州人的G20故事,反映整座城市對峰會的期待﹔《走這條路,不會錯》,在“一帶一路”提出三周年之際發表,講述了中國人在海外用親身經歷的絲路變遷凝聚“一帶一路”美好願景的故事。特別是9月30日推出報道《“入籃”,讓世界愛上人民幣》,講述近年來人民幣“花”與“收”的故事,報道在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入籃”的前一天推出,不僅關注度高,而且容易被廣泛傳播。這些精選的大事,避免了故事的平淡化、瑣碎化,彰顯了欄目品位。
以小見大,事半功倍。“中國故事工作室”關注的都是大事,有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有G20杭州峰會,有長征勝利80周年,但所講的故事是“中國每一個重要時刻中的那些小故事、小細節”,小切口有效反映了大主題。首期報道《一個95 歲政黨的初心》,從同樣95歲的瞿獨伊與中國共產黨的不解之緣談起,把讀者帶回到中國共產黨初創的歷史中,又用與“初心”相關的多個感人故事,引導讀者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回味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獨立、邁向民族復興的征程。文章從頭至尾,講的都是有關初心的故事,沒有豪言壯語,卻觸動了讀者心靈。再如,9月7日的《走這條路,不會錯》,從中國講到外國,從歷史談到現實,無論是發生在美麗偉提•海波達提身上的變化,還是本報記者在阿拉木圖的見聞﹔無論是第一次乘坐俄羅斯政府專機的中國人的感受,還是絲綢之路給沿線國家帶來的巨大改變,都能看出“走這條路,不會錯”的道理,引導人們願意沿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咋講?
“人”乃事之魂,“融”來拓平台
“中國故事工作室”在怎樣講好中國故事上,緊扣“人”字和“融”字,不僅講好了故事,而且還運用多平台、多渠道進行傳播推廣,讓故事傳得更廣。
人物貫穿——中國故事在其中。講故事,離不開人物的塑造。“中國故事工作室”特別在人物選擇上下功夫。報道的開頭,經常選擇與大事相關的一個人的故事作為開篇,這個人必定是大多數讀者不熟悉的,但是與這個人相關的故事,反映的卻一定是一件大事。這樣的開篇,給所講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讓讀者產生更大的好奇心,並通過閱讀來了解這個人背后的故事。報道中的各個部分,也是由一個或多個以人物為主體的故事組成。比如,9月1日的《杭州G20 千年等一回》中,“大拇指”“七仙女”“90后”,他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杭州人民對G20峰會的熱情和期待,用故事中人物的平凡舉動來說事兒,要比單純羅列枯燥的數據更能感人。
融合傳播——中國故事傳天下。每期“中國故事工作室”,不僅在海外版頭版突出位置刊發,而且還借助網絡和海內外社交平台廣泛傳播。“融”字在報紙上的表現,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二維碼,但是在其背后,融入的則是整個團隊的付出。從靜態的文字報道寫作到動態的視頻拍攝剪輯,都傾力而為。比如,視頻《長征勝利80周年,理想是走出來的!》,除了以見人見事的動態畫面,對文字報道《永恆的長征》中的故事進行佐証以外,還通過同期聲、畫外音等的巧妙運用,講述歷史,引發共鳴,啟迪思考。此外,從近景、遠景的切換,到字母、旁白的運用,再到畫面的剪輯、合成,文字記者試水監制、導演、攝像、剪輯等工作,表現毫不遜色,視頻的拍攝和制作都顯示了很高的專業水准。多期視頻,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海外社交平台等方式得到廣泛傳播,每期至少都有幾十萬次的點擊量,其中,《杭州G20,千年等一回》僅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就已超過460萬。
誰講?
團隊合作顯成效,精雕細琢塑品牌
“中國故事工作室”產品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與其主動適應融合發展的工作機制密不可分。好的機制,讓報道在紙媒端的呈現方式別出心裁,也讓報道在新媒體端的表達更加精彩厚重。
好機制出好作品。“中國故事工作室”,既是一個欄目名稱,也是海外版為適應移動視頻傳播發展趨勢所進行的一次機制創新。“工作室”,代表的是一個團隊,區別於由某個人主持的專欄,也區別於主要以稿件內容定位的專欄﹔“工作室”中,不僅有擅長文字報道的好寫手,也有負責攝像剪輯的多面手,還有專司圖形制作的美工師。據了解,11月18日推出的《大國飛天》,不僅有紙媒端負責講故事的三位記者參與,更有多人參與視頻產品《太空33天:一個字,酷!》的監制、導演、剪輯、配音等工作,保証了報道的精耕細作和內容的多元呈現。
細雕琢突出品牌優勢。“中國故事工作室”注重通過強化品牌特征突出品牌優勢。七期報道中,有五期報道被安排在頭版頭條顯著位置刊登,有六期報道都精選貼切的圖形素材加以裝飾,突出中國味道。《走這條路,不會錯》,祥雲圖案裝點上下空間,既有中國風,又有歷史感,中國建筑剪影圖案既展現了絲綢之路的遙遠歷史,又凸顯了中國發展的蓬勃生機。10月21日的《永恆的長征》,選取國旗飄揚、軍號吹響、草地行軍等圖形素材,毛澤東手寫的“長征”二字還用到了主標題中,再加上略顯古舊的背景處理,緊扣長征主題,突出記憶色彩。對品牌重視同樣體現在欄目標識上,文字和視頻中均精心設計了品牌標識,並放置於顯著位置,視頻的末尾還將海外版的logo突出呈現,體現了較強的品牌優勢,凸顯了視頻的權威性。
人民日報海外版肩負著向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中國在外國的留學生和工作人員,以及學習和掌握中文的外國人等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重任,“中國故事工作室”就是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的有益嘗試。在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國際環境下,在媒體走向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故事工作室”的創辦,為中國媒體對外講述中國增加了新注解。時至2016年末,“中國故事工作室”已近半歲,我們祝願它越辦越好,也希望中國故事講得更好、傳得更遠。
撰稿:王向令 編輯:耿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