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境下高校突發事件的輿情傳播與控制
摘 要:網絡時代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的改變,加大了高校妥善及時處理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難度。科學有效地控制高校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成為高校管理者面臨的一大挑戰。解決這一難題,不僅關系到高校辦學水平和治理能力,對構建和諧校園也具有非凡意義。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輿情傳播﹔輿情控制
近年來,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社會轉型期矛盾、新媒介力量匯聚等急劇加速,使得高校突發事件頻繁發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傳媒手段日益豐富,高校要在有限時間內迅速做出正確決策面對著巨大壓力。現階段,傳統的宣傳說教和輿論控制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網絡環境下多元復雜的高校輿情變化。科學運用輿情監控,積極開展輿情引導,加強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管理與控制顯得刻不容緩。
一、高校突發事件與輿情管理的內涵
高校突發性事件,是指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在較短時間內驟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師生員工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擾亂正常的教學、工作、科研、生活秩序乃至影響到社會穩定的公共性緊急事件[1]。近年來發生的具有網絡影響的高校突發性事件層出不窮,諸如學生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教育考試安全事件、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等等。輿情,是在一定歷史階段和社會空間范圍內,社會民眾對關系自身利益或自己關注的公共事件、現象的發展和變化,對社會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所產生的情緒、態度、意見、觀點等的總和[2]。在越來越開放的“網輿”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輿情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微信、微博、博客等都是高校網絡輿情的表現形式。這類新媒體快速傳播的特點對高校處理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快速反應能力、准確判斷能力和整體協調能力提出了挑戰。從典型負面案例中不難發現,一些高校面對突發事件的輿情管理與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在:
第一,危機意識缺乏,輿情管理理念陳舊。當突發事件出現時,一些高校或部門往往採取消極做法,甚至用以“堵”封鎖消息或者出現“失語”狀態。
第二,輿論引導工作缺失,管理隊伍能力不足。未真正建立輿情監控部門、缺乏專職從事輿情分析、收集與研判的工作人員,輿情收集的技術手段不夠先進,這些都是大多數高校現階段遇到的瓶頸問題。
第三,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突發事件處置機制不完善。一些高校突發事件的處置往往由宣傳部和保衛處主要完成,未能明確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職責、責任人和牽頭人,加上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信息獲取、利用仍停留在初級階段,致使各職能部門缺乏整體聯動、協同合作的渠道。
二、網絡時代高校突發事件的輿情傳播特性
(一)高校突發事件主體的特殊性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場所。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高校屬於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旦引發高校突發事件,往往會成為國家、社會公眾、媒體、甚至每個家庭的關注焦點。高校群體中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開放、熱情且好奇心強。但是他們社會閱歷疏淺,抵抗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表言論的平台,在網絡輿論擴散發展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片面信息被廣泛散布,大學生很容易受到迷惑進而產生一些偏激行為。高校若不能及時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相關輿情很容易演變為社會熱點話題,高校由此置於社會各界人士的批評中。
(二)高校突發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事先沒有任何征兆突然發生,因而具有不可預測性。突發事件發生前,很少有人能察覺或預料到事件先兆。而校園突發事件大多來源於潛在矛盾的慢慢積累,內部矛盾由量變到質變。一旦爆發,在整個高校突發事件爆發的過程中,無論是爆發成因、爆發形式及應對處置都呈現出復雜性。爆發初期因為突發事件誘發因素的不確定性,很難找尋事件爆發的原因,無形中就增加了事件處置的難度。在高校突發事件的高峰期,對事件如何進一步發展無法預測,也導致了高校管理者在應對高校突發事件時無章可循,錯過了最佳處理時機。
(三)高校突發事件輿情傳播的不可控性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影響之深,使得高校輿情傳播呈現出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特點,輿情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擴展到網絡社會的各個角落,在短短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便可能將突發事件傳播、發酵為具有重大輿論影響的事件。學生“人人持有攝像機,個個擁有麥克風”,個體就可以通過網絡在第一時間得知最新或正在發生的突發事件情況,並且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也導致突發事件的輿情傳播不僅在校園裡產生強烈影響,還能通過網絡平台從一所高校迅速擴散到其他高校甚至整個社會。
