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期

網絡空間治理“三維一體多元共治”新范式

劉文富,丁慧民
2017年02月15日08:4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網絡時代已經進入以社交媒體等應用為主的一種新的互聯網發展階段,具有開放性的社會結構、共享性的服務方式、互動式的網絡管理、協作化的共創模式等特征。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新變革,人際交往的新變化,對社會組織建構、社會治理帶來了新沖擊與新問題。網絡空間治理需要從政府、企業和各種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公民和公民各種形式的自組織,堅持“依法治網,嚴格遵守《網絡安全法》,形成網絡空間治理“三維一體多元共治”新范式。

關鍵詞:網絡空間治理﹔社交媒體﹔網絡政治

互聯網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在世界上得到了快速的推廣和運用,並在運用中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以適應新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的優勢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變化。隨著網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網絡背景下的社會治理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相對於早期網絡偏重於單向發布和傳播,社交媒體則更偏重於網絡政治的雙向溝通和共同創造,它在帶來新的思想和觀念的同時,社會治理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進行系統的研究。

一、網絡媒體時代的主要內涵和特征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時代特征也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隨著六度分隔、長尾分布等理論的廣泛運用,網絡社會進入了以社交媒體等應用為主的一種新的互聯網發展階段理念。這個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發展具有以下鮮明特征。

1.開放性的社會結構

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式的架構,由於社交媒體的運用,使得網絡社會開放性的優勢更加明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杰夫·賈維斯教授認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世界中的一個新的層次,也許是一個新的社會,或者是通向不同於現在的更加公開化的未來的路徑。”“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們的生活正不斷地趨向於公開化……由於社會向更加公開化的方向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1]”

2.共享性的服務方式

在網絡時代,網絡的數字化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發展。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了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用戶從被動接受技術信息轉換為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信息,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水平,並且開辟了一種新“時空”。“共享不僅是一種接入互聯網的潮流,一些很酷的服務程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以及閃光的政治辭令,年輕的幻想。共享更是社會和經濟重組的核心……共享是劃時代變化的標志。它具有重要的裂變性。共享對那些把權力用於控制信息和受眾的機構構成了威脅”[1]。

3.互動式的網絡管理

現在的網絡社交媒體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絡信息的瀏覽者,同時也是制造者。互動是新媒體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網絡情境下,個體之間的互動就是符號的互動,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所傳遞的符號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多元和立體”[2]。在網絡時代,各種社交媒體和新媒體的運用,一方面可以為政府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多個可以選擇的方案﹔另一方面。也給政府決策帶來一定的壓力[3]。

4.協作化的共創模式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面寫道:“許多人在同一勞動過程中,有計劃地一起協同勞動,這種勞動形式叫做協作” [3]。在網絡時代,協作成為依靠團隊共同的力量,跨地區跨時空來共同完成某一件任務。著名協作平台有: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共同興趣愛好的一群人可以跨時空聚集在一起創作、交流、互動,每一個人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有權利編輯、修改內容,從而共同完成某一文章或項目的創作。協作精神也可以用於政府管理,負責美國奧巴馬總統的“政府公開計劃”的貝絲·諾維克女士認為“協作是雙方面的,政府並不是資料的唯一來源。外來者也可以為政府提供數據,以幫助政府更好地運作。[1]”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伊始即簽署了《透明與開放的政府備忘錄“協作”原則》。協作是其三原則之一:協作將讓更多的公民參與到政府的決策過程中來。

二、網絡空間治理的新問題

在進入互聯網新的發展階段后,信息傳播多樣性、信源的多元化、分散化,使得人們對信息有了更多的選擇。人際交往虛擬化,社會組織虛擬化、扁平化等,使得公民參與和政府治理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1.信息傳播的新變化

在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又出現了謠言迅速擴散等負面效應,出現盲目參與、無序參與和非理性參與的情況。網民往往對政府的聲音不相信。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從而容易引發群體事件,對社會的安定有序產生負面重要,社會治理的難度大大增加。社交媒體,如微信傳播具有隱蔽性強、傳播性快等特點,給現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媒體傳播對社會穩定帶來了新的沖擊。一些信息強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廉價性和影響的廣泛性,跨越國界大范圍地傳播本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制度形態,同時貶低和動搖其他國家人民的信念和社會政治制度,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保持本國的政治獨立、人民的政治信仰和文化的獨立性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隨著媒體不再那麼大眾化,而變得更加個人化,“個性化政治可以標志著政治家們競選和管理方式的范式改變”[4]。數字數據可以導致更廣泛的政治協調,也給社會動員和社會變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人際交往的新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網絡社交媒體時代是一個關系為王的時代。在網絡社交媒體時代,從人與內容的關系到人與人的關系成為新的網絡時代的核心指向。網絡從“內容為王”進入“關系為王”的時代[5]。這不僅僅是一種表達的改變,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世界上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網絡的發展更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網上的接觸補充並增加了人際溝通關系。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矛盾現象,家庭或朋友聚會,面對面的交流少了,卻用手機和遠方的朋友互動不停。一方面是一個孤獨的個體,縮在電腦或者手機屏幕前,逃避所有的人際互動,另一方面是一個地球村,一個無邊界的世界,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的朋友,瞬間可以即時跨越時空來交流。

