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國工匠”毛臘生:39年堅守“鑄”就不凡
39年來,扎根一線工作,他隻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
39年來,靠著一股韌勁,他完成了從初中生到“大國工匠”的華麗轉身﹔
39年來,懷揣一顆匠心,他用滿腔熱情鑄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他,就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貴州航天風華公司的鑄造工人毛臘生。
毛臘生近照
刻苦鑽研 成就“大國工匠”
1973年,還是初中生的毛臘生在綏陽縣農具廠學工,第一次在工廠裡見到了鑄造行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與鑄造的這次結緣竟成為了日后畢生的事業。
四年后,在遵義市綏陽縣團山公社插隊的毛臘生,由於表現優秀被公社推薦進入時稱風華機器廠的航天風華公司工作。
在當時,作為農村青年能夠進入國營工廠甚至是軍工廠工作,“這十分不容易”,毛臘生深知機會難得,“一定要在軍工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初進廠選擇工種時,與毛臘生同期進廠的人都選了當時熱門專業:車、鉗、銑、刨、磨等,而他卻偏偏選擇了以“苦、臟、累”出名的鑄造專業。而在這個俗稱“翻砂”的崗位上,他一待就是39年。
然而,剛開始跟師傅學鑄造造型操作,毛臘生就遇到了難題:僅有初中學歷的他,最初連基本的鑄造原理都不清楚,面對復雜的鑄造零件,根本無從下手。
毛臘生工作照
在一段時間裡,毛臘生甚至隻能“打下手”“跑龍套”,就連師傅也常常說他不開竅,為此沒少挨罵,他笑著說:“當時被說的最多的就是——笨!”
盡管干活摸不著頭緒,學習技術十分吃力,但是毛臘生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實在不會怎麼辦?“先天不足后天補,必須學!”
“笨鳥先飛”的毛臘生,不怕苦、臟、累,任勞任怨,一邊跟著師傅干活,一邊留心察看師傅操作。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在操作練習,一遍、兩遍,對幾遍做不出來的零件,便記錄下來,請教同事、查閱資料,自己更仔細揣摩。
“遇到問題,就是要多思考、多問,一定要把東西搞透。”正是這種心無旁騖、如飢似渴的學習,短短半年時間,他就能夠獨立生產一般難度的鑄件了。
這讓毛臘生更加堅定了做好鑄造工作的信心,也提升了工作的熱情。然而,軍工鑄造並非想象的那樣簡單,“造出來的東西,不僅要和圖紙相同,更不能有一絲紕漏。”
要想闖難關,必須得有真本事。於是,他更加自覺、有意識地向老師傅、技術人員請教。曾經有一次,由於圖紙不清楚、模具尺寸對不上號,他連續三次騎行到兩公裡外的技術部門請教。
同時,為了彌補文化底子薄的“短板”,他會在休息日裡到公司圖書室“泡”上一天,放棄休息時間到工廠夜校進行文化補習,還會見縫插針的閱讀專業書籍來充實自己。
靠著自學和培訓,毛臘生不斷探索鑄造生產的特性,了解掌握基礎知識,積累經驗豐富理論。“但是感覺還不夠,那就繼續學,提升自己。”他用極大的毅力自學了鑄造理論和與鑄造相關的知識。
“鑄造的學問太大了,見得多、做得多,知識才能不斷豐富。”採訪中,毛臘生強調說,正是刻苦鑽研才練就了一套過硬的本領,使自己成長為具備較高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
直到現在,“功成名就”的他仍不放鬆學習。在他家中的書桌上,堆滿了鑄造的專業書﹔他還有一個ipad,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從網上下載資料來學習、實踐。
因苦苦修煉技藝,毛臘生擷取了常人難以及頂的成果和榮譽。他在1994年取得工人技師資格,4年后便成為當時廠裡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在他近四十年的工作中,“航天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技能大獎”“中國鑄造大工匠”等榮譽紛至沓來。
回望走過的路,毛臘生感慨的說:“勤奮刻苦為我贏得尊嚴,精湛技藝讓我收獲榮譽,而我只是干好了自己該干的一件事。”
在毛臘生的人生歷程中,學習和執著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法寶。正是在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勤奮好學的努力付出中,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村小伙成長為如今我國鑄造業的“大國工匠”。
探索創新 生產提質增效
“毛師傅身上有股子韌勁,不僅能夠‘苦干’,而且還會巧干。”在航天風華公司鑄造車間主任李清顯看來,在實際的生產操作過程中,毛師傅非常注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某型號軍工產品的整體鋁合金殼體,形狀結構很是復雜,產品質量要求又非常之高。“一米多高的鑄件,最大的問題就是尺寸很難達到要求,還經常出現質量問題,合格率較低。”