(四)高校突發事件輿情傳播的破壞性
信息社會,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學生群體極易受外界環境以及相關因素的影響與外在因素產生過激行為,造成高校突發事件的“放大”和“輻射”效應。加之網民的心理特征和網絡社會的聚焦效應,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常常被衍化和豐富。蔓延的輿情發展,不僅會擾亂嚴重影響正常的高校教學秩序,對學生思想和心理造成高度恐慌,還會對事發高校的聲譽造成極大的損害,甚至造成財產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強烈沖擊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及社會經濟發展。
三、高校突發事件輿情管理與控制的實施路徑
從高校突發事件發展過程來看,一般經歷“潛伏期、爆發期、持續期、解決期”四個階段。在突發事件的輿情管理中,高校若能建立預警機制、預防機制、控制機制以及善后處理機制,往往能將事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降低最大范圍內的不利影響。
(一)構建輿情預警機制,完善輿情監控體系
網絡輿情的發生,關鍵在於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效的預警可以把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提高師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發生所帶來的危害。建立一套突發事件預警的管理機制,不僅能有效應對短期集中出現的突發事件,也能夠形成長效應對機制。其中,收集輿情信息,監測輿情動態,是輿情預警的關鍵任務。具體而言,高校可以通過三種現代技術提高輿情管理的能力:
第一,人工瀏覽。這是發現和搜集輿情的基本方法。包括瀏覽各種新聞媒介的信息和具有社交功能的即時通訊軟件和社交網站的信息,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
第二,網絡搜索。這是一種比人工瀏覽效率更高的輿情信息獲取方法。輿情收集人員可以全天實時信息搜集,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從索引數據庫中找到可以匹配該關鍵詞的網頁,並以關鍵詞的相關性、更新時間、熱度等為參數將檢索結果呈現出來,開展危機預警信息收集。
第三,監測服務外包。即將輿情監測工作以服務外包的形式,通過與專業輿情監測機構簽訂合約,由其提供監測本地區、本部門的網絡輿情的專業服務。這樣可以密切關注網絡輿情“風向標”,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危機,牢牢掌握了網絡輿情的主動權。
(二)健全輿情研判機制,加強輿情信息分析
在獲取了各種潛在引發高校突發事件的信息后,高校必須運用科學的輿情研判方法,對輿情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准確及時地作出輿情預警並提供應對策略。在進行輿情信息分析時,可以構建多部門組成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對突發事件的輿情甄別與分級風險進行評估。一般而言,管理者可以減少對安全信息的關注,對潛在信息採取一般關注,但加強對於高度敏感信息的關注,對發現的預警性問題,要及時報告學校主要負責人﹔重大輿情需要召開輿情研判會,並在第一時間向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宣傳等部門通報。對輿情層級、擴散速度和預期后果進行實時分析、跟進研判、評估影響后,要提早做好突發事件網絡輿論預防工作。簡而言之,輿情研判分析就是要對輿情信息進行科學篩選、量化統計和分析研判,為輿情危機應對提供決策支持[3]。
(三)制定輿情應對機制,轉變輿情管理思維
在突發事件爆發后,要把造成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這就要求高校相關輿情管理部門轉變思想,第一時間內啟動緊急應對系統,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主動應對解決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應對機制是加強網絡輿情控制工作的首要條件。突發事件發生后,各高校要根據突發事件輿情特征及本校實際,形成有效應對機制,建立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管理隊伍,為高校處理突發事件輿情提供政策依據與保障體系。具體可由分管校領導、黨委宣傳部、學生處、保衛處等相關部門協調處理網絡輿情過程中遇到應急問題﹔由各院系負責黨務工作的領導、輔導員做好學生網絡輿情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由主要學生干部、教職工黨員等組成網絡輿情監督隊伍,為輿情信息收集和網上正面輿論制造打開廣闊渠道。突發事件應對中,高校需要得到師生、社會、媒體以及外部協作單位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這就還要注意及時准確地披露信息,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利用網絡媒介平台有效溝通,主動從“維穩”走向“促和”,避免突發事件的加速惡化。
總而言之,網絡時代,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的輿情傳播與控制中面臨著巨大挑戰。在現今高校突發事件頻發的情況下,高校隻有深刻領會輿情管理的重要性,明確突發事件的輿情傳播特點,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網絡輿情預警、研判、應對機制,才能科學有效地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帶來的危機,從而促進高校校園的和諧發展與學生個體的自由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超群.高校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治理實証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 艾學蛟.領導干部讀懂輿情管理的第一本書[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
[3] 李敏蓉.論網絡輿情的分析研判——以“京溫事件”為例[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3(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