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傳記電影怎麼拍? 如何用電影講好中國名人故事

2017年01月11日06:4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用電影講好中國名人故事

  電影《黃金時代》海報 光明圖片

  近日,一部由真人事跡改編的傳記電影《血戰鋼鋸嶺》感動了萬千中國觀眾。回顧電影史,許多傳記電影令人難忘:講述政治軍事領袖風採的有《巴頓將軍》《鐵娘子》,講述文化藝術名流人生境遇的有《莫扎特傳》《玫瑰人生》,講述學界天才挑戰自我的有《美麗心靈》《萬物理論》。遺憾的是,這些令人津津樂道的傳記片大都來自好萊塢。好萊塢以標准化的電影敘事手段,將這些歷史文化名人資源轉化為大眾易於接受的流行產品,其影響力已延伸到全球。

  好萊塢的傳記片幾乎涵蓋了各類名人,政壇領袖、體育明星、創業奇才、音樂偶像……對比之下,國產的人物傳記片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在質量上距離向全球輸出的水准也相差甚遠。坐擁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卻沒能產出優秀的傳記電影,這的確令中國電影人尷尬。

  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10年的迅猛增長。其間,電影圈的急功近利有目共睹:一段時間扎堆拍小成本驚悚片、一段時間扎堆拍愛情喜劇、一段時間扎堆買IP,與這些易於搞噱頭營銷、能快速上馬的電影項目相比,傳記電影顯得有點“高冷”和“費功夫”。處理歷史文化名人的題材,對主創的耐心和能力都是巨大考驗。

  歷史文化名人因其所處的歷史環境,或其較高的專業成就,對大眾來說有陌生感,所以形成了一定的知識壁壘。作為流行藝術的電影要突破知識壁壘,讓大部分觀眾對名人從略有耳聞,到了解、理解、為其感動,必須經歷一個艱巨的創作過程。因為關於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資料和相關研究大多卷帙浩繁,而一部電影卻長度有限。

  2013年3月,傳記電影《蕭紅》上映3天,全國票房僅80萬元,不少影院選擇將該片下線。有觀眾評價這部電影太文藝。然而,在專業化影評人的引導下,在熱愛文藝片的觀眾的鼓與呼下,該片逐漸被接納。2014年10月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更是經歷了考驗,從被觀眾冷落到被市場熱捧,兩度上映創下了票房口碑佳話。盡管市場認可了這部電影,但還有不少觀眾對文學意義上的蕭紅形象感到不滿足。影評人認為,作為作家的蕭紅,為何能被魯迅賞識,與蕭軍產生了怎樣的理念分歧,又何以能成為當時一代文學青年的偶像,這些關系到人物特質的問題,在電影中雖得到了呈現,但不夠,那個在文學世界中不斷探索、不斷強大、不斷自信的蕭紅還沒得到充分表達。

  為歷史文化名人拍攝傳記,不能隻停留在傳奇經歷或坎坷命運的表象,而應梳理出主人公的精神跋涉之路。如果普通觀眾看不到主人公內心的堅持與外部世界的沖突,也就無法認同、理解他的人生選擇。“文藝片就是小眾”,絕不是電影表現力不足的借口。很多時候未必是觀眾欣賞能力不夠,而是電影創作者沒能做到“深入”和“淺出”。

  除文藝片之外,還有一類以領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為主的主旋律式傳記電影。這類傳記片因為將人物一味“神化”,充斥著歌功頌德的贊美,往往令觀眾敬而遠之,缺乏市場吸引力。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的《張思德》《鐵人》《楊善洲》等傳記片,努力突破為了表現而表現的窠臼,用心尋找平凡中的視角。“偉大”背后,英雄們甘於奉獻自己,甚至不惜犧牲的勇氣、堅韌動力究竟從何而來?這些根本的問題都得到了重視。對於一部傳記電影,如果不能剖開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於缺乏知識儲備的觀眾而言,就隻能成為“宣教片”。

  拍好一部傳記片,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處理真實與虛構的關系。無論是國產的《梅蘭芳》《孔子》《葉問》系列,還是即將在中國上映的《戴安娜王妃》《摩納哥王妃》等外國傳記片,都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這似乎又與光影的“造夢”特質有些格格不入。如果影片只是流水賬似的記錄人物生平,那麼觀眾還不如捧一本人物傳記讀上一遍﹔但如果一味夸大人物傳奇色彩,又會失去傳記片的真正意義。因此,傳記電影不僅要符合歷史真實,也要將娛樂性、趣味性融入其中。一味地忠於真實就無法按人物思想邏輯展開想象,一味地娛樂和八卦,也會讓觀眾認為低俗膚淺,傳記電影如何拿捏內容的尺度,顯得尤為重要。

  以美國電影《美麗心靈》為例,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了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納什對抗病魔的一生。數學對普通觀眾來說何其沉悶,但影片創作者巧妙避開了真實人物的光環,而是將觀眾帶入一個虛構性質更強的故事懸念:納什究竟是個天才,還是個瘋子?切入點的懸疑性,大大增強了故事吸引力。同時,要攀登科學高峰,就必須戰勝精神疾病帶來的瘋狂——這一核心沖突的樹立,將人物苦苦掙扎的心理世界展現出來。這種尋找人物特有的內心沖突,並扣住內心沖突編排情節的敘事方法,值得借鑒。

  並非每一段傳奇都能被寫成傳記。中國電影人如何充分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為觀眾帶來更多的精神享受,是值得思考的話題。(本報記者 唐一歌 牛夢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