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公號漲粉必殺技
如今,網民已將微信公眾號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去年年底發布的《2016年App與微信公眾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超過1200萬個,比2015年增長46.2%。
如何在海量公號中脫穎而出?媒體傳播有規律,公號漲粉有技巧。今天讀報君與您一起探討“微信公號漲粉三十六計”的常見必殺技。
計謀:拋磚引玉
原義:以己之見,引人高見
公號策略:搖搖界面來吸粉,紅包多多引關注
原義為“以己之見,引人高見”,用於公號則為“以己之(錢)物,引人關注”。此乃較為簡單,且短期有效的漲粉之策。
這兩年春節的節奏是:春晚、吃飯、搖紅包。一些企業主通過微信搖一搖界面,向用戶發紅包,搖到紅包者會默認關注公眾號。
在其他節假日或宣傳活動時,通過這種方式,有的公號一夜新增數萬粉絲。微信紅包是公眾號的“漲粉神器”。
送禮品,和發紅包的原理一樣,往往以線下活動的形式呈現,關注公號,送小禮品。各位有沒有想起,之前各大銀行搞的“辦信用卡送禮品”活動?
計謀:樹上開花
原義:弱小部隊憑借外力,充實強大自身陣容
公號策略:精品互推聚合力,朋友轉載廣傳播
如果現在某公號的粉絲數是10萬,找10個10萬的公眾號一起互推,合計就可覆蓋約100萬的粉絲。假設按5%的打開率計算,互推的文章即有5萬閱讀。然后以1%的關注率來計算,一次互推可漲粉一百到幾千不等。可做一些精品號的良性互推。
比如,通過新媒體排行榜,搜索各個分類排名靠前的公號,去聯系他們。如果自己公號的粉絲量不大,找不到大號互推,也可在新媒體排行榜上找粉絲有重合度的賬號合作,聯系原創投稿等,如此也能漲粉。
互推需要講究方法。
早期有公號 “直推”,如文章標題即“給你推薦十個公眾號”,粉絲都不太願意點。還有標題黨,標題沒有推薦之意,點進后是互推,粉絲體驗非常差,甚至有“受騙”之感。
有一個公號,做了這樣一個標題,“月薪三千跟月薪三萬的人關注的公眾號有什麼不同”,既保証了自己公號的閱讀量,又實現了對其他公號的互推。
所以,好的互推是要花心思的。朋友圈轉載的原理與其類似,簡單“直推”惹人厭,精心“曲推”效果好。
計謀:以逸待勞
原義:作戰之時不先出擊,養精蓄銳取得勝利
公號策略:學習大號好經驗,“拿來主義”取精華
一些大號為何會有那麼大的粉絲量和閱讀量,自然有其道理,多學習多研究,看其如何運營,大到界面,小到細節,用心揣摩,然后超越。
運用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思維,取其精華,因地制宜,為我所用,事半功倍。
計謀 :上屋抽梯
原義:誘人上樓拿掉梯子,使人上當達成目的
公號策略:微信搜索作為梯,登堂入號成用戶
微信首頁有個“放大鏡”搜索功能,這是微信的搜索引擎,類似於百度搜索,其搜索范圍是圍繞微信公眾號的數據信息,如朋友圈的動態、文章、公眾號、音樂等。
據騰訊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 微信和WeChat合並月活躍用戶數達8.06億。幾億微信用戶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一般會訂閱其公眾號,很多人會在這裡搜索關鍵詞找文章,發現文章好就會關注此公眾號,找不到才會去百度、谷歌、360搜索。
通過微信搜索,讓幾億用戶找到並關注“自己”,不啻一條重要且穩健的漲粉途徑。
如何讓文章在微信搜索中排名靠前呢?
微信官方解釋:流量傾斜。即對開通原創功能的賬號,同等條件下,搜索出來的結果,原創聲明的文章排在非原創文章之前。看來,還沒開通原創的童鞋擼起袖子加油干吧!
計謀:擒賊先擒王
原義:作戰先擒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公號策略:內容品味乃王道,主要矛盾需抓牢
讀報君認為,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找准定位,做好內容,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是漲粉的“王道”!
一個做新聞資訊的公號,天天去報天氣,就廢了。找准定位,得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定好位后,切忌亂換。今發美食明換音樂,先有旅游后有足球,粉絲暈頭轉向,漲粉再多也會掉粉。
做好內容,並不囿於文字,還包括頁面布局。公號文章頁面,如同一個人的外表,賞心悅目才能引人觀看。
設計精美的頁面,給用戶的直觀感覺就是公號品位不錯。用戶體驗提高了,內容也會增加多次傳播率。
讀報君認為好的內容有以下幾個特點:
1.原創獨家:獨家的原創內容說明你的賬號擁有強大的新聞信息資源,用戶隻能在你這裡得到這條消息。獨一無二,怎能不吸引人?
2.系列追蹤:很多時候當一個熱點出現,圍觀群眾很多,但不少人是想去了解又不想看長篇大論。當你能把一件熱點事件講得非常簡潔明了透徹的時候,用戶為了看到持續的更新,還會不關注你嗎?
3.歷史合集:文章結尾加入更多原創合集,用戶不用去查歷史消息,通過文章鏈接即可閱讀其他內容。這可增強用戶黏度,也可增加文章轉發率。你的用戶每個轉發都是在幫你進行拉新,他們覺得內容好,自然就會關注和轉發。
有道是,古人智慧今來用,三十六計妙招多。微信公號必殺技,不知您有何高見?
(本文由“研究事兒”公號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煮酒話媒工作室聯合出品)
撰稿:張翀 編輯:耿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