網絡社交媒體時代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變得更輕鬆。在網絡時代,“個人、集體和組織越來越多地直接聯系起來,甚至跨越很遠的距離聯系在一起”[6]。社交媒體強調用戶參與,並且以人為中心,人就必然會產生社會性的需求。社交媒體正好滿足了用戶的這一需求,將“六度空間”理論應用於信息傳播,並通過“社會性軟件”的方式實現。社交媒體的應用成為個體能量放大為社會能量的轉換器。網絡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點提供了公眾的參與感。社交媒體強調用戶參與,並且以人為中心,人就必然會產生社會性的需求。他們渴望表現自身價值,得到社會認同,但是也有相信陌生人的弱點。一些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往往利用這一特點,“幾十個抗議者就能發起並推動一場上萬人參與的抗議互動”,從而引起“政治動亂”[4]。

3.對網絡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社交媒體時代自組織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互聯網的自組織特性已經得到了若干研究人員的証實,互聯網用戶已處在一個覺醒的、連接的、實時的、自組織的網絡之中,口碑、溝通、對話、分享、交流的效果越來越強,這些特性將互聯網社交媒體的特性發揮到極致,用戶充分體驗了即時溝通、實時共享的傳播樂趣”。社交媒體是一個開放的復雜適應系統,用戶廣泛參與,制造和傳播信息,形成了自發的、無中心的平台組織,對網絡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社會組織是一個相對平坦和水平的分層社會結構。社交媒體時代的社會組織的基礎具有科學性、理性和自反性。他們按照個體、雙人、三人、群體、組織和組織間的層次建構他們自己的理論。社交媒體時代的社會組織呈現多種形式,有平台型的,也有網格型的,有直線聯系,也有鉸鏈式聯系,從而影響並改變著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網絡社會的信息發布和傳播的碎片化特點明顯,網絡社會組織也會是一種碎片式的、臨時性的。網絡的分層矛盾會更加突出,網絡社會可能會呈現更加不平等的趨勢。掌握信息發布權和技術精英將會獲得更多的關注,普通大眾可能被排除在外,這和早幾年對網絡發展對社會發展的預測有一些變化。

網絡組織是一種不穩定的社會類型。由於信息傳播的碎片化產生的碎片式、臨時性社會組織的出現,在現實社會結構和虛擬社會結構之間容易產生新的矛盾和偏差,從而也容易產生一些新的社會矛盾。社交媒體廣泛使用容易帶來政治動蕩。其中數字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抗議者傳播觀點,甚至幫助他們形成組織,像臉譜這樣的社交媒體在轉型組織群體和非正式網絡、建立外部聯結、形成現代型和社區性、吸引全球關注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社交媒體曾經被西方國家用來推動發生於在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最終導致中東和北非四個國家政府被推翻,也導致十幾個國家發生抗議活動,有些國家的政權被推翻,社會動蕩延續至今。需要關注的是,社會組織虛擬化容易引起社會失控。在社交媒體時代,人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形成虛擬組織。一些社會活動者也會有目的地利用網絡公開性的特點,在網上招募組織成員。從而對社會穩定帶來極大的挑戰和威脅。

三、網絡空間治理范式創新

新型的社會治理范式應該包括社會治理制度、體制、機制這三個主要維度,三者形成一個整體,形成網絡時代社會治理的“三維一體多元共治”新范式。該治理路徑的主體包括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各種市場主體(包括消費者和代表整體利益的行業組織等)、社會組織(公益性和互益性、網上和網下)、公民和公民各種形式的自組織等四個方面。

