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2020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

【網絡媒體走轉改】安徽颍上:215戶貧困戶拿到了新房鑰匙

2017年02月03日10:4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安徽颍上:215戶貧困戶拿到了新房鑰匙

  人民網颍上2月3日電 (李闊 許傳忠)1月30日,農歷大年初三,天氣晴朗,氣候溫和,行走在淮河岸邊,和煦的陽光照射在身上,令人暖得直犯困。

  這時,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突然從不遠處的民居小巷內傳出,驚得記者困意全無。

  手機上顯示的時間,已經是下午2點49分,按理說應該過了吃午飯的時間,為何還有人放鞭炮呢?

  循著聲音的痕跡,記者找到了放鞭炮的老人家。他叫張士國,今年72歲,是安徽省阜陽市颍上縣半崗鎮孔台村村民。

  聽說記者到來,張大爺連忙將我們請進院子,又是搬凳子,又是倒水。“記者同志,俺這住的地方小,條件比較簡陋,你別介意哦。”

  “張大爺,這說的是哪裡話,您不用那麼客氣!我們聽到鞭炮聲,感覺很奇怪,才找到這裡。不知道您為什麼這個時候才放鞭炮呢?”記者問道。

  “一來是常年在外的大兒子回家過年了,二來是俺和老伴領到了新房鑰匙。”說著說著,張大爺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張大爺,您要搬家了嗎?”

  “可不是嘛!新房子就在淮河堤壩的北岸,站在堤壩上就可以看到。”怕記者不信,張大爺又走進屋子,拿出了一個檔案袋。

  檔案袋裡除了一把鑰匙,還有一張印有樓棟樓層房號的紙條、一封致全縣易地搬遷朋友的信、一本扶貧手冊和一些其它資料。

  “6#106,張大爺,新房還是在一樓呢。”

  “這多虧了黨和政府,如果不是時刻挂念,幫著解決居住問題,俺們老兩口都沒地兒去。”張大爺指著院子說,“你看,這個地方總共才40多平方米,卻住了爺孫四代,10口人。”

  走進屋子,張大爺隨即拉開了電燈,但屋裡仍然比較昏暗。床、桌子、櫃子、鍋、盆、糧食……把屋子塞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站人的地兒。

  “1991年之前,俺們不住這裡,1991年發洪水,房子被淹之后,才遷到了這裡,一住就是26年。”張大爺有些無奈,“26年裡,人口增加了好幾個,但房子還是原來模樣。”

  隨行的孔台村黨支部書記張士全告訴記者,孔台村位於淮河故道邊,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庄台之上,生活環境惡劣,配套設施落后,群眾較為貧困。

  2016年,颍上縣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孔台村被列入搬遷范圍。同年3月,張大爺和老伴以貧困戶的身份申請易地搬遷。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准,老兩口免費分到了近50平方米的新房。

  “搬遷分三期實施,一期是對孔台村215戶貧困戶390人進行易地搬遷。”張士全說,目前,一期已經進入掃尾,貧困戶也全部領到了鑰匙,即將搬遷入住。二期將對隨遷戶進行搬遷,即將啟動實施。

  張大爺看記者聽得饒有興致,又迫不及待地想帶記者去他的新房子那裡轉一轉。記者跟隨張大爺剛上淮河堤壩,就看到北側不遠處屹立著一棟棟紅白相間的嶄新樓房。張大爺激動地說:“那裡就是給俺們新建的房子。”

  據介紹,安置房位於距孔台村4公裡左右的半崗鎮黃連溝村腰庄,距半崗鎮街區不足2公裡。2016年初,啟動建設,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投入資金。安置點配套設施齊全,對面建有一所小學,不遠處還有一所中學。

  難掩心頭的喜悅,張大爺急忙拿出鑰匙,打開房門讓記者參觀。“過了春節,等門前的路鋪好,差不多三四月份,你們就可以搬進來住了。”張士全對張大爺說。

  聽到這裡,張大爺沉默了一會。原來,2013年,張大爺查出患有胃癌,老伴也患病多年,高昂的醫藥費成了家人沉重的負擔。為了不給本已生活艱辛的子女雪上添霜,他們就在自己的地裡種點蔬菜、維持生計。“眼看就要搬遷了,俺倆的生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孔台村人均土地面積不大,且多為低湖窪地,糧食收成不好。而蔬菜種植周期短,省時、省力、省心,許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都喜歡種植蔬菜。同時,他們在家門口的河岸邊種點果樹、喂點牲禽。一來可以自給自足,二來可以到鎮上售賣,掙錢收入,貼補家用。

  “老張,你猜這是干什麼用的?”張士全看出了老張的心思,指著門前的一塊空地說,“縣裡知道你們有所顧忌,所以規劃時,提前考慮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為你們預留好土地了。”

  遵循“門前一片田,屋后一方園,房頂光伏嵌”的總體思路,颍上縣在安置住房前規劃一小塊地種植當季蔬菜,解決貧困戶基本生活問題﹔在屋后規劃一小塊果園、房頂坡面上計劃安裝光伏發電板,為貧困戶穩定增收提供保障,從而較好地解決貧困戶想搬不敢搬、搬后穩不住的難題。

  聽到這,張大爺又喜上眉梢,笑了起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