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安徽六安:返鄉創業熱 增添新動力
人民網六安1月31日電(姚慶林)“這個年過得,就是一個字:忙!”家住六安市裕安區羅集鄉的闕順虎個子不高,又長著一副娃娃臉,不少人很難把這個25歲的小伙子,和一家規模不小的生豬企業負責人聯系起來。之所以有這樣的反差,與闕順虎帶著技術返鄉創業有關。
近年來,隨著相關創業政策的鼓勵和引導,“返鄉創業”成為這個皖西農業小鎮裡的熱詞。從技術到資金,返鄉創業不僅成為這個春節,當地人走親訪友時討論最熱的話題,還為傳統鄉村帶來新動力。
帶著技術回鄉當豬倌
“大年初二不僅沒帶愛人去岳父母家拜年,反而忙了一天運了三百頭生豬去安慶。”大年初三一大早,闕順虎一邊收拾東西,准備帶愛人外出拜年,一邊還忙著接聽一些業務方面的電話。臨出發前,還不忘到養殖場裡轉了一圈,察看尚未出欄的生豬狀況。
2011年,闕順虎大學畢業后,到了一家大型養豬企業做起了豬倌。“從給豬打掃衛生、投料喂食做起,鏟豬糞什麼都干過。”闕順虎說。2年后,憑借過硬的養殖技術,闕順虎成為該企業一名待遇豐厚的技術人員。
“我學的是畜牧專業,在企業裡干的是養豬,自己也喜歡養豬。”說起回鄉養豬的原因,闕順虎的答復順理成章。“當時我就想,我有技術,有經驗,懂行情,從小的養殖場慢慢干,事業總會慢慢做大。”
2013年底,闕順虎帶著在外工作掙到的數萬元錢,回到六安市裕安區羅集鄉創業,辦起了華虎養豬場。幾年下來,闕順虎的養殖場越來越大,“現在年存欄一千多頭,出欄有六七百頭”。
和一些大型養殖場相比,闕順虎的養殖場仍不算大,每年純利潤也不是特別多。尤其是資金不充裕、市場風險等因素,壓在闕順虎肩頭的擔子越來越重。但闕順虎卻說:“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業,還能解決一部分周邊村民就業,渾身充滿干勁。”
回鄉養羊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這個年,同樣忙碌的還有羅集鄉花園村的杜成師。“春節前后,正是羊肉銷售的旺季,不少地方都急等著。”1月30日,杜成師的養殖場裡尚有1700多隻羊存欄,趁著春節抓緊銷售成了頭等大事。
2013年,已經44歲的杜成師帶著在外打拼的500多萬資金,回鄉搞起了特色種養殖,辦起了康華湖羊養殖場。杜成師1995年去南京打工,之后在當地創辦了一家電器銷售公司。
此后,隨著當地政府的不斷聯系,加之現代種養殖產業的光明前景,杜成師在不惑之年決定回鄉二次創業。如今,杜成師的養殖場規模正逐漸變大,項目也不斷增多。除了養殖湖羊、白山羊約3000多隻以外,他還流轉了百多畝土地,種起了牧草、有機蔬菜等。
一邊忙著銷售業務,一邊還不忘檢查最近村子裡剛修好的水泥路。“從縣道到村裡的水泥路全長1.872公裡,總投資65萬,政府投資48萬,剩下的十幾萬都是我自掏腰包,無償捐獻。”
除了修路,探索建立養羊合作社,施行代養代收模式,幫助周邊村民增加收入,是杜成師今年的重要工作。杜成師說:“家鄉還不富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幫助家鄉的面貌有所改觀,讓周邊村民都能致富。”
回鄉創業增添鄉村新動力
“最近幾年,尤其是國家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返鄉創業者越來越多。”羅集鄉副鄉長陳俊介紹,目前,當地已有畜牧養殖、苗木種植、糧食深加工、現代農業等十多家返鄉創業企業扎根。
“像這些返鄉創業企業,無論規模大小政府都大力支持。”陳俊介紹,尤其是在政策、項目資金扶持等方面,當地政府始終都全力幫助爭取、申請,為創業者提供各種支持和便利。
事實上,這些返鄉創業者和他們創辦企業,有的仍然規模較小,尚在起步階段,有的面臨著融資、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困難,存在失敗的風險。但這些企業已經開始反哺農村,從就業、收入到觀念等多個方面,給傳統的鄉村帶來了新動力。
“這十幾個企業規模有的不大,但能夠解決不少周邊閑置勞動力的就業,為周邊群眾增加了部分收入。”陳俊說,一些傳統觀念也因這些企業到來,而被漸漸破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