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南方小年廿四,這是傳播惹的事?

堂主 研究事兒
2017年01月20日16: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不是明天才‘小年’嗎?”今天一大早堂主給一位湖南朋友送去小年祝福時,他一臉茫然。堂主也很詫異,這麼多年都是“廿三,糖瓜兒粘”,怎麼變成廿四了。又問了問江浙一帶的南方朋友,他們也說在老家一直過“廿四”的小年。看來堂主孤陋寡聞,到底“廿三、廿四”哪天是小年,這還真是個問題!

廿四還是廿三,得到古代找答案

小年是過年前的重要前奏,同時也是灶神上天的日子,灶神會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玉皇大帝想了解的事務。俗話說: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中國的老百姓對灶王爺這次“上天”非常重視,會進行大掃除,還會在灶台上方貼上“灶王爺”挂圖。為了不讓灶神說人間的“壞話”,這一天還流行吃麥芽糖,好讓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而張不開,這也是剛才提到的北方民俗“廿三,糖瓜兒粘”的由來。

根據堂主考據,早在宋朝,就有臘月廿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廿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廿三在坤寧宮祭祀神靈,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官員隨之效仿,每年臘月廿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還有一種說法,跟我國古時“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臘月廿三過小年,百姓臘月廿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廿五過小年。這一說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

小年到底哪一天 這跟傳播有關系

聽了上面這麼多爭論,堂主以為,由於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裡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官方用“祭祀行為”確定小年是臘月廿三以后,北方的百姓口口相傳,也都認可臘月廿三是小年﹔但這肯定不是個命令,加上古代傳播方式有限、緩慢,南方又遠離政治中心,南方人效仿時估計已經過了一天,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同時南方地區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又多,等他們再效仿時已經到廿五了,所以他們的小年就定在了臘月廿五,當然北方的船家還是遵循“廿三”的傳統習俗。

綜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

其實,古代很多民間故事或者民俗甚至宗教都因為傳播的關系到今天發生了很大變化。

比如早年間菩薩實際上有兩撇小胡子,看起來是印度人的樣子,但中原老百姓都覺得很別扭。慢慢傳著傳著就有些畫師按照大多數人的意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對印度菩薩畫像進行了修改,把胡子去了,讓他更和藹可親,這才漸漸演變成了如今菩薩“不男不女”的樣子。

再比如很多俗語也是這樣,“三個臭裨將,勝過諸葛亮”今天變成了“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皮匠雖然躺槍,但擴大了知名度),“嫁乞隨乞(乞丐),嫁叟隨叟(老頭)”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無度不丈夫”變成了“無毒不丈夫”。

傳播差異很正常 原因很多任猜想

傳播中有一種“無意背離性譯碼”現象,即解讀一種事物的人,由於各種限制條件導致錯記或誤讀。

剛才提到的在古代由傳播引起的“誤讀”或者“差異”正是這種現象。堂主才疏學淺,在這也隻能試著分析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幾個原因,跟大家探討。

一是因為古代涉及民俗的內容大多數時候是口口相傳,肯定會有口音等原因產生誤差。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就有點恐怖,更可能的解釋是這個俗語的誕生地是四川一帶,因為四川方言“孩子”就是“鞋”,意思是套狼不要怕走路費鞋,這是個苦差事。

二是有些人故意為之,為政治或者經濟的需要。這裡面最倒霉、黑鍋背得最大的要屬孟老夫子,他一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流傳到今天不知戕害了多少女子,陳忠實《白鹿原》裡愚昧的“集體借種”就是這種流毒的代表。但實際上,人家孟子的意思不是“沒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而是說“沒有循守作為后代的責任是最大的不孝”,這有本質的不同。可恨的是從漢代開始就有人為了統治需要,為了封建倫理道德需要曲解了孟子的話。

三是古代信息傳播的時間較長,在此過程中原來的意思被扭曲。比如“丁公鑿井”的故事,本來是丁老先生在自家鑿了一口水井,節省了一個勞動力。傳來傳去,變成了丁老先生施展魔法,在自家鑿井挖出了一個大活人。

傳播,今天說起來主體和受眾還都是人,盡管今天渠道變了、方式變了、平台變了,但效果仍然是最重要的,“誤讀”和“差異”都應該盡可能避免。但是,我們對“小年到底是哪天”這樣的傳播差異卻不必特別在意,不管是哪天,從古到今傳播的都是吉祥如意,都是人民對新年的期望,都是最朴素的呼喚子女回來過年的暖暖深情。

好了,最后祝研究事兒的讀者朋友“小年快樂,祭灶掃塵要趁早,保你雞年樂逍遙!”。別忘了,掃二維碼有驚喜喲!

撰稿:劉燁 編輯:耿磊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