1.完善地方政府的約束機制

網絡時代要堅持“依法治網,嚴格遵守即將出台的《網絡安全法》。為了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必須建立各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發掘普通民眾有效參與政治進程的方式、創造有效治理新機制、在控制制衡體系最壞影響的同時,避免權力的過度集中、提高單一民族國家合作的能力。要重塑政府的法制建設,實現依法治國的終極理想。我們要加快各個環節的立法建設,對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完善法制,在不涉及國家信息安全和法律禁止之處,完善法制的柔性落實。政府採用大數據、雲計算、智慧政務等手段,以大量的社會、經濟、法制信息的高效計算和統計分析來指導政府治理的具體方向,提高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智能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治理與百姓意願的融合,實現政府治理的親民化和智慧化。

2.構建政府媒體企業的平衡機制

網絡企業也面臨著多種競爭和經營壓力,但是千萬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丟了媒體的良心。對於一些敏感話題應該在親自核實的原則下予以刊登。社交媒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必須得到有效發揮。“移動社交網絡極強的組織動員能力,便捷了人們的生活,方便了溝通交流,但缺乏規范也給社會與個人帶來了危害”[7]。為了加強社會治理,必須建立動態平衡的治理機制。如果我們將這裡的社會精英視為政府,就得出了一個社會治理中的互動模式。努力實現政府、網絡媒體、網民在各種社會治理問題上的動態平衡。社交媒體時代的社會治理,必須努力形成融會貫通的治理情景,應該鼓勵各種利益相關者多能平等參與其中,包括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以及民眾個人,從而使社會治理行動者的多元理性能夠交往、融合,而網絡企業無疑從中發揮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3.優化社會組織的協調與融合

為了加強社會治理,必須促進多元理性的交往與融合。在社交媒體時代,跨系統的合作與交往十分普遍,不同系統間的密切協作和配合使用促進了社會組織的協調發展,網絡推動產生了許多小型的多元社群,在這種治理模式中,人們設想將具有更多表達自己觀點的責任、並能夠更容易接觸到政治系統中的民意代表。社交媒體時代,社會組織利用新媒體,可以加強政府、公民和網絡管理部門協同合作,形成合力。培養社會共同體意識是網絡時代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應逐步把一些傳統意義的社會治理職能通過多種形式轉移給社會組織承擔。尤其是在社會服務領域和福利領域,可以由貼近居民、自發組織的非營利組織來承擔,可以提高辦事效率、方便解決問題,取得民眾滿意,而且還可以培養社會共同體意識、增強社會的凝聚力。為了加強社會治理,必須通過“互聯網+”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通過互聯網公開網民關注的信息、回應網民關切,爭取民眾的信任,擴大社會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社會治理積累正能量,在應對災害、事故等突發性事件中發揮更大的活力。

4.強化網民的參與意識

網絡時代的社會治理必須積極構建民眾的參與機制。根據國內外實踐研究表明,社交媒體既可以在各種重大事件中傳遞正能量,也可能會傳遞不和諧的聲音。在社交媒體時代,公民參與型社會逐步形成。使得參與渠道更加多元化,參與的主動性也進一步增強。為了加強社會治理,必須增強民眾的文化自覺和自信。社交媒體時代,民眾的自主意識、平等意識和競爭意識不斷增長。幾乎所有成功的社交媒體應用,都可以吸引大量的陌生人進行執法協作,這不僅可以改善信息世界的治理秩序,也可以進一步優化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社交媒體的健康發展需要民眾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隻有這樣,才能發揮社交媒體在社會治理中的正能量作用。依法依規上網,文明理性發言,不造謠傳謠、不攻擊謾罵他人,同享權利,共擔義務,一起建設文明理性網絡社會,傳遞網絡正能量,做一個符合文明社會規范的“中國好網民”。

總之,網絡空間治理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習總書記網絡空間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我國的網絡政治和社會治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開拓了新視野。國家、企業和民眾都應該各自按照自己的角色制定和應用互聯網的發展和使用過程中的原則、標准、規范、決策步驟和共同規劃。政府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媒體企業應恪守道德底線,把握職業操守,社會組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民眾應自律與自覺,懂法、守法,從而實現社會的良治和善治。在“互聯網+”的精神引導下,真正形成以“互聯網+人”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服務形態,促進網絡空間治理新范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美)杰夫·賈維斯.南溪譯.公開: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正能量[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3: 11-14,11-13,254.

[2] 黃秀娟,唐靜,李曉莉,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探析——基於符號互動理論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4(6):176.

[3]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62.

[4] (美)肖恩·杜布拉瓦茨.姜昊騫等譯.數字命運:新數據時代如何顛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溝通方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243,93-94.

[5] 彭蘭.社會化媒體與媒介融合:雙重旋律下的關鍵變革[J].新聞戰線,2012(2):83-85.

[6] (荷)簡·梵·迪克著.蔡靜譯.網絡社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38.

[7] 官建文.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