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動畫"好極了"首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7年01月23日07:09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好極了!

  北京時間本月20日,即將在2月9日開幕的第67屆柏林電影節公布了完整片單,其中17部主競賽單元的名單中霍然出現一部中國導演執導的動畫片名字,它就是劉健執導的動畫長片《好極了》,據悉,這是華語動畫長片首度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選主競賽的華語電影。可謂是創作了中國的動畫電影歷史的新紀錄。

  2002年,日本導演宮崎駿執導的電影《千與千尋》曾經獲得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該片還在200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這也是柏林電影節歷史上唯一一次動畫長片最后捧得金熊大獎。劉健此次入選,讓大家對本屆柏林電影節充滿了期待。

  1969年出生的劉健是江蘇人,199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大學學國畫,也喜歡音樂和寫小說。2001年,他為馮小剛導演的《大腕》制作過3分鐘的動畫短片。他說,“那是我做電影的源頭”。 2007年,劉健創立了“樂無邊動畫工作室”,他幾乎是一個人創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電影《刺痛我》就獲獎無數,獲得了包括意大利城堡動畫電影節社會獎、韓國首爾數碼電影節綠變色龍獎及亞美尼亞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並且入圍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

  劉健執導的動畫短片還包括《小張》、《魯迅魯迅》,其中《魯迅魯迅》是他在看了魯迅的小說《在酒樓上》后獲得靈感而創作的,通過對魯迅先生肖像進行的100次反復描摹來完成作品。其目的是提醒觀眾,“真實的魯迅究竟是怎樣的?”

  劉健作品充滿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他筆下的故事過程很荒誕,結局很諷刺,透露著令人拍案叫絕的黑色幽默,並用一種奇特的、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風呈現。另一部動畫短片《混沌&秩序》描繪了一個“被格式化”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世界中,沒有國家,也無所謂性別、種族,那時隻有一種生物——“電腦人”,“電腦人”不是機器人,而是被格式化了的“人”。作品充滿了對於電腦時代思維僵化的擔憂。

  片長73分鐘的《刺痛我》是劉健第一部動畫電影作品,從2007年做起,花了兩年時間制作,由於資金不足,劉健和老婆賣了房子,再向父母、朋友東拼西湊,才勉強湊齊了做這部電影的錢,他是這部動畫片的出品人、制片人、編劇、導演,除了配音和原創音樂,這幾乎是他一個人的電影。完工前,劉健制作了三分鐘短片放到網上,荷蘭動畫電影節主席戈本·斯荷爾姆偶然看到后,輾轉聯系上了劉健,並且告訴他自己非常喜歡這個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作品。好在作品最后結果不錯,也收回了成本。

  《刺痛我》全部用南京話配音,根據他自己1996年的一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青年工人小張在失業后決定回老家務農的遭遇,風格上充滿了黑色的主題。因為真實,在各大藝術空間轉場展映的時候,現場有觀眾抹起淚來。劉健曾經說,人性其實是他影片當中最重要的部分,“觀眾哭也是人性的反映,人的遭遇打動他們,”他本人並不想表達這個社會有多殘酷,隻想表達真實。

  對於《刺痛我》這部電影,劉健曾經在採訪中說,“這是一個以手繪的方式耗盡3年時光來完成動畫長片夢想的動畫人的自白,擁有理想與堅持,沒人能阻止劉健帶著雄心出發。”並稱,他成立“樂無邊”是“以時間來對抗時尚。”

  電影《好極了》是由劉健自編自導、耗時3年時間獨立完成的動畫電影。這也是他第二部動畫長片,由於影片過於獨特,影片的運作過程幾經周折,最終在劉健和制片人楊城的堅持和努力之下得以順利完成,並突破重重競爭,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能夠代表中國動畫電影入圍佳片雲集的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是對影片最大的肯定。

  《好極了》目前隻有兩張海報,其中一張是一隻蜥蜴走過鐵軌的畫面。另一張是一堵牆,上面挂著一頂黑色的禮帽,一張史泰龍主演的《洛奇》的畫報和一隻泰迪熊的畫報,牆上挂著兩塊熏肉和一個圍兜。預示著這是一家肉鋪。《好極了》應該就是劉健此前提到了《done》這部影片。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和女友的愛情,搶劫了老板的巨款,引發連鎖反應。影片講述了三路人馬追殺80萬人民幣的故事。

  昨天下午,劉健在自己的微博上低調地寫道:感謝朋友們對動畫電影《好極了》的關注和支持!一名網友在底下留言,“導演太有才華“。另一名網友留言,“中國動畫會越來越好”。

  據悉,影片《好極了》(英文名《Have a nice day》)將於2月17日柏林電影節期間揭開神秘面紗,接受全世界最苛刻的專業觀眾的檢驗。(王金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