為此,毛臘生對生產工藝、操作過程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在多次摸索后發明了一套新工藝並予以改進,終於成功制作出鑄件,解決了困擾工廠多年的關鍵質量問題。同時,經過改進的鑄件合格率由原來的65%提高到了92%,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又減少了報廢損失,僅這一項每年就為工廠節約資金上百萬元。
全面且高超的操作技能,加上廣泛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讓毛師傅不再只是一名普通的造型工,而是在修型、熔煉、澆注乃至產品設計上都有較高的造詣。
對此,毛臘生的徒弟之一、車間技術組組長劉健深有體會。甲艙是某型號產品的關鍵艙體鑄件,結構極為復雜,技術和精度要求都很嚴格。由於泥芯數量眾多等原因,中心尺寸總是容易發生偏移,其它許多尺寸也難於控制。
“產品時間緊迫,十幾個模具最終都要拼合在一起,一時間困難重重。”劉健回憶,毛師傅與大伙一道觀察和研究,採取增加檢測控制量板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困擾工廠多年的“疑難雜症”。
“在產品技術改進和研發上,毛師傅還屢建奇功。”一次,工廠接到了一種鋁合金鑄件的訂貨。這種鑄件尺寸不大,可形狀復雜,尺寸精度要求甚高。此前,國內多家專業鑄造廠因滿足不了要求而束手無策,訂貨方抱著試一試的念頭輾轉到航天風華公司。
面對難題,毛臘生和技術人員一起,潛心對工藝、造型、熔煉、澆注過程等反復進行細致研摩,最終找出原因,提出調整合金成分、更改模具、改變澆道數量和寬度等措施,並採用邊澆注、邊攪拌、邊測量的方式,使問題迎刃而解,技術和工藝質量都上了新水平。
從業近四十年來,靠著對技術的非凡鑽勁兒和面對生產難題時的韌性品格,毛臘生掌握和積累了大量先進的鑄造技術和方法,成功地探索和推廣了多項技術絕招,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很多關鍵性的技術難題。
在他獨立或參與的多項關於軍民品的技術革新和科研課題中,“某牌號鎂合金新材料的研發”通過了部級鑒定並獲得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參加研制的某型醫用直線加速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某型醫用直線加速器被列為國家新產品。
毛臘生為學生做技術指導
示范引領 傳遞匠人匠心
今年的毛臘生已經60歲了,但是每天在工廠的鑄造車間,仍然會看到這個身材瘦小、略微駝背的小老頭,或是蹲在地上仔細檢查學徒們做好的砂箱模型,或是在車間一旁工作室裡琢磨新的技術課題,甚至有時候還親自做砂型示范。
作為一名退休后被公司返聘的技術顧問,每每會被問及這樣的問題:您已經成為鑄造行業高級技能人才,為何還要繼續留在翻砂的崗位上?毛臘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我是一個工人,能干一天就要盡一天力。”
其實,毛臘生有很多機會能夠離開鑄造一線,進入二線管理層。車間領導為照顧他的身體,常常勸他當當顧問管管質量就行了,可是他每天照樣和徒弟們在生產第一線忙碌。
“第一次見到毛師傅,不僅技術精湛,懂得流體力學和材料學也著實讓我驚訝。”毛臘生的徒弟於丹說,最讓她佩服的還是毛師傅精益求精和甘於奉獻的品格。
於丹還記得制作某產品的時候,雖然鑄件已經達到設計要求,但是因為局部有一定的缺陷,毛師傅依然堅決的要求重新來過:“干鑄造這一行,隻有把產品做得更好,合格率更高,才能對得起這份工作。”
平時,對於不合格、不滿意的砂型,毛臘生不管大小總是推倒重頭來過。出現不合格產品,總是一頭扎進產品尋找原因,“他寧願自己多花時間,也要讓產品合格。”
在鑄造車間,勞動強度大、噪音大、灰塵大,在這種環境下,毛臘生從不拈輕怕重,難活、累活搶著干。毛臘生不僅自己勤奮工作,對技術精益求精,還注意培養新生力量,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
他也常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帶徒弟不是簡單的手把手教干活,更多是點出關鍵點讓他們自己琢磨、領悟。如今,他所帶數十名的徒弟中有技師、工程師、助工等,其中有2名成為國家技師、6名成為高級技能工人。現在,這些人都已經成為車間的新生力量和技術骨干。
進廠跟隨毛臘生學藝並共事長達23年的車間小組組長孫元平深有感觸的說,在毛師傅的帶領下,車間技能水平已然走在了國內鑄造行業的前列。毛臘生所在的有色合金小組,也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職工職業道德百佳班組”、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毛師傅在技術上指導,更在職業道德、做人做事上引導,他既是師傅,又是長輩。”徒弟們都說,在毛師傅身上,不僅看到了他作為一位長者的師德,更看到了他作為一名鑄造工人的藝德,這令人敬佩和感動。
對毛臘生而言,不只是鑄造了一件件精密的產品,更用心血把全力以赴、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從而鑄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