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網絡媒體走轉改】鐵路上的“打冰人”
人民網蘭州2月7日電(王文嘉 實習生 楊文)凌晨1時50分,鬧鈴聲將和衣而臥的魏學平驚醒。打冰點到了,他迅速起身,叫醒了擠在一個炕上的兩名工友。按規定進行勞保著裝、用兆歐表測試打冰杆的絕緣電阻、檢查手電筒電量,一起走出房子,開始了他們夜間的第三次打冰。出發前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來不得半點馬虎,春節期間更要認真落實。
“打冰”是鐵路供電部門冬季確保行車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天蘭線新陽鎮車站西側的安林隧道,由於地處群山疊嶂的渭河之濱,地下水豐富,建於五十年代的隧道成了典型的“水帘洞”。因地下水的常年侵蝕,洞內已經滿目蒼夷、斑駁不堪,一到冬季更是冰柱林立。如果不及時清除,就會牽引供電線路短板跳閘,嚴重的能燒斷供電線路,對隴海線暢通無阻構成巨大威脅。
新陽鎮打冰點是蘭州供電段管內打冰工作最為艱巨的一個點。由於降水量大,早晚溫差很大,洞內結冰頻繁,隔兩小時左右就要打一次冰。為了及時清除結冰,打冰職工隻能租住在隧道旁邊的“庵房”。“庵房”是農民用來看果園的一種簡易房,隻有3米見方,一個土炕佔滿大半間。
夜晚的隧道口隻有昏暗的燈泡發著微亮的光,紅色的水銀柱顯示外溫零下10度。魏學平一行人不斷要時刻留意腳下,防止摔倒,更要留意頭頂隨時可能掉落的冰挂。“看那兒!”一名工友的手電筒發出的強光鎖定了隧道頂部的一處冰溜。盡管兩小時前才剛剛打過,可洞內滲水出還是結出了長長的冰溜。魏學平高高地舉起打冰杆,用力向冰塊根部揮去。竹筍般的冰柱碎成了花掉落在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一行人一邊走一邊用手電照著隧道頂部,每一個人都在仰頭仔細地尋找著隧道頂部的冰塊,生怕漏下一個。
完成一次打冰作業要2個多小時,來回走近10公裡路。打冰人累出一身汗,走出隧道,一冷一熱,人很容易感冒。魏學平扣上帽子,喘著氣對記者說:“有個同志感冒的比較嚴重,已經住院了。”
從新陽鎮出發,到安林山隧道西口這個點,進入安林山隧道打完冰,繼續向前是蚰蜒咀一號隧道及蚰蜒咀二號隧道,打完蚰蜒咀隧道的冰再返回安林山隧道,每天他們要走七八次近五十多公裡路。一雙鞋往往半年不到就會磨破。剛剛來這兒打冰,“退走腫那是常事”。
下午19時左右,他們匆匆吃些飯,就開始一輪的打冰工作。每隔兩小時左右打冰一次,一直得忙碌到后半夜。一束燈光從道邊“庵房”的窗戶縫隙裡透出,打冰回來的魏學平他們擠在尚有余熱的土炕上。聽著一列列火車從他們身邊疾馳而過,作為大動脈的守護者,能保持春運列車的正點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