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爺孫》熱播 現在還流行“黑”城裡人嗎?

《淘氣爺孫》劇照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地域歧視”之類的情節在前幾年的都市劇中很常見,城裡人總是牛氣沖天地“欺負”鄉下人。沒想到,最近在深圳衛視晚間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淘氣爺孫》,又把這類矛盾重新激化呈現給觀眾,導致有觀眾連喊棄劇:“編劇尺寸拿捏有問題,三觀不正。”
導演侯明杰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這樣的題材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想通過這部戲關注老人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老一輩教育孩子,反而是在互相教育,老人從孩子身上也得到很多東西。”
城裡人VS鄉下人
都市類電視劇為了加強戲劇沖突,往往會在情節設置上做極端化處理,“城裡人”與“鄉下人”的矛盾就是編導們愛做文章的一個點。《淘氣爺孫》的故事講述:80后小夫妻王東和陳薇薇有個5歲的孩子嘉樂,孫子在城裡外公外婆的溺愛下成長,由於外公住院,遠在東北鄉下的爺爺奶奶來到上海照料孫子,一場關於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和教育理念的大戰就此展開。
雖然劇情的最終結果都會是鄉下人逐漸適應大城市、“規規矩矩”地生活,城裡人也不斷適應鄉下人的節奏,四個老人為了各自的兒女以及一個孫子達成一致意見,但是,由於《淘氣爺孫》隨時隨地顯露出的“地域歧視”場景,讓許多觀眾覺得不舒服。
劇中,爺爺奶奶來到上海照顧外孫,姥姥一上來就沖爺爺使出下馬威:“老王,我跟你說,現在到了上海了,你得跟上上海的步調。”“行李要用消毒水擦一擦,嘉樂的身子骨比較差,你們摸他時手要消毒。”“親家,你好像對孩子的耐心不夠,說話嗓門太大了。”“你在你農村抽煙,怎麼抽我不管,但現在這是大城市,不行,我建議你把煙戒掉。”……不僅是姥姥一臉嫌棄,就連爺爺奶奶不會用“智能馬桶”,也遭到孫子戲弄。
關於孩子的教育,也引發了“城裡”外公外婆與“鄉下”爺爺奶奶的嚴重分歧。外公外婆溺愛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堅決不打,就連起床、上廁所都要按照日程表進行,孫子小便時要爺爺、外公吹口哨,刷牙時要播放《小蘋果》,撒潑打滾就能要到高級玩具﹔而鄉下爺爺的教育理念完全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爺爺是特種兵出身,一直想用軍事化的方式教育小孩,為了不讓孫子養成壞習慣,勢必將惡人做到底,孫子淘氣,爺爺不僅要揍人,甚至不讓孫子吃飯,但對小孫子的愛也融化在“淘氣老頑童”的一舉一動中。
鳳凰男VS孔雀女
隨著劇情發展,“爺孫”大戰、“親家”大戰已經從主線變成輔線,由於鄰居顧青引起的一連串誤會,王東和陳薇薇的婚姻陷入危機,各種對撕大戲開始上演。“鳳凰男”和“孔雀女”的結合再次引發觀眾熱議:“媽媽說,好女不嫁鳳凰男?婆婆說,娶妻不娶孔雀女?”
劉歡飾演的“鳳凰男”王東來自農村,作為倒插門女婿,家庭地位低,對家庭中所有人愛得卑微沒底氣,卻又想極力証明自己,改變家庭地位。劉歡在接受採訪時說:“王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他會犧牲自己,去討好丈母娘,安慰自己爸爸,最終的目的是想讓家庭更和睦。”王東就好像家中的粘合劑,雖然活得很艱難,但也不可或缺。徐芃溪飾演的“孔雀女”陳薇薇是個時尚辣媽,有新時代女性的成熟與干練,但也多少帶有一些傲嬌,遇事有時得理不饒人。
“鳳凰男”和“孔雀女”在近年的社會新聞中,經常被作為“黑化”對象出現。《淘氣爺孫》似乎在尋找這兩類人結合的平衡點,“鳳凰男”具備吃苦耐勞的韌勁,“孔雀女”也有視金錢如糞土的個性,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兩人總能找到調和辦法。劉歡如此解讀這種夫妻相處模式:“不管是夫妻還是男女朋友,兩個人的相處一定要建構一個平等感。”
雖然這部劇三觀的建構有些極端,但對於一部春節檔播出的電視劇,“合家歡”屬性也很明顯,“家”才是《淘氣爺孫》的內核,正如“爺爺”杜源宣傳這部戲時關於“幸福”的解讀:“幸福的家庭就是大家有時間能在一張桌子上去吃飯,我覺得這是最幸福的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